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里背后的“贫民窟”,再见了!

太古里向南400米,当高楼大厦变成低矮的棚户,嘈杂亲切的生活气息代替高冷摩登的时尚范儿,就到了龙王庙正街。

5步一家香肠店,如瀑布般悬挂着的香肠腊肉,是每年年底这条街上准会出现的风景

要说成都最能感受年味的地方,非这里莫属。

但可惜的是,不管是它的烟火气还是浓厚的年味,都只剩最后一个月的赏味期!

01

太古里背后的“贫民窟”,要拆了

十多年前,关于龙王庙正街拆迁的消息就开始流传,这个冬天,传言成为了现实。

按公告,龙王庙正街—耿家巷区域从9月就把拆迁提上了日程,棚户区的住户和沿街的商户开始一批一批地搬走。

不久后,我们将正式和这条街上的小店、邻里、美食一一告别。

走进狭窄的街道,木结构的住宅混着最糙的水泥房,楼顶的瓦片有些已经掉落,被居民们找了麻布口袋, 塑料板甚至商业广告牌来替代。

每条深巷都连着一个个大杂院,龙王庙正街28号的邱家祠堂、70号的大院民居、耿家巷37号的“润居”是最有名气的3个。

建于同治年间的邱家祠堂,最早是“湖广填四川”后来成都的邱氏家族寄存家族记忆的地方,后来成了各路人聚居的大院。

30多户人家在这里聚居,共享一方天井,厕所也是公共的,洗澡需要自己找地方。

但大概因为是公房,每次下了大雨房管局的人都来的很及时,倒也不太担心漏雨。加上位置好,租金又便宜,很多人还是愿意住这儿,还一住就是好多年。

现在邱家祠的住户已经搬完了,大门也已经贴上了封条,院子的内里已不可考,只能从朱红大门上的那个方正小孔窥得其中一角。

70号的民居大院以前是地主刘仲宣的院子,中西结合的房屋结构是这片棚户区的独一份。

人去楼空的大院没了往日的热闹,只残留了些许曾经的生活痕迹:

门口台子上的亮色布鞋被某位爱俏的阿婆晾晒后遗忘了;墙角的拐杖是上了年纪腿脚不太便利的大爷出门必备;饭后一般是某位妈妈在门口的水池洗碗;有太阳的日子桌椅上总有人坐着晒太阳摆龙门阵...

耿家巷的“润居”是个很容易错过的宅子,藏在一家烧烤店后厨。它曾是民国时期成都棉布巨商杨润生的旧宅。

屋里的住户还没搬,透过窗户打量屋内的布局:花架子床、陶瓷盆、竹编椅,还是很老成都的样子。

从“润居”出来,站在耿家巷的街头,抬头望到风格迥异的3个年代的楼房,就仿佛看到了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

但现在,属于最久远那个年代的灰瓦木梁就要拆了,以后再想探寻这个城市的根源,又该去哪儿找呢?

02

这里鲜活的市井烟火,在消散

除了老旧的房屋,提起对龙王庙正街的印象,到过的人大多会说:这是为数不多还保留着老成都气质的老街。而这样的认知大多来自沿街的菜市场和各色店铺。

沿街菜市场从20多年前就有了,日积月累,买菜的和卖菜的早成了老熟人,比起讨价还价,有时候聊得更多的可能是家长里短。

街上的香肠腊肉摊也是名声在外,早点肉摊和卿卿鲜肉店都是开了近二十年的老字号。店门口晾得密密麻麻的香肠串,一看就让人找到了过年的幸福感。

朝里走,干杂店、裁缝铺、小吃摊子、棉絮加工部等铺面依次排开;方言叫卖声淹没在喇叭声里;一早一晚还有龙王庙小学的学生娃儿们嬉笑打闹的身影...所见之处满满的都是活色生香的市井烟火气。

但当搬迁进入当地居民的日常后,老街就渐渐褪去了这份鲜活的生活气息。

沿街的店铺就一批一批地开始关门搬店;买菜的住户比之前少了一半;搬来不久的老奶奶刚找到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对方就搬家了,又只能自己一个人坐着发呆...

便民蔬菜店的陈大姐在这条街上做了十多年的生意,店面封了后老板直接在店门口的街沿摆起了摊,打算年后再重新找铺子。“还是会在这儿附近找,卖惯了熟人多”。

陈大姐以前的店开在背后的铺面里

这条街上很多老板都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除了拆迁封条外,很多关门了的店铺外面都可以看到“已迁到斜对面”的牌子。

除了出于生意的考量,对这个地方的不舍应该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吧,就像卿卿鲜肉店的老板娘说的“毕竟这么多年了....

0302

告别龙王庙正街,需要时间

站在龙王庙正街与耿家巷交界的拐角张望时,仿佛看见了老成都的某部分城市文脉。

告别这样的老街巷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记忆消失的时间会比街道消失的时间慢一些。

就像兴达文具店、糖醋烧烤、龙回头家常菜,这些店几个月前就已经“没了”,但现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都记得。

甚至在更长时间的未来某一刻,再提起它们时,我们还会以一种怅惘又带着一丝怀念的语气说“那家店啊,我记得...”

拆迁、改造、发展是每个城市都会经历的迭代更新。

但当三官堂街的羊肉一条街成为往日繁华,城隍庙和五块石的市场散市,四圣祠西街中西合璧的老房子被重新规划,当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被革新过半,我们越来越期待成都的规划少些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多些各表一枝的老成都特色。

如今,龙王庙正街的搬迁基本已经完成,未来的不久,这里的老建筑或许会成为新的景点迎来游客路人拍照打卡;

这里的街道或许将成为和太古里一样热闹的商业街,把故事以另一种风格继续往后传递。

城市的拆迁改造,带来的是一个座城市的焕新,去粗存精,去芜存真,然后阔步前行,变得越来越好!

只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城市记忆,却被落下的越来越远,及至湮灭在岁月的洪流之中。

龙王庙正街,再见!

龙王庙正街,不想说再见!

Hash:25423b4fca2cad731e877b371b75870aa731b4d9

声明:此文由 发现四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