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走进即墨丨华丽蝶变 千年商都再起航!

因商而兴的即墨,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延续了商贸基因,成功引导传统服装针织业转型,而且在海洋科技汽车产业、航空和软件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力,成为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的引擎。日前,在即墨区组织的媒体集中采访中,来自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身边发生的变化。记者深入企业、社区,同样感觉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越来越强。如今的即墨,已经站在了时代新的起点。

变迁

/

四十载培育江北商贸名城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期,后来一直从事商贸管理工作,10多年来的亲身经历,让我看到了即墨商贸传统产业的蝶变。”即墨国际商贸城管委督查科负责人于金华,是即墨传统针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尤其是说起近10年的变化来,他更是如数家珍。

“即墨是一座因商而兴、聚商成市的商贸名城。与改革开放同步,即墨市场商贸业从集市的小商小贩萌芽,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市场商贸名城,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更展现了即墨这座千年古城旺盛的商业活力。”于金华说,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到即墨,当地一些身怀服装裁制技术的巧匠,抓天时借地利,从制售服装、鞋帽开始,点燃了即墨市场兴盛繁荣的星星之火。从那时起,每隔几年,即墨的商贸业就发生一次蜕变。

特别是2014年,即墨将“加快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建设重振江北商贸名城雄风”列入1号议案。这预示着即墨国际商贸城迎来扬帆远航、谱写华章的新征程。围绕打造国家级商贸物流产业示范聚集区的发展目标,即墨国际商贸城管委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以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创意设计为引领,以商贸市场为支撑的国际商品交易、展示、流通、信息中心,着力构筑服装市场、家居博览中心、中纺服装城、青荣铁路即墨北站站前商务区等重点商贸板块,建设千亿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如今,即墨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中国针织名城、中国童装名城“双名城”称号。累计培育起各类纺织服装企业2800余家、2017年实现产值1228亿元,专业市场28处、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交易额达700亿元。

创新

/

荒地崛起一座“音乐城”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高科技大项目纷纷落地,成为全球重量级人才的聚焦之地。”说起即墨东部经济开发区的变化,即墨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方秀刚深有感触。他介绍,近年来,即墨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功能提升推进产城融合,以创新驱动推进动能转换。目前,核心区累计完成各类投资207亿元,签约引进青岛乐都音乐谷、海尔国际广场、美即生物制药研究中心等高新项目50余个,搭建起中国·青岛国际(生物谷)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两大“国字号”平台。2017年5月,区政府将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调整为“纯经济功能区”,主要承担核心区内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职能。

“变化最大的是这里建起的音乐谷,吸引了众多名家聚焦,即墨这个县级城市也名扬海内外了。”方秀刚说,如今的青岛乐都音乐谷建设初具规模,傅庚辰、叶小钢、徐沛东、吕思清、付林等名家齐聚。音乐谷还被批准为山东中小学生学研旅行基地,同时被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沈阳音乐学院等8所院校确定为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崛起

/

形成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即墨区发改局副局长于法波介绍,1990年,即墨二产比例首次超过一产,实现了历史性的结构转型,标志着即墨市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汽车、造船、发电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市场商贸、电子商务、旅游会展、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持续繁荣,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汽车、纺织服装、市场商贸、现代物流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即墨,一个新兴未来产业正在加速崛起。首架空客H135直升机顺利交付,开启省、青岛市通航产业发展新篇章;综合保税区设立请示已上报至国务院,通用机场成功列入《山东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通用航空产业优势显现。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云路新材料产值实现高速增长,非晶带材产能跃居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中,三迪时空建成全国最大的3D智造云平台,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试验基地在蓝谷正式启动。

即墨主城区 曲业芝摄

传承

/

棚户区中诞生“千年古城”

“旅游是开放的窗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的直观体现。四十年来,旅游业从无到有,从福利事业到现代产业,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从朝阳产业到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加速发展。”即墨区旅游局副局长刘广寿说。

1991年,全国26个沿海岛屿示范开发,田横岛位列其中。1995年,成立了即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之后改为旅游局。2010年起,港中旅、南山等有实力的国企、民企纷纷进入,开启即墨旅游新篇章。近几年来,即墨古城、宝湖马术玫瑰小镇、莲花山生态农庄等一批旅游新业态项目陆续建成。目前,灵山文旅“温泉小镇”、国际帆船中心、时光隧道科技乐园、卓越时光旅游综合体、梅花谷等一大批高质高效旅游大项目正在顺利落地和加快推进。

有着1400年历史的即墨古城项目,是在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青岛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即墨古城整体布局为“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有儒家传统文化承载地的即墨文庙,有记载明清以来功德显著的人和事的牌坊街学宫、县衙、鸭绿池戏台、真武民俗馆、城隍民俗馆、城墙、教堂等公共建筑分布其中,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座有生活温度、商业热度、文化深度、国际广度的古城。古城正在成为千万游客向往的青岛文化旅游新名片、城市发展新地标。

