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家族墓 重见天日起风云

提示:

汤显祖

汤显祖家族墓地全景

汤显祖家族墓园考古历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临川人,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来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创作的以《牡丹亭》为代表“临川四梦”,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世界戏剧艺术经典。

根据文献记载,汤显祖逝世后葬在抚州市文昌灵芝园内。但由于时代变迁,汤显祖墓园渐渐湮没,无迹可寻。

目前,位于抚州市人民公园内的汤显祖墓只是其衣冠冢。

幸运的是,去年11月,抚州市在推进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修复、建设过程中,拆除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制冰厂时,陆续发现了被覆盖的汤显祖家族墓园。

地表建筑拆除前包括汤显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汤显祖及其儿子的墓葬在内的六代墓葬群,堪称名人墓葬奇观。

2017年5月,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启动了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工作。经过3个月的辛勤努力和科学发掘,汤显祖家族墓园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汤显祖家族墓园共发现明清时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了墓志铭6方,另外还发现明清时期的三处附属建筑遗迹。墓葬大致可分为六排,布局基本清晰。

6方墓志铭行文、体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族谱关系、重要的家族活动以及人物评价等内容,具有巨大的历史考古价值。

其一,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名字、准确的生卒纪年及所属家族分支的脉络,是我们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在家族谱系中所处位置的重要依据;

其二,根据酉塘公与祖母魏夫人墓志铭所书,尚质、尚贤二子均出自魏氏,纠正了《文昌汤氏宗谱》所记载的此二子分别为李氏与魏氏所生的谬误,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不足;

其三,铭文中所记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是分析当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珍贵资料;

其四,铭文中所蕴含的书法美术、文学、文字等价值,特别是汤显祖亲自撰文或书写的墓志铭,势必受到相关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1982年迁墓后汤显祖墓

通过研究墓志铭可以明确6座墓主人身份分别为汤显祖高祖汤峻明(汤氏后人称子高公)、汤显祖高祖子高公夫人艾氏、汤显祖祖父汤懋昭(号酉塘,汤氏后人称乔一公)、汤显祖祖母魏夫人、汤显祖原配夫人吴夫人、汤显祖大弟少海公与其夫人潘氏。

在墓园发现刻有 “汤临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两块墓顶石盖板和刻有“口口口口口口義(羲?)仍汤公之墓”六字的半截墓碑,结合墓园所葬汤氏家族成员排列规律,初步确定4号墓为汤显祖与其傅氏夫人的双室合葬墓,据左为尊的古制,汤显祖位于4号墓左室。

另据文献记载,汤显祖家族墓园自汤显祖父亲汤尚贤(号承塘公,汤氏后人称铭四公)捐资买灵芝园葬伯清、子高诸公以来,灵芝园就成为汤显祖家族主要成员的埋葬地。同治九年版《临川县志》载:“进士汤显祖墓在港东厢灵芝山”及光绪二十三年版《文昌汤氏宗谱》:“······又娶傅氏,子开远、开先,公妣俱葬灵芝园”,明确记载了汤显祖本人葬于此。

据文献记载,汤显祖墓自1616年下葬至1966年彻底捣毁,时长跨越350年,期间历经多次毁建,从第一次明末清初(1645年)毁于战火到康熙庚午年(1690年)复建,第二次太平天国(1858年)毁于战火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复建,时间间隔仅为45年,而第三次修缮(1957年)更是在第二次重修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汤显祖墓葬在历次毁建的过程中,其具体位置准确可靠。

此次汤显祖及家族墓园的考古发现,对于考古学、汤学和明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汤显祖与第三任夫人 付氏的双室合葬墓

汤显祖与第三夫人合葬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埋葬汤显祖家族墓的灵芝园有方形红砂岩围砌的园墙,还有后人专门祭祀祠堂等地面建筑。随着家族后代成员的不断入葬,所葬之地不断向东延伸,一些墓葬也超出了红砂岩范围。因此不但可以窥见汤氏家族墓园基本清晰的布局,还看到了汤氏家族墓园不断扩张、世代享有祭祀的历程。

发掘区域内地层堆积叠压,大体可分为三层,最上层为现代地表层,第二层为清代地层,第三层为明代地层。明代地层由西高东底,顺着灵芝山山形倾斜。从揭露的42座墓葬所处的地层关系,明代墓葬40座开口于二层下,清代墓葬2座开口于一层下,时代与地层关系相吻合,墓葬时代明确。

灵芝园内的4号墓为汤显祖与第三夫人付氏的双室合葬墓,紧挨的3号墓为汤显祖第二夫人赵氏墓葬,而距离4号墓近5米处的18号墓是汤显祖第一夫人吴氏墓葬。

"除18号墓朝向相反,墓葬方向均坐西朝东,墓群整体基本沿原灵芝山东坡向下排列。"徐长青介绍,所有墓葬大致可分为六排,其中逆向而葬的18号墓和小型平顶墓与附近的大墓似有辈分差异或依附从属关系。

"发现的40座明代墓葬中,除自然垮塌和因盗掘局部损毁的墓葬外,唯有4号墓遭到人为全面的破坏,这与汤显祖墓在1966年遭到破坏的事实完全符合。"徐长青介绍说。

灵芝山区域拆迁后初步清理后的全景照

是否“突破”了本次考古划定的“红线”

汤显祖家族墓园的开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这次考古行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突破”了国家文物局此前对本次考古划定的“红线”,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副处长张凌说:“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了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2017年度考古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发掘应在充分调查、勘探的基础上进行,发掘对象应为墓园内相关建筑和附属遗迹,不能涉及汤显祖墓葬本体’。”张凌说,但有关考古单位在开展考古工作的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批复意见实施,存在着擅自发掘墓葬本体、重要考古发现未及时上报等问题。

张凌分析说,一方面,当地相关考古单位错误理解国家文物局的批复精神,已经清理到一些墓葬券顶。对于墓葬,不能说没有打开墓门就不算发掘。另一方面,在取得了一些考古发现后没有上报,在对外发布消息前没有与国家文物局进行沟通,都不符合工作要求。

“一般来说,地方在有重要考古发现时都会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视情况进行指导,确保考古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尤其是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的考古工作,如发现大型车马坑、丝织品等等,需要增加出土文物保护、科技考古方面的专业力量,更需要及时介入。”张凌表示。

此外,对于考古的新闻发布,张凌认为,报道的方向和切入点至为重要。“从国家文物局的角度,我们从不主张主动发掘名人墓葬,希望公众关注文物的保护、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所以更加强调新闻发布时的导向和关注点,避免炒作。”她说。

据介绍,国家文物局已于8月31日正式约谈江西省文物局、抚州市人民政府,并正式致函江西省文物局,明确要求进一步查明核实汤显祖家族墓园考古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擅自进行墓葬发掘、未及时上报重要发现等情况,并尽快将相关调查及处理意见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对此事件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我们会继续关注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督促地方尽快落实后续保护措施。国家文物局将视工作进展情况组织专家指导墓园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将这一重要的文物研究好、保护好。”张凌说。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的家乡盛行一种叫“海盐腔”的地方戏,光是职业演员就有一千多人。回乡后,汤显祖一心一意地创作剧本,还亲自导演排练,成为这个蓬蓬勃勃的戏剧运动的领袖。尽管他晚年生活贫困,可他从戏剧创作中得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他常常坐在书房里和朋友们谈文论曲,而窗外就是猪在吃食,鸡在叫唤。汤显祖流传下来的戏剧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的内容都和梦有关系,又被称为“临川四梦”。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Hash:4002511269bd561c876a02ee3e80dfd8038228a8

声明:此文由 艺术品鉴官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