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塘栖韵味独特 广济桥高文脉长

  大运河行至江南,开枝散叶,化出多道支流,融入密集的河网之中。至杭州余杭塘栖,诸多河道又收束为一,浩浩荡荡径向杭州城而去。

古镇塘栖由此成为运河上极重要的一个节点。曾几何时,南来北往的船舶,沿大运河穿镇而过;舟楫之密,竟曾一度堵塞在广济桥的七眼桥孔之下,难以通行。

勾连塘栖水南水北两岸市街的广济桥,是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桥,身姿伟岸,气态雄浑。自明朝弘治年间建成以来,广济桥就一直是塘栖的根和魂。它见证桥下数百年水流共帆影不绝,周身印刻古镇繁华变迁的痕迹。

“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此河、此桥、此镇,浑然一体,在历史画卷中书写了独特的韵味。

秋风徐来。64岁的丰国需穿一身大红中式上衣,手中保温瓶里灌满茶水,几步就迈上了广济桥高耸的桥心,脚下是拱桥合龙时填上的一块“龙门石”。石上的纹样,当地人都说像一顶笠帽。“传说建桥时河里鲶鱼精兴风作浪,吕洞宾用这顶笠帽镇住了妖怪,桥始建成。”丰国需说。

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总是由日常风物和传说想象共同构成。丰国需对这两者都知之甚稔。他17岁到塘栖做渔工,开始收集整理当地民间传说。后来又开过书场、在工厂里当过干部、参与编修过地方志,自身的经历和他收集的故事同样丰富。如今,丰国需是远近闻名的塘栖“故事大王”,肚子里装着运河古镇几百年的时光。

“塘栖”之名,意谓“沿塘而栖”。元末张士诚开挖运河新河道,数以万计的民工集聚于此。河道告成,一个新的聚落也随之浮现。而塘栖由最初的渔村成长为繁华的集镇,则有赖运河动脉在之后的岁月里源源不断地带来养分。

今天,从杭州武林门码头坐船沿运河北上,数小时便可至广济桥边“御碑码头”。“这条"五九"水路,旧时摇橹船要耗一天行程。”年轻时曾在运河上驾船来往十年的丰国需告诉记者,过去水上人家有自己独特的里程单位,一“九”为9里,“五九”即45里。船家到此地时,正要吃饭休憩,放松身心,洗去一天疲劳。客集货聚,市镇便飞速发展。“塘栖往北再一日水路,便是新市……考察运河沿岸著名古镇,多能看出这里程的规律。”丰国需笑说。

Hash:2417353a52188dcfcfde6329d879ff804000b963

声明:此文由 东海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