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秘闻(1)|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石撑南天

内容提要:在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有一尊约 7米高大兀立的圆锥形奇石,象一根神柱直顶苍穹,这便是第四版2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南天一柱”石。“南天一柱”这四个大字,是清朝最后一任崖州知州范云梯所题。他为何要在海边摩崖题字,其背后蕴涵怎么样的历史背景?本期,先从远古的神话来开讲,揭开隐匿在神话传奇背后的人文秘事,解读“南天一柱”文化现象的真实涵义。

------------

文图|刚峰

其实,“南天一柱”作为一个名词,它来源于“女娲补天”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华夏民族远古的神话传奇。只是到了汉朝“伏波开琼”至南北朝“冼夫人重置崖州”,到南宋琼州安抚使谢图南获皇帝赐“南天一柱”匾,再到范知州海边摩崖题字励志,才落地成为海南人文的重要元素。

一,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天涯补石撑南天

其实,“南天一柱”作为一个名词,它来源于“女娲补天”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华夏民族远古的神话传奇。之所以说是传奇,是因为,这些神话故事都源于一本奇书,名叫《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外读者公认的一部世界奇书,也是中国保留并传承下来最早的一本奇书。书中内容主要是华夏民族三千年之前的民间传说中的有着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书中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是对五帝直到夏商时期神巫文化的系统记载最早的奇书,后来春秋时代的《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及汉代的《史记》,对远古的传说,都相应继承了《山海经》的内容,所以,从史学沿革来说,《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源头,书中的七个远古神话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将共工触山与女娲补天焊接到一块,是东汉学者王充。王充这个人很聪明,他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

后人还是喜欢用司马迁的《史记》一书的古籍,因为它是中国公认的第一本正史。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因为有了“共工触山”,于是也就有了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后续故事,司马迁将远古神话与华夏民族的“三皇五帝”正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后人在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底气,地域文化在借用这些远古神话也就“有本所依”。

(图片来自天涯海角景区)

比如,共工撞击的不周山在哪里?后人根据典籍记载推论出它地处中华的西北方向,就是昆仑山脉,昆仑山便成了中华民族龙脉发祥之地。

再比如,女娲炼石补苍天之地,后人推定为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练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的景点

当然,还有很多城市,都说自己是大禹或女娲的故乡

三亚的这块“南天一柱”石头被当成女娲斩神鳌之足而撑起南天的故事,当然也是源于《山海经》一书,只不过是世人知晓的历史没有内地早,因为,海南历史上曾就是“南荒”之地,中原文化落地比较晚。但是,从三亚曾用名崖州的历史上来看,其实,南海之滨的这块“南天一柱”历史传说并不比内地晚。这是因为,三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南山,其实,在元朝时就名叫鳌山,有贬谪在崖州的元朝副宰相王仕熙《鳌山白云》一诗为凭证,并且,此诗为王副宰相“崖州八景”诗之首位。

当然,还有南宋吉阳军(崖州)知军毛奎在此修炼成仙,拜谒鳌山,不知所向,留下两个大脚印的传说。

于是,从宋朝起,三亚历史上就有了女娲补天斩鳌足的另一个版本:说的是天的四极是由撑天的柱子支撑着的。炎帝去世时,他的儿子水神共工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感到没有颜面,便用头怒触不周山,撞断了撑天的柱子,西北方的天顶塌了下来。一时间天河倾泻,星辰暗淡无光,江河洪水泛滥。天帝眼看天空摇摇欲坠,人间洪水横流,急忙派女娲补天。女娲在情急中,来到南海之滨的鳌山,砍下一只大鳌的腿就地支撑快塌下来的天,然后炼出五色石去补破漏的天隙,从而保证了人间太平无恙。

于是,三亚崖州湾畔天涯海角景区内的这块“南天一柱”石垒便成了撑起南天的一根“擎天柱”,使它与女娲一样,成为“补天救世”的大英雄!

当然,《山海经·南山经》记载的南山后人认定为陕西终南山。但是,这座南山不象鳌,没有海,更不在中国的南方,自然跟女娲斩鳌足挂不上勾,也就没有古人在此山摩崖题字“南天一柱”匾。

举目望去,在神州大地,只有三个景区有“南天一柱”景点,除了天涯海角,还有张家界。张家界风景区中有根因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孤立石柱,原名“乾坤柱”又名“南天一柱”孤立在南天门,漂浮在天空的一群山脉中,云雾缭绕,非常震憾。可惜,景区为争夺电影《阿凡达》中的经典场景“哈里路亚山”的原型,将南天一柱更名为“哈里路亚山”,抛弃了传统文化而转向西化的“更名门”事件,引起了网友们的开骂,张家界自毁“长城”。

另一个有古人摩崖题刻“南天一柱”的景区,是广西桂林的“独秀峰”,由清康熙年间广西布政使黄国材在此山上题有“南天一柱”字匾。

虽然,独秀峰有“南天一柱”之外形,但也因此山不象鳌更不靠海,与女娲补天沾不上边。因此,从人文旅游的角度,唯有天涯海角景区内的这块“南天一柱”与远古神话传说有些紧密关联。

那么,清朝广西这个布政使为何要在独秀峰摩崖题写“南天一柱”四个大字呐?其实,桂林的这个“南天一柱”与三亚的这块柱子,文化系同一头,都渊源于纪念汉朝的一位伏波将军,他的名字叫马援。

至于,马援为何被称为“南天一柱”?不要走开,下期再讲!

Hash:f7a2709c1692e4d8de792158c2fe83d6ac377f5b

声明:此文由 刚峰看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