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诺邓 在脱离了俗气的时间之美中享受一片宁静天地

立夏那日,为了追寻久违的阳光,寻一个地方静谧的地方享受慢生活,中午临时意起,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且旅途不算远的旅行。我一路驱车,到了《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诺邓火腿所在地——大理云龙县诺邓古村,并在那夜宿一宿。

诺邓,一个滇西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村中的盐进自汉朝开采以来,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唐朝至今,诺邓古村就一直叫做“诺邓”,从来没有更改过名字。就是这样一个“坐不改名,站不改姓”,沉积了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隐居于滇西南一隅的远山深处。它有着千年的底气和百年风骨存于山水之间,却身在深山人未识。也就在那,有近2000年历史的大自然馈赠的盐井,有马帮、有茶盐古道,有自成一体的古建筑,还有因《舌尖上的中国》而让世人所知的美食—诺邓火腿。

我在那一天一夜的随意逗留时光很短暂但有很充实,我逛了古村,品尝了诺邓火腿和土法酿造的玉米酒,在那被好客的民居女主人的热情所感动,被古村里简单的生活方式所感染,被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古迹所打动,为其尽显古朴无华的古建筑所震撼。走进诺邓村,我没有感到半点虚幻,看到的是一种真实的从容,一种脱离了俗气的时间之美。

诺邓古村四面环山,由于山势较陡,村子的从古至今,建筑依山势建在起伏的翠绿山坡上。每幢建筑的外墙立面均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给人予油画般的感觉。远看,它简朴而静谧,整座村庄没有过度的装修,就算是新建的建筑,也尽可能地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做着减法。仰俯之间,尽为天地。抬头看,天空云彩的变化让这片土地不再那么单调。阳光照耀下,土红色夯土墙与古朴的门楣和飞挑的屋檐相得益彰,形成了这座古村才有的乡村天际线。

当晚,我九点多到那,顺着村里的石阶而上找住处安歇,发现村里的人大都熄灯休息。才九点多,已算是深夜造访了。我走进村子,找了一家位置相对比较高的民居客栈落脚。那里的夜晚很静,原生态的生活气息很浓,少了些当前古镇古村过度开发后的俗气和商业气息。不像大理、丽江或是和顺,到了晚上还有夜市、酒吧,灯火通明的。

我在静静的夜里半躺着,感觉夜更静了,我把所有的烦恼和工作压力都扔在一边,让久违的自在感一点点填满心里。心中异常宁静,入睡很快,好像身处自然乡村之中,似乎只需要最简单的活法,最安静的睡法就能让我很满足。

第二天清晨天初亮,我在鸡鸣犬吠声中苏醒,在阳台上静待日出。远处,太阳还没从山顶冒出来,淡淡的炊烟已从屋顶瓦缝飘出来,那是当地村民们开始一天劳作的信号。如果没有风,远处的袅袅炊烟似乎就能开散弥化成天上成为白云?起码望上去是这样的。近处,我所住的民居客栈的男性年长者早已在用柴火用土法酿造着玉米酒,那是《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的美食—诺邓火腿完美味道所须的原料之一。

放眼望去,在村子入口那间屋子,是诺邓井旧址,是滇西古老的盐井文化历史中心,如今仅有的一口盐井,周围常年有水渗出,也被保护起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当太阳从远处山顶冒出来的时候,我拿起手机拍日出,正好有一只鸟儿飞过,我抓拍了太阳升起与鸟儿在一起的精彩瞬间,好美。随后,我就静静地坐在民居阳台一角,看太阳缓缓升起。我期盼阳光能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可以好好享受这一片宁静天地。过了一会,透亮的太阳光、天空蓝的光、云的白、树的绿、花的五彩斑斓的光,以及早起劳作的当地人充满活力和健康的光交织在一起,诺邓村开启了崭新的一天。热情的女主人精心准备的早餐也已放到桌前,特别是那盘诺邓蒸火腿色泽红润、肉质紧实,鲜而不咸,让我回味至今。

吃过早餐,我和女主人告别,而好客的诺邓女主人是唱着这样的歌词留我的:“古民居,年代久,我家小院把你留;一盘火腿请你尝,一曲花灯跟你走。。。。。。

我想:如果还是周末的话,我真舍不得离开。听她说:村子里的每幢建筑都很紧凑,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每家每户前后交错的街巷青一色石板铺就。而且村里的人是用一棵树来记住一个地方的。她家的客栈就在当地人常用来认路的大青树旁,她告诉我村子里核心的古建筑就沿着这条路缓缓而上。

从她家客栈走出,我沿着她指的路,在村里漫步,去感受走过千年的石板道上斑驳的历史痕迹。古村街巷台梯相连,三步一阶、五步一台,现代交通工具没法在巷道里穿行,因此几乎家家都有马匹,这里有马帮文化的延续。当我走在古巷中时,不时有马儿走过。这里的马很有“礼貌”,兴许它们经常穿行在古村,又和古村的人在一起生活习惯了的缘故,当我从一匹马儿旁边走过时,它会主动让到一侧。

哒哒的马蹄声,让我忍不住有穿越时光的冲动,一种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的田园生活渴望涌上心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我眼里,诺邓古村是一个历经一千多年春秋洗礼的历史村落。它的“名片”以前是一个以盐文化发展衰败为起始的地方。现在应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

诺邓村“三教合一白族的本主崇拜与佛教道教文化有机融合,尤其在宗教活动和庙宇建筑上,道教特点更为突出。诺邓村至今犹存的文庙、武庙,棂星门、等明清时期的建筑精巧,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其门、窗、梁、架、斗、拱、柱、檐、枋、檩特色鲜明,保留的比较完整。

从村里现存的一百多幢依山而建、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盐课提举司、“文庙”、“武庙”和“朝皇阁”等古代建筑可以看出:这里曾经也辉煌过,也发达过。诺邓虽小,但诺邓人尊孔习俗相当浓郁,考取功名的人也特别多。在诺邓人家谱上查实的贡生就有60余名,秀才则有500多人。现在村里的古建和古树以它特有的方式静静地传递古诺邓曾经的繁华辉煌,引领今人去叩问记忆深处的人文密码。我想只要随手推开一扇门,便可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

我是一个随性的旅人,也没想过要在《诺邓印象》里要刻意安放什么。因为在到诺邓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如同大多数人一样。但今天,我要单独写一篇文章给诺邓,因为那不但有我品尝过的美食,有我想要的传统生活,还有照到我享受过的慢时光,更有我追求的心理净土。我用心写下的每一个字或拍下的古迹,对我而言,都是一种人的尺度的存在。因为:诺邓千年古朴的美与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的暖暖人间烟火味并存。

在那,我可以清晰地看见生命中光亮的部分,看见自己的来路和初心。因为我认为每个古镇古村都应有自己的“名片”,那就是古镇、古村的精髓、风貌、历史、文化或者其他特征。古镇古村的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要以保护为主,不去打破古镇、古村原来的自然秩序,这样才能延长它们的生命力。诺邓古村在逐渐融入现代气息的同时,保护做得也很用心、很到位。如:披上了棕皮外衣的太阳能、上过黑漆的电表、新建的房子与原有的古建统一的墙体颜色。

文 图/赵绍霞

Hash:0cfc34f205d49fb5bac2760133428a967d454368

声明:此文由 微动云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