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乐村名气不大,游客络绎不绝成了网红,这是一个怎样的古村

浙江一个没有名气,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的古村,与同省及周边省市的乌镇、西塘、鲁迅故居、周庄、同里等著名古村镇相比,仿佛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但近年来却异军突起,游客络绎不绝,交口称赞,成了网红。这是一个怎样的古村,到底与其它古村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古村,就是浙江长乐古村。

一、纯粹古韵,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遇见原汁原味的古村

走进浙江省兰溪市长乐古村,站在一栋栋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建筑精美,毫无人为修饰的古建筑面前,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真实纯粹、那么古朴动人。同时也让我感慨万千,敬佩浙江长乐人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游客有机会遇见真实原汁原味的古村。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素有“长乐福地”之称。相传朱元璋在此参拜北斗而得福。长乐古村,现保留着127座始建于元、明、清的古建筑群,厚重的历史通过一幢幢精美的古建筑承载、记录了下来。长乐古村靠古朴动人的原生态,吸引了八方来客。

游客参观古村镇,大多数人都是来欣赏村落原始风貌,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古村风情,而不在意古村有多少现代时尚的元素和商业气息,喧嚣的街面广告和五花八门的旅游产品,不是古村的主要看点,这些东西多了,会冲淡古村的纯粹真实,也是令众多游客烦恼的方面。当下不少著名的古村镇,商业的气息起来越浓厚,冲淡了古朴的韵味。而长乐古村,没有这些和古村不谐调东西,给游客留下好印象,口碑相传,是游客络绎不绝主要原因。

有著名学者说,古村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因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而长乐古村,就是这样一个具观赏价值和“史考”实证价值的古村落。

古村的金大宗祠,是一大看点。金大宗祠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延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才全部完工,历时80余年,总计祠屋四十余间。有近400年的历史,供奉金氏始祖与历代祖先,祠堂建筑风格凝重沉稳,气势恢宏,梁柱、石阶、铺地、门户无一不是巨制。

金大宗祠坐南朝北,由门厅、正厅、后寝三部分组成,门厅与后寝有环绕正厅的两庑屋相连接,构成“回”字形封闭院落,现在正厅保存完整,四周廊柱为青石抹角方柱,明间屋架为抬梁式,次间虽也是抬梁,但中间用脊瓜柱,屋顶为小青瓦歇山顶,可见剔空正脊,两端装饰鱼鸟,金大宗祠正厅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可看性,

建于明景泰年间的象贤厅,是村中最大的古建筑,三开间,门阔大气,厅内梁柱粗壮高大,雀替、明梁雕刻精美。

象贤厅,“象贤” 题字出自明代进士金盛手笔,寓意子孙万代如先人一样贤德。由金氏二十世祖金濂主持建造,为取名一事请教于宋濂,宋濂建议取为嘉会堂,以纪念他与刘伯温在长乐与朱元璋相会,故又称嘉会堂厅

象贤厅的前厅明间,设有戏台“人生镜”,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对前双步后卷棚顶,次间为楼上厅,山面穿斗式梁架,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长乐庙会都会在此上演婺剧大戏。古戏台,一直坚守在古村,演唱了多少人间酸甜苦辣,经历了多少岁月蹉跎,见证了古村的发展变迁,如今老了,但仍然坚守在古村,继续书写着守望的故事。

长乐村素有“长乐福地”之地,得益于风水,而这个风水就是古村盛行的孝和善的和谐之风气,民风淳朴,邻里互敬互爱,尊重长辈,自然得福。长乐福地是我国江南唯一的帝皇文化景区,相传朱元璋在此参拜北斗而得福。

走进古村的街巷,欣赏古时的街巷风情。古街还是这条古街,古民居还是这些古民居,岁月把这些变成了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变成了影像,变成了文字,走进了人们的心灵。

古建筑、古街道很低调,没有任何修饰,依然保持旧时的原样,低调的真实,让人心动。

沧桑如树的年轮,经岁月的打磨,可以想像,这口古井曾经的繁忙,已随岁月的烟云远去,但我们仍然可以聆听到当年的传说。

二、自然质朴,纯净无暇,美如画卷。遇见浪漫闲适的古村

漫步在古老质朴的村庄,不仅为保护完整,毫无人为修饰的古建筑而惊叹,还会被如画的自然景观,醉人芬芳所陶醉。暂离闹市的喧嚣,选一处有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旅游度假,与古朴美和自然美相遇,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这里不是安徽著名的五A级景区宏村,但却有宏村的风骨和韵味,村口的日塘和月塘,碧水蓝天,垂柳飘逸,湖边的古民居和树木,倒映水中,涟渏不断,迷了游客。

哪个古村有原生态 ,就有核心竟争力,就有和别的古村不一样的优势。长乐古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有些游客说,来到长乐古村,站村口的日塘和月塘时,有种到安徽五A级景区宏村的错觉。无论在村子的古街巷,还是在自然景观点,不见叫卖旅游产品的村民,也没听见鸡鸣狗叫,整个村子整洁宁静,原生态的自然古村,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三、农耕原件,生活旧品,民俗风情。遇见农耕时期的古村

在几间古老的民居里,随意摆放着旧时农耕的原件,生活的旧品,甚至摆放有点乱,没有刻意供人参观的意思,只是村里的祖辈们将一些已经不用的农耕原件和生活的旧品,摆在古宅里。游客中,有很多年轻人,从没见过这些旧件,兴致勃勃地认真观看,长了见识。下图中有,纺车和织布机:纺车,旧时主要用来将棉花纺成线的手摇式纺车,而织布机主要用来将棉线织成布;脚踩式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小型脚踏式抽水车:主要用来抽水灌农田,促进庄稼生长。

旧时做豆腐用的手工豆腐机和相关用具。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还能看到村民还在沿用这古老的豆腐机。

铁碾:和臼 舂的性质差不多:主要用来碾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历尽沧桑,见过世面的木杆秤,是旧时古村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自古以来,作为代代相传的商品流通度量工具。木杆秤为人们交易货物提供依据,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发达。正如村里一位老者所说,一杆秤,能反映出村民的道德水准,也能体现出一个村的村风村规。秤既秤斤两,也秤良心,展现了农耕文化与商贸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品德。

竹籈,是一种豆、麦类的脱粒用具。其形若幡旗,前段用细竹子编成“栅”撞,以轴式固定在一长竹杠上,使用甩动前端击打在豆、麦秆上即可。

精致大气的花床。一间房一部历史,一张床一段传奇。古时人们很重视床,也非常关注床的设置造型,雕饰构图。这张朱红富贵,工艺精湛的雕花大床,据说是当年朱元璋睡过的床。

与床配套的脸盆架,雕花考究,做工精致,安放稳固。虽然年代久远,依然品相良好,铜脸盆上能清楚地看见雕刻的文字,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天井的青石大水缸,是用来装水救火用的。古时的老宅一般都是砖木结构,容易起火,因此在天井里放一到两个大水缸,里面装满水,防范备用,一但有火情,用水缸里的水救火。这就是许多古宅大院天井里要放大水缸的原因。

爱好旅游的我,近几年到过不少古村镇,有些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打造成了古村镇品牌,给人太完美、装饰感商业味很浓的感觉,而长乐古村却是古朴本真、纯粹古韵、原汁原味,说心里话,我更喜欢这种纯粹的古村。

Hash:352c10ee6c6a0146406b6197e97896a94361becf

声明:此文由 奇趣魅丽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