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哪样?让到了弥渡的人,都不想媳妇

写在前面

这周,洋芋君一直在跟大理的各个县市“死磕”,试图用美图配美文的方式把这些地方推介给大家。但不知道这几天大家对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已经看腻了,所以洋芋君琢磨着今天换种风格,来讲一些污……啊不对,是有趣的历史传说故事给大家听。

那么今天的故事呢,就从大理弥渡的一根大铁柱说起。坐好扶稳,洋芋君要开车啦!

弥渡县城西北6公里处,有一座铁柱庙。庙里竖立着一根历史超过千年的大铁柱,粗1.05米,高3.3米,重约2069公斤。

这根铁柱就是著名的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天尊柱。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南诏铁柱历经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仍然屹立,不倒不锈,这只是它的神奇之一。

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来历。

据史载,三国时期,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出征南中,七擒孟获,平定云南以后,为了永保安宁,就把收缴的戈矛箭矢等全部兵器熔炼铸造了一尊铁柱,高九尺七寸,上列天地日月星辰雷雨电云,叫做“天尊柱”,立于新设的云南郡弥渡。

因年代久远,现存的这根南诏铁柱应该不是最初三国时期的那根。

有史载,“唐太宗时,因柱岁久剥泐,龙佑那十七世孙云南镇守将军张乐进求等思武侯之功,重铸铁柱。”但这段记录已无实证可考。

另一种比较靠谱的记载是,南诏第十一代王蒙世隆于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为纪念先王功绩、表达天下一统江山永固而立。

南诏铁柱上有“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个字,建极十三年即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这些字也印证了第二种说法。

这根神奇的柱子虽然被称之为“铁柱”,但千年以来它并没有生锈,反而在附近百姓的常年拜祭和触摸之后变得越来越光滑(参考昆明南屏街上的铜像)。

曾有专家两次从柱子上取样后进行化验,但只能证实是合金,具体成分不明。

至于铁柱为何一直不倒,有专家推测柱身下方采用榫卯结构固定,因此十分牢固。

不管怎样,南诏铁柱是我国唐代现存唯一的一件大型铁质铸件,对研究古代科技史、冶金史、云南宗教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说它是一件稀世珍宝一点都不为过。

好了,看完这件高高的黑黑的大大的粗粗的……大宝贝之后,大家有没有觉得有那么一丝眼熟呢?有一位喜欢穿虎皮裙的名人也特别喜欢这种造型的宝贝啊!

不要想歪,洋芋君想说的是齐天大圣的如意金箍棒!是的,弥渡的下一个故事就跟大圣爷有关系。

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弥渡时,被当地的美景和风土人情所吸引,于是决定在此小憩数日。当师徒四人游览天生桥,进入“老君磨豆腐洞”时,山洞却总也走不到尽头。

弥渡天生桥

大圣情急之下掏出金箍棒一阵捣鼓,在山中生生捣出了一个大洞。从大洞中出来时,四人已经来到了祥云清华洞。从此,清华洞就有“碗大一个天”的景观。

后来到了西天,在和西天极乐国王谈论大唐东土的风土人情时,唐僧把弥渡赞誉为人间天堂,足以媲美极乐王国。此番谈话被国王的三太子和四太子听到,两人决定撇下新婚娇妻,到弥渡一探究竟。

历经重重困难,两位太子终于来到了弥渡,兄弟俩果然被弥渡的美景、物产、人文、特色小吃,特别是漂亮贤惠的弥渡姑娘和热情好客的弥渡百姓所吸引,从此就留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到了弥渡不想媳妇”这一千古绝说。

现在,弥渡还有三太子、四太子庙为证。

如今,这句流传了许久俗语已经成为了弥渡当地的宣传标语。那么到了弥渡真的会让人“不想媳妇”吗?洋芋君随便上几张图给你们感受一下。

▼弥渡美景

▼弥渡花灯

弥渡腌菜

密祉豆腐宴

弥渡卷蹄

看完这些美景和美食,你是不是想马上就到弥渡亲自体验一番呢?别着急,弥渡的故事还没讲完呢!

上面说到了唐僧,我们再来说说唐僧的结拜兄弟唐太宗。这位传奇皇帝和弥渡也有着一丝联系。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一宗冤案,曾经魂趋地府,调查了三教九流在生时的所作所为。还阳之后,唐太宗举办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大法会做道场,以普度各种受罪的阴灵。

在大法会之前,唐太宗组织了一批能歌善舞、爱唱爱跳的人化起妆来,载歌载舞迎接“灯神”,抱“灯神”牌位的唐太宗为了不让他人看出自己,让丞相魏征将自己的眼眶、鼻子、嘴巴都抹白,并穿上黑罩袍,戴上鱼尾帽。这个抱“灯神”的角色在今天叫“老打岔”。

水陆大法会期间,人们尽情地欢唱,自编自演,扎起彩灯,舞起狮龙。这就是传说中的花灯起源。

中原花灯文化传入云南后,弥渡成为云南花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才到红岩坡,处处闻声”。

至今,弥渡还仍然保留着春节“玩灯”的习俗。大年初一开始至元宵佳节,城里城外百灯跳跃,一片欢腾。印正着起源于唐的接“灯神”习俗,佐证了“灯从唐朝起,戏从唐朝来”的说法;有文字可考的正月十五、十六密祉龙灯会,300年经久不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间亲情、恋情、爱情在弥渡人的心里深藏下了遥远的等待,于是400多首发泄喜、怒、哀、乐等情绪、憧憬美好的山歌调子、花灯曲调,就这样在弥渡自然而然地生长了出来。

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名曲《小河淌水》正是根据其中一首创作而来,这首歌的作者尹宜公就出生于弥渡县密祉乡。

说起密祉,这里不仅是《小河淌水》的故乡,还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正是因为尹宜公从小受弥渡民间音乐的耳濡目染,听着唱着弥渡山歌、品味着赶马人和牧羊人的心灵感受成长,才会有这首传唱于世的经典民歌。

关于弥渡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几天几夜的都讲不完。

弥渡的回龙山塔花鱼洞太极顶、夹石洞……都等着你亲自去探寻!

▼回龙山塔

花鱼

▼太极顶

▼夹石洞

发现云南,拾滇之美

扫描二维码

勾搭洋芋君

洋芋君综合自网络

往期精选

Hash:86706c91a4045d875e79855f9fbb207911c15c82

声明:此文由 拾云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