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参观平度市天柱山摩崖石刻

正月初一忙拜年,正月初二来学习。

早就听说天柱山摩崖石刻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青岛平度市以北20公里的天柱山上

今天云雾缭绕、寒风料峭,为摩崖石刻增添了神秘色彩。

天柱摩崖石刻又名魏碑,皆因出自北魏时期著名书法家、光州刺史郑道昭之手,后被北宋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收录在《金石录》而流芳百世。

1984年5月,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89岁高龄时亲临天柱山为摩崖石刻题词,赞为:”魏碑国宝,绝壁生辉”。

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书法界对此尊崇备至,均以能亲睹此碑为荣。近年临碑观摩者接踵而至,并以此为书法之瑰宝、友谊之桥,促进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听爷爷说,这里世世代代流传一个说法:天柱山共计藏有七十二同碑,谁能够先找齐全,谁将会化身成仙。

郑道昭,官至中书侍郎、国子监祭酒、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州大中正。晚年失宠受冷遇,出任光州(今莱州)刺史。

公元511年,郑道昭选择天柱山半山腰一块天然碑状石,稍加琢磨,组织撰刻了“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

原来的山路笔直陡峭,狭隘[xiá ài]处仅容一人通过,现在开放给游人展出共计三同碑,以位于半山腰的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来吧,我们一起去仰慕观摩吧!

这个摩崖石刻高3.5米,宽1.5米,文19行,每行50字左右,计881字。内容记载郑道昭的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

阅读内容格调高雅,文采华丽,书法宽博,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书法艺术。

仔细揣摩基本比划正处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阶段,所以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艺术价值。

既吸收了汉隶的跌宕瑰丽、沉稳又见爽利的姿态;凝重浑朴的隶书风格被清丽飘洒的楷书风格代替,有隶楷过渡的痕迹。如:点画加长,代替撇笔和捺笔,且出锋锐利。欲竖先横,欲横先竖

刻划笔顺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

另外一处摩崖石刻位于东南角山巅,原来的山路以奇窄、奇险、奇陡拦下了无数仰慕书法爱好者,后来重新增设了石桥、加宽了台阶,我们方可一睹保存更为完好的石刻容颜。

此处石刻的字体结构宽博整饬,骨肉匀适,脉络分明,于端庄雄强中复含秀丽,稳健中蕴储飞扬。整个篇章透露着荡荡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风范。

在周围还有石刻如《天柱山铭》、《石室铭》、《上游下息》、《此天柱山之山》等,皆体现出锋棱宛[wǎn]然如昔,清晰完好。

就连两座山间相连的半山腰上,相传是郑道昭在摩崖刻石时,曾休息于此,遂留下一处“莹阳郑道昭上游天柱下息云峰” 石刻,成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佳话美谈。

关于天柱摩崖石刻的艺术价值,康有为先生说:“刻石如阿房[ē páng]宫,楼阁锦密......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chá],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浓姿逸韵,如当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

•其有“十美”,即:“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满”。

•近代著名书法家祝嘉先生的评价是:“其成就决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

很高兴分享到这里啦,谢谢大家!

声明:文章版权归青联高校U4Union所有,转发须经授权。否则追责并索偿。

Hash:ae48982b0dd1f1a57cb3e84eb6eb9a4a7a542c2e

声明:此文由 青联高校U4Unio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