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铁柱为何历经千年不锈不倒?

弥渡铁柱庙进门有一幅画,这幅画是根据《南诏图传》绘制的。《南诏图传》是一卷叙述南诏开国神话的宗教图轴。它成画于九世纪,是在南诏第十二代君主隆舜的授意下绘成的,画面共有九段,而弥渡南诏铁柱庙墙上的是第七段画面——祭铁柱故事。

它讲述的是一个跟铁柱有关的传说

当时张乐进求去祭祀铁柱

率领他的八位部落首领

在祭祀铁柱的时候

有一只金镂鸟落在柱顶

然后又落在细奴逻的肩上

然后白子国的国王张乐进求

就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细奴逻

南诏铁柱柱体为圆柱形

黑色 实心 高3.3米 直径32.7厘米

柱顶呈圆锥形有凹坑

深7厘米 有三个丫口

柱体西面正中

有长91厘米宽8厘米凸线框

中间有直行楷书阳文

“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

十四日癸丑建立”22个字

王红芹

弥渡县文管所工作人员

建极就是唐南诏第11代国王蒙世隆的年号,也就是公元872年,已经是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初一到十四日,从浇铸到成型经历了十四天, 癸丑是凌晨一到三点,它的重量是两千零六十九千克。历史上,弥渡地震大小数十次,震级最高是七级,铁柱屹立不倒。

每年正月十五,弥渡彝族都会在南诏铁柱庙奏响千年传承的春歌,伴随着悠扬的芦笙三弦声,浓烈的传统民俗文化弥漫于千年南诏铁柱庙。来自弥渡西山南山北山的彝族群众打歌队为人们送上旋律豪放的直歌、翻歌、折歌、三跺脚、四步歌、全翻、半翻等风格迥异的彝族打歌,精彩纷呈、场面蔚为壮观。

主持人曾曾

我找到一段关于铁柱的记载,元代的郭松年在《大理行记》里面说:“土人岁岁贴金其上,号天尊柱, 四时享祀,有祷必应。”就是说当地的土著人每年都会来膜拜它。

白崖城遗址位于今弥渡红岩西北2公里古城村,相传为公元三世纪时龙佑那所筑,历史上是通往南诏统治腹心洱海区域的门户,一度成为南诏统一六诏的大后方。六诏统一后阁罗凤因唐王朝诸权臣施行压制政策被逼不得已叛唐,为加强南诏门户白崖的防卫,便设险防非凭隘起坚城之固于唐天宝十一载即公元752年重新修建了白崖城。

记者:曾丽霞 赵晶晶

编辑:李婧

责编:王涛 赵辰

Hash:178c8503b73f8542b8775fb552255044c0457016

声明:此文由 让你爱上一座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