户县北部大村“什王村”由来 声名远扬的胜光寺正在此地

户县苍游镇什王村,位于苍游镇的西北部,是该镇的第一大村。而且也可算得上户县历史上有名村落之一了。

要了解村名的由来,还得首先从其地理位置说起。该村坐落于大官道边的郿坞岭上。此位置堪称交通要道,尤其是在西汉以后。大官道就是一条用石子铺就的从大王通往县城道路,就属于古来户县唯一的一条南北官道。

此碑为真南村关帝庙前碑石

十三朝古都京畿的上林苑,乃皇家狩猎处所之地,多少皇帝从此道上策马而过,甚或在此停辇歇息。因为登上西汉时董卓修筑的郿坞岭,必定气喘咻咻。那石子路边的大皂角树下的“殿子房”处,为郿坞岭的最高处,阵阵凉风无阻而过,正是纳凉之所。此后再向南走,便是通往县城的平坦大道。

在没有郿坞岭时,也就是公元190年以前,南北官道应该是存在的。那时,应该就有先民居住于此。这一推断,可以追溯到户县北乡19村堡游城隍的古老习俗上去探究。尽管现代网络就“城隍爷纪信”的出生地出现“天水”、“安汉”等版本说辞,但我依然坚信:“纪信为户县北乡纪家庄人”的结论。

因为刘邦没有到过天水、安汉,这是事实。刘邦去汉中,按照地缘交通,出咸阳西南翻越终南山,必过大王古镇,那么距离大王镇仅有不足4华里的纪家庄的纪信,这时候极有可能随刘邦大军南下,这是自然的推理和合理大胆分析的结果。

四百年后,董卓修建的郿坞岭,恰好又在纪家庄之上,也许出于对东汉的仇视,扶助汉室有功的纪信家乡,在纪信遭火焚四个世纪后,遇到灭顶之灾,不复存在。如果说纪信生在他处,也许户县的纪家庄可能不会毁于郿坞岭的建筑下,纪信本人也不可能凭着和刘邦差不多的年岁,去投奔到刘邦门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南方某地(确有此事,待查清年代时间、来人情况)三位老人背着家谱,于除夕来到村里,找有文化的老先生请教,言说其祖宗为赵姓,乃汉时一将军,带三护兵居于此处,定名为赵家巷。

后期间,将女儿嫁给纪家庄纪信为妻,生一子,名纪通。赵将军失势后,星夜南逃,流落南蛮他乡。三位老人是按照族谱引导,多方打听,才找到这里的。当时年逾七旬的邓姓老先生,便回想到口传文化中约略的赵家坟址。从那份家谱上,印证出,前汉就有村落,现在的三大姓氏刘、李和弋当为赵家的护兵身份,现在村里的邓氏族人,乃西晋时,由南阳邓氏分衍迁于此而居住村北,形成村内自然的南北两社。

自此以前,村人信仰受本土的道教文化,村名应该是赵家巷。

佛教传入户县大约在西晋时,西晋太安元年(302),晋惠帝司马衷曾到户县罗汉寺(在今秦渡镇庞村)降香拜佛,并竖有《晋惠孝皇帝游幸碑》,据此可知佛教传入户县的时间当在西晋以前。后来佛教兴盛后,便有后秦弘始三年(401),后秦皇帝姚兴迎聘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高僧鸠摩罗什到长安讲解佛经,并在户县境内终南山峰山下修建草堂,供鸠摩罗什建立译场,翻译佛经。

这样存在一个很难被人接受的观念问题:佛教与道教的衔接教化发生出入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出自于“伪经”--《十王经》。《佛光大辞典》称其为“为我国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而产生的经典”,指明此为“伪经”,仍是中国人假托佛教名义结合中国传统冥府信仰而编纂。此经产生的时代大约在晚唐时期,而敦煌本的抄写时间在五代至宋之间。

据《地藏十王经》古本卷末的记载,此经系东汉严佛调三藏於入定时,承真佛示现授与,后至宋仁宗天圣十年,由藏川法师译述,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为同本异译。从中可以得知,《十王经》是成都府大圣慈寺沙门藏川述。

《十王经》描述的是古印度掌冥界的阎罗神信仰溶入佛教后传入中国,同中国传统的道教思想相结合,产生的冥界十王世界。

《佛光大辞典》“阎罗十殿”条释为“冥界十王之信仰,约起于唐末五代。然关于十王之起源,则有诸多异说。据释门正统卷四、佛祖统纪卷三十等载,唐代道明和尚神游地府时,见十殿之冥王分别审判亡者之罪业,寤后遂一一释述之,此信仰因而流传于世间。