讲述

/

改革开放带来沧桑巨变

“当我翻看即墨的年鉴时发现,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看着一组组数据的变化,我们这些亲历了即墨发展的人,最能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即墨区农业局党委委员王晓静说起改革开放的变化如数家珍。

11月中旬,即墨区委宣传部召集城建、工信、招商、农业等20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本领域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巨变进行座谈。在交通战线上工作了20多年的即墨区交通局副局长王俊秀说,上世纪90年代初即墨共有国道3条66.4公里,县道11条273.16公里,乡道13条101.05公里,乡镇道路190余条767公里;2000年以后即墨公路迎来了建设爆发期,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均据青岛首位。自2003年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即墨建设公路总里程达2567余公里,2010年底即在山东省首先实现行政村100%通畅,解决了1033个行政村村庄出行问题,彻底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形成了镇际公路、村际公路相互连接,国、省、县、乡、村公路干次分明,交通便利的道路交通网络。

国家深海基地

书记访谈

在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即墨区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 张军

改革开放40年来,即墨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3.4亿元增长到1310.6亿元,财政收入从2320万元增长到104.3亿元,分别跨越千亿级、百亿级大关,由一个农业大县成长为“江北第一县”,发展为青岛现代化新区。在《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即墨区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5位、绿色发展百强区第18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24位。

“当前,即墨正处在撤市设区后的政策红利释放期、后峰会时代的快速发展期、总书记视察即墨和蓝谷的战略机遇期这样一个机遇叠加期,融入了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大格局,进入了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张军表示,即墨将深入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率先发展、走在前列。

坚持蓝色引领,在建设蓝谷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走在前列。“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总书记到蓝谷视察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着眼于更好地勇担使命,瞄准更高目标定位,我们把蓝谷的发展思路确定为‘1357’。”张军向记者介绍,“1”是把蓝谷的目标定位由原来的“青岛蓝谷、中国蓝谷”提升为“世界蓝谷”;“3”是打造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军民融合三大示范区;“5”是建设海洋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和交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五大中心;“7”是实施海洋高端人才集聚、海洋创新平台搭建、海洋科技金融支撑、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海洋军民深度融合、海洋开放合作拓展、海洋生态环境提升七大行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好海洋科技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可燃冰水合物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北航科技新城、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创建以海洋创新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争取引进更多科研机构和精英人才,加快促进蓝谷与即墨各重点功能区科研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推进教育、医疗、商业加快布局,全力提升蓝谷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张军表示。

坚持创新驱动、品质提升、共建共享,在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张军表示,即墨将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乡村振兴、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完善以重点功能区为支撑、“东南西北中”全域突破的发展大框架;突破重点项目引进和现代产业发展,全力抓好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青岛(芯园)半导体产业园、空客直升机、修正药业、菜鸟智能骨干网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建设,加快打造一批过百亿元、过千亿元的现代产业集群,在全区保持重点项目在建100个、签约100个、储备在谈100个、动态在谈100个的“4个100”建设格局。“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交通配套、市政管理及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成方连片高质量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即墨样板。同时,我们还将深入实施教育、卫生、民政、文化等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我们还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中走在前列。”张军说,即墨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深入实施区级领导“三包三联”、镇村班子党建“达标工程”和“四级联动”机制,在一线锤炼干部,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氛围。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鸟瞰蓝谷

即墨区大事记

1979年,中共即墨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办公楼西迁工程开始建设,1980年底竣工。

1981年4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分别搬至横河街(今朝阳街)7号和振华街140号新建大楼办公。

1984年,即墨县始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

1989年7月,国家民政部批准即墨撤县设市

1992年5月,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省级开发区。

1998年5月,撤销即墨镇、三里庄乡,设立环秀、潮海、通济3个街道。

2005年11月,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入选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并名列第4位。

2007年10月,中国即墨服装市场竣工启用。

2010年9月,即墨市入选“2010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

2012年1月,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工委、管委正式成立,青岛蓝谷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2013年11月,“蛟龙”号母港鳌山湾畔正式开建、即墨古城片区改造项目开工。

2015年3月,位于鳌山湾的国家深海基地正式启用。

2015年12月,即墨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名列全国4个入选县市之首,为全省县市唯一。

2016年10月,中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启用。

2017年10月30日,即墨撤市设区正式挂牌。标志着千年商都正式跨入“即墨区”新时代。

来源 | 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吕栋 刘耀泽 张龙

编辑| 西西

校对| 梦婕

Hash:8d61d965062364a124620f0b5add9160793403b7

声明:此文由 青岛早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