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庐主人李远 | 成都:一个值得思念的城市

原标题:李远:思念的成都

原 创: 明庐主人 李远

作为诸葛武侯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三国文化的爱好者和宣传者,至今没有去过成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女儿的暑假游学之旅,由妻子陪同,选择了成都,我因琐事缠身不能前往,内心愈加变得不安。

成都,始终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这不仅成都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也不仅成都有着国际都市的繁华,更因那里是三国文化重地,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为官之地,且有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祀的成都武侯祠。成都,是今生一定要去的人文圣地。

南阳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

女儿小时候,就经常给她讲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以及诸葛亮千古名篇前后《出师表》,并说《前出师表》文中有句让南阳人为之骄傲的话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看到女儿疑惑的眼神?我对她说,布衣就是老百姓,意为诸葛亮当年在南阳不忘初心,晴耕雨读,待天时,观世运,寻动机,最终帮助刘备称帝,登上九五之尊,实现了三国鼎立,南阳走出了一代布衣丞相诸葛亮。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阳东汉时期政治、交通经济、文化的特殊地位,历来卧虎藏龙、贤才云集,政要任守,名流荟萃,文化发达,学风浓厚,注定是一个读经诵史、增长才识的好地方,这也是吸引诸葛亮的地方。诸葛亮生长在汉末乱世,怀王佐之才,抱济世之志,于东汉建安二年(197年),躬耕于南阳卧龙岗,阅读诸子百家著作,静观天下风云变幻,自比管仲、乐毅,有着澄清宇内、兴复汉室的远大志向。

如今南阳卧龙岗宁远楼,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书斋旧址,诸葛亮在南阳博览群书,韬光养晦,读书何止万卷?诸葛亮幼年父母双亡,因其叔父诸葛玄与荆州刘表有旧,为避战乱随之来到荆州,可谓历经坎坷,阅历颇丰。诸葛亮可以说是古代“读”与“行”相结合的杰出代表。女儿成长于孕育“智圣”诸葛亮的南阳,希望她能向先贤诸葛亮学习和致敬,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游历生涯,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身的修为。

刚给女儿打电话,知道她们今天去了成都太古里宽窄巷子。虽没有去过那里,但在我有限的视野里,还是知道成都远洋太古里坐落成都中心地带,接壤于人潮涌动的春熙路,尽享优越交通和人流优势,比邻的千年古刹大慈寺,更为其增添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韵味;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常言道:爱屋及乌,因为钟情武侯,情感所致,对成都文化略知一二,这也算是自己对武侯的一种敬仰和膜拜吧?

遥望成都,如今因女儿的成都之行,而开始思念成都,开始愈发关心成都的天气和新闻,乃至文化胜迹,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精挑细选,能够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提供出行参考和甘做遥控导游。

成都是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诞生地。蜀汉建兴五年(227年)和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在成都出师北伐曹魏时,向后主刘禅呈送前后《出师表》。如今拨开历史的重重帷幕,去感知诸葛亮当年内心彷徨不安的心灵,仿佛听到一位老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入注,勤恳之心如现,耿耿忠心尽袒。似乎听到一位即将远行的老人,带着父爱的眼光,对后主刘婵的谆谆教导,字字真情,催人泪下。

女儿刚发微信,说成都蒙蒙细雨,空气清新凉爽。我只能说成都气候多雨。但我内心知道,那是诸葛亮壮志未酬的眼泪,逾越千年不变,岁岁年年如此……

刘备与诸葛亮相识于南阳。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同甘共苦弃新野、奔樊城、携民渡江……基于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形成了一种肝胆相照、同心相印、相互信任的君臣关系。一个鞠躬尽力,一个如鱼得水,成为封建时代少见的君臣相得的典范。而如今的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其中,武侯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纵观中国古史,为将为相之人多矣!而布衣躬耕,受三顾而起,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且与皇帝同祀一堂,永受四方烟火,常迎八方朝拜,这种尊享和殊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首推诸葛武侯一人。