然据地藏菩萨像灵验记所载‘清泰寺沙门知(智)祐感应地藏记’事迹,谓于后晋天福年中,有西印度人知祐来华,携来地藏菩萨之图相及本愿功德经,图相上中央画有地藏菩萨像,左右两旁即为十王之像。

以上大段描述,有三点需要说明:其一是“十王”的概念;其二是“地藏王与十殿阎罗王”的关系,以及供奉位置;其三是《十王经》与现存风俗习惯的一致性。

据老人回忆和查考,村落庙宇内供奉的就是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罗王。结合“胜光寺兴盛于唐、明两朝。相传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占地约六十平方公里,南至现在的五竹乡石佛寺村,北到大王镇的小王店。

寺院殿堂齐全,碑林满座,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明朝弘治十一年四月,国泰民安,众居士资铸铁钟一口重达数千斤,悬挂于钟楼之上。每当钟声响起,悠扬而洪亮,声震数十里,此钟完好保存至今。”以及“古寺可考历史有一千六百余年,悠久而辉煌。

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南有草堂,北有胜光”等资料,联想到幼时见到真守村几座庙宇,按照佛教规矩,胜光寺在这儿敬奉当为地藏王菩萨无疑!供奉十殿阎罗王的庙宇在全国很少(网上查证)。

这样又记起曾在户县科技部门工作的一位周至籍老干部说过:什王村的名字来源于村内庙宇内供奉的十殿阎罗王而得名的小故事。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有因果关系的。

从《十王经》里的十殿阎罗王到什王村名的形成,想必有一定的过程:带着超度、祈盼的求救心愿去膜拜地藏王菩萨,会让在同熟人的问答中、交谈中顺口说出:“去拜十王”的口语,“十王”便从神慢慢变成了指代的村名,被人们所接受。

据1717年乾隆四十二年的《康熙县志》记载:胜光寺在十王村 。在县北十王村唐建清康熙25年重修 内有黄龙洞。另据《民国22年户县志》正北操什王村53户364口人(男214 女150)二等地2069.23亩 附记:北有胜光寺寺内有黄龙洞 备考 清康熙25年重修 东有菩萨庙。

结合一八四一年的真南村关帝庙石碑铭文来看,“十王”一名一直沿用到民国22年前,以后启用“什王”一词汇。至于始于秦朝时的赵家巷,到后来呈王村的演变历史,没有资料可以佐证,只是胜光寺内明朝冶炼的古钟记录着村名为“呈王”,对于“呈王”缘于周成王的封地之说,我一直不能采信,当为以讹传讹。

“十”通“什”,本义:“什”是集体的“十”,于是先民中有点文化的人,出于对“十王”的敬仰和忌讳,也希望“十王”护佑村人吉祥安康,为便于区别“十王”,而将村名叫为“什王”。

什王村名沿用至今,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的体现,更是自先民以来,代代什王人自强不息、勤劳纯朴、节俭持家的奋斗史。

胜光寺在户县苍游镇什王村,在县北乡名气很大,一则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二则在本地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一所寺院,10年前镇寺之宝有1600年的墨玉佛像被盗,一时间更是天下皆知。

什王村最早叫成王村,是周武王姬发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封地,有成王宫。后来本村胜光寺最早有十王殿,供奉的是“十殿阎君”,所以得名:十王村。

寺址为汉董卓兴建的堳坞岭,东晋年间有黄龙真人在岭上修筑黄龙洞,后又有高僧胜光禅师一心礼佛,入住黄龙洞。后扩建寺院,寺院就此称“胜光寺”。

胜光寺兴建后名气颇大,在凿齿村的道安禅师和达摩祖师都曾前来礼佛,所以人称“南有草堂,北有胜光”。

胜光寺有三宝:一是北魏年间从西域迎回的墨玉佛像,二是唐代书圣吴道子手绘《地藏菩萨云游象》真迹金石刻碑画。三是明朝千斤大铁钟。可惜1600年的墨玉佛2005年被盗。

胜光寺兴盛于唐朝,相传当时寺院规模宏大,高僧云集,庙堂百间。唐太宗李世民御赐寺院经书。

到了明朝末年末胜光寺亦随着战火衰败。清末乱世,寺院僧众逃离,寺庙残垣断瓦,辉煌不再。

开放后,重建禅门,初具规模。1993年,中华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看到胜光古寺重建,欣然为胜光寺题写了寺名。

编辑:小户 |审核:李琦

资料来源:

作者邓文伟

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Hash:595503424e4baf3dcdea1f26787f939c7c630f56

声明:此文由 家在户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