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除了深井烧鹅、黄埔炒蛋,来长洲岛,你还能感受到上世纪初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这是品城记2021年第48次推送

全文共14278字,阅读大约需要35分钟。

写长文不容易,看完觉得好的,麻烦点个“在看”,或者给个赞赏。

谢谢。

正 文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这里都上演了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前面几期【城市记忆】,我们主要为大家呈现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繁华一面,今天,我们要去到一个小岛上,带大家感受一下上世纪初,大革命时期,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当然啦,除了触摸历史,这一期节目我们也会带大家领略一些很有本地特色的美食:譬如闻名遐迩的深井烧鹅,以及黄埔炒蛋。无论你是喜欢美食,还是喜欢历史,今天这个目的地,都值得你花时间去逛一逛。

长洲岛】位于广州城区的东南侧,毗邻 【广州大学城】,是珠江河上一座不大不小的岛屿。由于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也颇为不便,所以【长洲岛】这个地名其实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很多只身前来广州的游客或是在老城区长大的老广,甚至都不知道广州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注:香港也有一个“长洲岛”,但和这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

但如果提到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字—— 【黄埔军校】,相信诸位立马就会恍然大悟。没错,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就位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上。

然而,【长洲岛】上可远远不止一所【黄埔军校】,这里的故事,足以令它成为广州老城区之外最能代表广州记忆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马上开始今天的旅程,回味一下属于这里的一段段充满血和泪的记忆吧!

前面也提到过,长洲岛上的交通极为不便。从广州市区出发的话,所有形式的陆路交通(地铁、公交、自驾)都必须先经过广州大学城,再经由链接长洲岛的唯一一条渡桥——“赤坎桥”入岛。

而除了陆路之外,还可以通过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入岛,那就是“ 渡轮”。

作为一座江边城市,广州的轮渡行业在过去可谓是风光一时,在整个20世纪内,它甚至是广州城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当时的公交系统并没有如今发达,连通珠江两岸的桥梁也不多,于是渡轮与水巴就成了人们渡河和出行的绝佳选择。

直到2000年左右,随着地铁线路的开通,水巴的生意开始日渐息微,但过江渡轮依旧是很多徒步或骑车出行市民的首选。笔者小时候就很喜欢去中大、天字等码头乘坐渡轮,当时坐一趟渡轮只需五毛钱,这个价格在2000年也是相当便宜了。站上摇摇晃晃的渡轮,趴在甲板栏杆上,一边吹着清爽的江风,一边凝视着脚下匆忙流淌的江水......简直令人心旷神怡~

民国时期珠江两岸密布的船只

如今,渡轮已逐渐成为广州市民心中被封存的记忆。尽管几个老城区内依旧还有轮渡服务提供,但它俨然已成为一桩“亏本生意”,班次显著减少不说,人们日常上班通勤,也绝不会选择慢吞吞的渡轮。珠江两岸的码头,今天更多只是作为旅游景点或历史象征,在我看来早已失去其本来的作用。

珠江夜游船只

然而,在整个老城区的轮渡行业都在走下坡路的时候,长洲岛上的轮渡生意却越做越好。当然,这也完全得益于当地极其曲折不便的陆路交通:以珠江新城为例,在交通完全畅通的情况下,驾车前往长洲岛也需要40分钟,上下班高峰期间,算上大学城居民的车流量,时间甚至需要翻倍。同时,由于长洲岛内地铁站尚未完工,如今即便是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也需要多次换乘公交或地铁,来回少说也要2小时以上。

倘若是乘坐渡轮,那就方便省时多了~从长洲岛东北岸的 【长洲码头】出发,乘坐渡轮约15分钟左右便能到达对岸的 【鱼珠码头】,然后从鱼珠码头乘坐地铁,到达珠江新城只需30分钟左右,比起纯陆路出行足足节省了一半的时间。所以,对于在珠江北岸工作的长洲岛居民来说,轮渡依然是他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而在热闹非凡、风采依旧的【长洲码头】上,你既能找到属于童年的那份廉价的快乐,也能找到关于广州码头文化的种种记忆......

【长洲码头】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运输人与小型载具的普通码头,一个是专门运输车辆的渡车码头。前者如今在老城区还算是能看得见;但后者由于没有实际需求,这种码头在老城区内已经绝迹了。【长洲码头】和对岸的【鱼珠码头】,可能就是广州城内仅存的两个渡车码头。

长洲渡车码头

长洲(载人)码头

站在【长洲码头】边,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如此场景:码头前,一群骑着小电动车、排着长龙的船客正在焦急等待;江面上,一艘人头攒动的小型渡船正乘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驶来......

片刻后,渡船停靠在码头边,成群的船客匆忙涌出,他们几乎塞满了整片甲板,皮鞋踩踏甲板的脆响,自行车链条卷动的嘀嗒声不绝于耳。当上一批船客全数离船后,码头前的小闸门被拉开,码头外焦急等待的船客终于长舒一口气,分秒必争地又塞满了这艘不大的渡轮。小渡轮不紧不慢地调了个头,再次消失在江岸的迷雾当中......