女儿打算明天去瞻仰成都武侯祠和游览锦里。临行前,我就告诉她,锦里传说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不仅如此,还对她说,到了成都武侯祠除了敬拜诸葛武侯,感受三国文化之外,可以去参观欣赏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而这碑刻佳作的源头在南阳卧龙岗。据卧龙岗现存《出师表》石刻岳飞跋文记载:“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当晚,岳飞重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看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忧虑国事,为主尽忠的诚挚之情,悲凉之余,仍然透示着百折不挠的巨大勇气,他的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感慨万端,于是挥泪手书武侯前后《出师表》。时至今日,后世仍可感受到一位战功赫卓的将军,坚毅的面孔之下,那种痛失国土的愤慨,那种锥心泣血的伤痛。

诸葛亮躬耕南阳,为官于成都。诸葛亮成都写下前后《出师表》,岳飞在南阳手书武侯前后《出师表》,而如今,这弥足珍贵的碑刻珍藏于成都武侯祠,《出师表》碑刻犹如文化使者和情感纽带,将南阳与成都紧紧相连。南阳与成都也因有诸葛亮的存在,也让两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依然散发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以及厚重无比的人文魅力。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南阳亦是魏蜀吴的人才库,陈寿《三国志》中记载的南阳籍人物多达50余位。如今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廊中,内塑28位蜀汉政权的重要文臣武将,其中有5位是南阳人,分别是傅肜、邓芝、陈震、黄忠、傅佥。傅彤为蜀汉将军,章武元年为中军护卫,后随刘备伐吴,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傅彤为保护刘备率军断后,死战吴军,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邓芝为蜀汉重臣,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孙权所欣赏,孙权给诸葛亮写信说:“和好二国,唯有邓芝。”陈震是蜀汉著名的外交家;黄忠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定军山下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拥戴刘备为汉中王;傅佥傅彤之子,为蜀国武将,跟随姜维北伐,后来在蜀讨伐战中,拼死守卫汉城,不敌战死。南阳的文官武将灿若群星,在南阳这片沃土上充分吸收文化的滋养,闪耀于三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之上,并以各自的文韬武略和聪明才智,在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成都而言,杜甫草堂同样令人向往。

很早就读过杜甫的诗作《蜀相》,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释怀。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名曰“成都草堂”,并在此居住4年,期间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诗歌创作的高峰期。

后世影响深远的诗作名篇《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成都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杜甫的《蜀相》,它写出了诸葛武侯辉煌而悲壮的一生,也让诸葛武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长驻人心。

今夜,又让人难以入眠。遥望成都,不由开始惦记女儿,但我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她要背着行囊,哼着小调,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胜迹。当年诸葛亮蛰伏南阳,是“卧龙”总有腾空而起的日子。如今幽思武侯,内心豁然开朗,我希望把深深的思念,浸润女儿展翅高飞的翅膀;我愿意把关爱的目光,化作女儿前行的力量。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赵雷的《成都》,回归简单、纯朴,略带忧伤的浪漫情怀,诉说着在城市里默默行苦工作的人们,心中的那份酸楚和无奈无法体会,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找城市里的一个角落,一个人轻轻的吟唱!听着听着,不知为什么?今夜格外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和向往……

此时此刻,有点迫不及待希望女儿早日回来,听他讲讲成都的见闻和印象,和我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和开心故事,和我说说武侯祠的人文胜景和千秋魅力。

不过,在我心中,早与成都有约,有武侯精神在此,总有一天,成都一定要去。

作者简介 : 李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卧龙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南阳文化》执行主编,已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散见于《小说选刊》《特别关注》《文艺报》《杂文选刊》等数百媒体。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曾参编外宣书籍《魅力南阳》。

编辑:李青友

Hash:e0f5d1c2c58e5ac52378a457f04c0938f68164fd

声明:此文由 文化影响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