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海塘历经沧海桑田,揭秘百年为何不决堤?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旅游的途中一定要去观潮,因为能够一饱眼福浙江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然而很少有人会知道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当年让生活在两岸的百姓们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头。

很多百姓为了能够平安生活,他们想尽各种办法,直到吴越国的先民们最后修筑了海塘,才得以不受其苦。钱塘江海塘规模宏伟,布置周详,构筑精巧,工程艰巨,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同被誉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建设。

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修筑土塘防范钱塘江大潮,然而可惜的是当时技术有限,修建的土塘时常发生坍塌。

直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当地的县官开始组织百姓修造海泥塘,当然这也是咱们中国历史中修建的第一条海塘。不过东汉时期修造的海塘,并不是很结实。

历代王朝都动用大量人力财力固堤御潮,然而潮能巨大,海塘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直到在五代时期,吴越国国王为了让海塘不再出现溃堤的情况,他开始重新修建,帮助生活在两岸的百姓解决了困境。

古海塘的结构主要是以石塘为主,整个背水面是以夯土堤为戗,大致分为西南—东北走向,横截面呈梯形,上小底大。

揭露部分海塘长13米,上宽5米,底宽10.2米,深6.6米。整个石塘迎水面从下至上均逐层收分。很多人都会问到:“吴越国修建的海塘为何会坚固,它的优势在哪呢?”

其实吴越国当时修建海塘,以大竹为笼,中间放入巨石,称为“竹笼石塘”,又在石塘前植大木。当大潮涌上岸的时候,潮水就会直接撞击在大木上,整个大潮的势头就会分解,这也是为何相比之前,吴越国修建的海塘会坚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代时期,清朝政府注重国计民生,河防建设、运河治理都得到非常重视。为了国泰民安,清政府投入巨款,又修建了“条石海塘”,它是将大块石条一点点打磨后,变得很平整了,之后将它们交错叠置而成,每个石条间以铁锔和榫连接。

可以说清代修筑的海塘是最别具一格的,它是“鱼鳞石塘”,因看起来似鱼鳞一般层层缩进,因此被称为“鱼鳞石塘”。

杭州境地以“塘”著称,而钱塘江海塘又是杭州城市变迁的重要物证,钱塘江两岸海塘总长306千米,现存海塘中石塘占二分之一以上。古海塘分南岸北岸两条。

这些海塘前后加起来,将近50公里。寻觅杭州城中隐藏着的钱塘江海塘遗址,随着江道变迁,古海塘如今基本上都深埋在地下,有少数仍见于地面。

日月积累下的泥墙,展现了杭州古海塘的独特气质,让后人感受到了古海塘的变迁历史,同时也让后人们见证了古代先民为了与自然抗战守护家园修建海塘凝结的智慧结晶。

Hash:d032c7e1ac7d3c26a74614720f1f157ccddd51f2

声明:此文由 涵熙人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