此情此景,在几十年前的珠江两岸几乎随处可见,如今“码头”这种交通设施已被城市发展所淘汰,【长洲码头】上的这道“风景”,或许也能代表老广州的一种独特记忆吧!

想坐船前往【长洲岛】的股东,可以参考下面这份广州水巴的路线示意图,既能欣赏沿途珠江两岸的城市风光,又能体验到乘风破浪的快感,这种出行方式也是相当不错的~

广州水巴(渡轮)路线图

大家看到这里,或者就会产生疑问:按照我国如今的建筑水平,修筑一条过江大桥并不是什么难事,【长洲岛】上连地铁都能修,为什么就不能盖一座连通南北的大桥呢?

关于不造桥的原因或许有很多,可能是当地地质环境不达标,也可能不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但就眼前所见,长洲岛的整片北岸,几乎都被大型造船坞、历史遗迹所填满。更重要的是,长洲岛北岸相当一部分区域,都是海军部队的驻地,岸边每天都停靠着多艘正在服役的军舰。所以要在此处建桥,短期内似乎都不太可能。

PS:这里也特别给大家提个醒,长洲岛内有多处明确标识着“禁止拍照”的军事管理区,而且很多都毗邻核心景点,打卡的股东一定要注意行为。同时,岛内严禁行驶无人机,大家不要以身试法,几千块的东西给一枪打下来,还要被捉去问话就很尴尬了。

黄埔船厂

那问题就来了:在这座只有7.2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为何会有规模如此庞大的船坞,以及如此浓厚的军事色彩呢?在这种江心小岛上,又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在正式探访【长洲岛】前,我们不妨先花点时间来了解一下~

【长洲岛】因狭长的形状而得名,又因地处黄埔,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黄埔岛”。这座小岛在晚清时期被正式载入史册,有着近200年的外交和军事发展史,也是广州第一个以近代革命遗址为主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它的前世今生,都是在一片“铁血”之中度过的。

1757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洋禁)政策达到高峰,全国仅留“广州十三行”一个外贸口岸。当时的欧洲商船想要进入广州水道,【长洲岛】是必经之处,【长洲岛】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是广州水道的“咽喉之地”。

广州水路地图(清)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后,广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约翰 · 柯拜受公派遣,赴黄埔负责船只的监修工作。他到达黄埔后,从当地人手中租了几个泥船坞,并雇用了一批中国人从事修船业,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便由此诞生了。

柯拜船坞船工

后来为了扩大经营,他将泥船坞扩建为石船坞,史称“ 柯拜船坞”。这座船坞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工厂,也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开端。

柯拜船坞旧址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期间,黄埔地区人民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怒,曾烧毁了“柯拜船坞”。柯拜本人也被当地人民所虏,后来不知其下落。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同样以失败告终。柯拜的家属以船坞受到损坏为借口,向清政府勒索赔款12万元。并用这笔赔款修复和扩建了在黄埔的船坞设备,还成立了拥有4座船坞的“ 柯拜船坞公司”,这个船坞在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石船坞”。

后来,在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洋务派接手了长洲岛内的几乎所有外资修造船业,在“柯拜船坞”旁增设了“广东黄埔船局”,进一步扩大了长洲岛内的造船工业。这两家船只修造机构就是如今长洲岛内规模最大的造船厂——“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的前身。

如今船厂内依旧保留了“柯拜船坞”的遗址,这处遗址于2018年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其所在地至今也一直履行着修造船舶的职责。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遗址位于船厂厂区内,游客无法进入,所以大家只能通过图片去感受了。

柯拜船坞旧址(1)

柯拜船坞旧址(2)

而除了扩建船坞,洋务派还在【长洲岛】上开设了鱼雷局、水雷局等军工机构,并设立了多所军事学校,其中的“ 广东陆军小学堂”和“ 广东水陆师学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黄埔军校”的前身。

广东陆军小学堂

广东水陆师学堂

同时,由于长洲岛独特的“咽喉”位置,洋务派还在此处设立了多处炮台。这座宁静安逸的城郊小岛,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铁血铮铮的“军事要塞”。

(清)长洲要塞设施分布图

直到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孙中山在此设立“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将领。期间,岛内的造船工业并未停歇,其应有的军事职能也在有条不紊地履行着,直至今天。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长洲岛】的历史也了解清楚了。但长洲岛内,其实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打卡点,要深入感受【长洲岛】的这段“铁血史”,这些都是不得不去的地方。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打卡点,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吧!

