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多,弥渡这座200余年的古建筑即将重现原貌

▶本文约580字,阅读全文约需2分钟

近年来,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弥城镇以延续古建筑文化脉络为切入点,展开新一轮古建筑保护提升工作。随着保护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物绽放出新光彩。

位于弥城西大桥旁的城隍庙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项目,于2018年5月开工,现已完成瓦屋面制安、木构建加工吊装,正在进行山门砌作装修。

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将再现恢宏气势的城隍庙古建筑群,记录着历史,承载着当地人民难以割舍的乡愁,更镌刻着弥城独特的文化基因。

据弥城镇毗江社区居民张恩介绍,城隍庙的历史记载是有两百一十多年的历史了,1953年的时候作为国家的共管粮食仓库,山门上的楼是过去百姓跳舞的舞台,唱戏的戏台。

城隍庙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光绪二十七年增修,民国二十二年重修,该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完整,原有建筑风貌和结构保存完好。

城隍庙 是弥渡地区民间进行民俗活动的集聚地,也是研究滇西地区清末明初、木构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及民俗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弥城镇文化站站长 张艳萍:“2018年至今,我们弥城镇已经进行了城隍庙、王母阁天桥营锁水阁、夹石洞锁水阁以及青螺山古建筑群的修建,我们修复的文物古建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来进行。”

文图 |李克钊 鞠强

编辑|许亚青

审核 |欧阳嘉佳

Hash:4c086b3c9ce7952b0db8b167656cb072a66976d5

声明:此文由 微弥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