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下令重修宜春的蟠龙寺,慈化寺你知道是谁修的吗?

请 看 正 文

《章回体禅宗史话》

总纂:刘密

撰写:熊玉清 朱吟 林峰 龚晓明 谭育林 刘密

插图:丁晓景

第六十一回 和光重修蟠龙寺

上回说到和光好友夏协之女入宫成了夏皇后,和光预感到这蟠龙寺可能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这蟠龙寺自钟传大王创建后,屡毁屡兴,经历了令超、可文、善道多少名僧,也走过了三四个朝代。因山形的局限,禅寺规模不大,比不上邻近的仰山寺和木平寺。和光主持后,香火渐见密集,但毕竟年代久远,殿堂气宇已见老旧,似是山中一病僧,有点蹒跚了。

和光是本县北路石里乡人,俗家姓李,本是个勤学博取功名的读书人,学问装了一肚子,人也潇洒。那年他上京城临安赴考,踌躇满志,心想拿个进士回来光宗耀祖,当个官给乡里人看看。心下得意,不免有点盛气。骑驴过石里桥时,遇上个身形魁梧浓眉善目的僧人。那僧见他矜持傲慢,不觉一笑,吐出一句话丢过来:“畜生骑畜生,两个不多争。”和光很不高兴,但被僧人形貌气质吸引,不觉交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谈,竟然如电光石火,照彻了和光灵魂,最后一句“选官固高,何如选佛?”令和光如梦初醒,点了穴一样目瞪口呆,跟着僧人立马进了寺庙,弃考修行,从此断了尘缘,也算是袁州宜春县的奇事一桩。

这僧人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普庵禅师

这和光入了寺庙,一心修行,功名不要,家也不要,妻子闻讯来哭求,也毫不动心。普庵见他心坚,更是着意点化,望他成一代名师。日月易逝,时光渐老。和光出师后,普庵告诉他去找一个安身立愿的地方,说了八个字:“遇蛇则往,逢龙即止。”

和光走到宜春南路深山,在仰山、木平山太平山明月山之间转悠了好些日子,终于有一天走到了今天洪江绛桥地带,望见前面一座山气势非凡,云蒸雾润,心下顿生喜欢。这时也巧,一条锄杆粗细的山蛇竟然昂首出现,引他往那山上盘蜒而去。他才悟到普庵师傅的嘱咐,登到山上在寺院落了脚。

这座山正是蟠龙山,寺院正是蟠龙禅院,这时已改名叫永庆寺了。

再说夏协那送入宫中的女儿,却真是个品貌双全的贤慧女子。那年入宫才十五六岁,做了后来成为正宫娘娘的吴贵妃的侍女。凭着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吴贵妃视她为心腹闺蜜,无话不说,宠信有加。后来,吴贵妃升级为吴皇后,在她极力举荐下,夏氏做了普安郡王赵眘的夫人。赵眘不久继位称帝,是为宋孝宗。夏氏即立为皇后,世称夏娘娘。这时她才能够遣人回家乡访亲。见了弟弟夏执中,她才知道父亲已亡,葬在蟠龙山。哀伤之余,她也深感和光师傅厚义,决心回家访亲时去蟠龙寺探看。

南宋乾道二年,夏娘娘回了宜春。她如何在府县接受欢迎,又如何到清沥江夏家里探视父老故宅,我们都放下不说。只说她在执中弟弟和地方的引领下,不辞辛苦登上了蟠龙山,祭悼了她日思夜想的父亲,在寺中见到了闻德已久的和光禅师。

此时和光已老,他精湛的禅养和淳厚的德操在眼中闪耀;也象长了双翼的飞鸟一样,传进了千里之外的京城皇宫。宋孝宗赵眘为表示敬意,亲笔题写一柄纨扇送与和光,称赞“和光道德播乾坤,”希望和光禅师能“慈风广播”,为老百姓“除热恼,得清凉”。

夏娘娘回宫后,几道圣旨接踵而来。她的父亲夏协被追封为信王,蟠龙寺侧的夏协墓地,就成了信王墓。叫人想到创建寺院的南平王钟传,此山此寺就与唐宋两个封王搭上了因缘。

更令和光高兴的是,朝廷决定大兴土木,重修蟠龙禅院,并将寺名改为“报亲显庆禅寺”,作为夏娘娘的功德院,以长久纪念她的父亲信王夏协。

从此,蟠龙寺焕然一新,名声大震,僧众香客闻讯而来。蟠龙古寺又进入一个新的鼎盛期。不免让人想到和光禅师回答夏协的八个字禅:撒手万丈去,换骨洗肠来。真是应了后来发生的事情,果如其言。

这真是:

和光弃考而选佛,行善积德福报多。

朝廷重修蟠龙寺,慈心大德声名播。

第六十二回 屋前屋后开莲花

上回中提到指点和光上蟠龙寺的是著名高僧普庵和尚。这个和尚可不简单,他是临济宗第十三世孙,以神通广大而闻名,他显密双修,是禅宗史上的著名人物,常以异术神技为民众驱灾除病,善声载道,名动禅林,他的“普庵咒”能驱蚊蝇,消灾厄,十分灵验,在俗世民间至今流传。现在一般的寺院大殿中,都供有一尊“普庵祖师”像。

说到普庵,那可是土生土长的宜春人,他是现在的宜春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人,俗姓余。传说普庵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家邻居夜里起来上茅房,发现普庵家的房子一片光亮,于是叫其他邻居都来看,一个一个都十分惊讶,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特的景象,不久后,大家发现他家路边上、田埂边都长出了莲花。慈化这个地方地势高,水也比较少,没有人会去种莲花,周围的老百姓越来越觉得奇怪。

等到普庵生下来时,邻居们来探望,发现小孩长得五官端庄、面色丰润,联想到前面见的奇异景象,都认为普庵将来会成为智慧聪明的大圣人。

普庵六岁那一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和尚在他的胸口上点了一下说:“你以后要自觉,不能稀里糊涂。”普庵的妈妈问:“那和尚点哪里呀,脱下衣服来给我看下。”普庵脱下衣服,妈妈发现被和尚点了的地方长出了一颗像樱桃大小红彤彤的肉痣,心想,这小孩将来与和尚有缘分。等普庵长到十一岁的时候,家里就把他送到慈化柳亭的寿隆院,拜了一个名字叫“贤”的和尚为师学习佛法。贤和尚教他修习 《法华经》,一段时日后 , 普 庵 对 贤 和 尚 说 :“修习佛法最主要是用心去体悟,如果只是按照经书上文字和方法,那对修行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贤和尚听了以后,更加看重普庵,认为普庵日后会有大成就。

普庵二十岁那年,在宜春的开元寺接受了为期一年的甘露大戒。一年受戒期满后,普庵听说湖南大沩山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和尚叫牧庵法忠,于是去湖南拜师参学。在外游学了八年之后,普庵又回到了慈化寿隆院,继续修行。十年之后,普庵读 《华严经》时,豁然大悟,遍体流汗,震撼不已,久久不能言语,几天后,口中反复念诵:“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又过了一段时间,菩萨对他加持灌顶,普庵悲泣欢喜,又哭又笑,大似死中得活,如梦忽醒,随即心能转物,上天堂下地狱无所不能,真龙鬼神呼来唤去,呼风唤雨随心如意。获得神通本领之后,普庵决定修建慈化寺,在修建慈化寺过程中会有哪些故事呢?

这真是:

普庵和尚名声大,屋前屋后开莲花。

菩萨灌顶神通显,呼风唤雨有奇法。

│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第六回│第七回、第八回│第九回、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五回、第十六回│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十九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第五十七回、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

来源: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

END

Hash:fe3dece684fe8189941571559b1e2a5977706190

声明:此文由 宜春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