首先要说明的是,长洲岛虽然不大,但岛内的道路极其复杂多变,在没有做好功课的前提下进入,迷路率几乎是100%。而且里面几个比较重要的打卡点,位置都比较刁钻且分散,所以笔者也很难整理出一条比较流畅的路线。

下面笔者会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逐一去品味与介绍这些打卡点,同时也附上各个打卡点的所在位置,建议各位有意前往游览的股东,根据地图整理出自己的游览路线,并在手机导航的指引下逐一前往,打卡点之间距离比较远,大家可以直接驾车,或踩自行车进行过渡,不推荐步行。

“黄埔军校”曾培养出无数优秀的革命先烈,长洲岛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记录他们功绩的一座丰碑。因此,岛内设有多处烈士纪念碑以及烈士墓,这些铮亮的“岩石”上,不仅镌刻了无数英雄的名字,更镌刻着一段段慷慨悲壮的故事......

#北伐纪念碑#

“北伐纪念碑”位于长洲岛最高的一处山坡上,到这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蜿蜒陡峭的山路。当大家看见山路旁一处高耸入云的石梯,就证明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

石梯起点处有一块小小的石牌,石牌上简单介绍了纪念碑的背景及由来。简单而言,就是为了缅怀北伐战争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学生设立的,由军校代理教务长何遂在一九二九年主持建成。由于长洲岛正是北伐战争的起始点,也是“国民革命军”的诞生之地,所以这座并不大的纪念碑,拥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纪念碑上刻写了许多文字:正面为“ 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22个大字;东西面则镌着:“ 为国牺牲”、“ 捐躯救国”八字;下方碑座的四面则刻有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350多名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名。

这个景点的内容就这么多,一眼便能看完,但只有在了解清楚其背后恢弘壮阔的历史后,这座纪念碑的美,才能真正被感受得到。阳光隔着树荫洒在石碑上,散发着一种极为厚重的庄严感,心中之敬畏,也因此油然而生。

虽然这个打卡点看着比较普通,但笔者还是建议大家去一去。毕竟品味一方水土,往往就是一个“以小见大”的过程,越是不起眼的事物,其背后的故事就越丰富。而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往往也是最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回味的。

#东征烈士墓#

沿着“北伐纪念碑”旁的xx路一直往里走,翻过这座山丘后,有一座“东征烈士墓”。这个景点的规模就比前面的纪念碑要大得多了。

“东征烈士墓”是在1925年间发生的两次东征中光荣牺牲的516位烈士的墓园,1926年由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主持落成典礼。这里坐南向北、面临珠江、依山而建,有“小黄花岗”之称。

“东征”发生在“北伐战争”前一年,同样是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领导核心进行的一场战争。主要目的是讨伐粤系军阀陈炯明,实现广东省统一。

“东征烈士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东征历史陈列室”,第二部分是主墓园。

“东征烈士陈列室”内详细介绍了东征战争相关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一些枪支、军备等战争遗物。耐心走上一圈,基本就能将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了。

主墓园的规模就相当宏大了,主要分为 主墓碑、纪功牌坊、以及 学生墓群三个部分。主墓碑与牌坊采用的都是欧式设计,既典雅华美,也不失威严感与庄重感。最后方的学生墓群原来是在墓园后方的“万松岭”上的,因年久且疏于管理,不少墓碑残破乃至散失,于1984年才迁移至此。

东征烈士墓(正面)

东征烈士墓(背面)

东江阵亡烈士纪功坊

黄埔军校学生墓群

而在主墓园两旁,也有一些在东征战争前后因各种原因光荣牺牲的烈士墓园,包括“ 蔡光举墓”、“ 少将墓”等。蔡光举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生,曾任东征军敢死队队长,它在攻打淡水城的战斗中光荣牺牲;而少将墓埋葬的是17位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少将,他们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被杀害,墓碑上刻有“ 正气长存”四个字。

#金花古庙#

这个景点和军事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这座长洲岛上,要说哪一处的历史建筑最为古老,那也只有它了。

古庙位于岛内“金洲北路”边,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广州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座金花庙,广州传统民谣中所唱到的:“ 一条河水曲弯弯,顺风顺水到河南,河南有个金花庙,有人求神保仔生……”讲的就是这座寺庙。而近几年,当地政府更专门为它在道路旁立了个牌坊,可见这座古庙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但“金花庙”并非独指这座寺庙,而是所有供奉“金花娘娘”寺庙的统称,荔湾区西华路上的“金花直街”,据说就是源自于附近曾经有过的一座“金花庙”。

注:“金花娘娘”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位“生育女神”,作用类似于送子观音

金花娘娘

由于疫情关系,金花古庙如今并不对外开放,所以笔者也无法了解其内部的具体情况。仅从门面上看,这座古庙的外观确实比普通寺庙要更加精美一些,但也算不上十分突出,门面也相对比较窄小,看点并不多。大家路过参观一下便可,毋需久留。

#白鹤岗炮台#

前面也提到过,自清政府洋务派接管岛内事务以来,长洲岛便成为了一座军事要塞,岛内众多高地上都筑有大型炮台,而如今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座,就位于“金花古庙”背后的山坡上,沿着古庙右侧小道一直往上走,约3分钟左右路程便能到达,它就是“白鹤岗炮台”。

在长洲岛的多处历史遗迹中,“白鹤岗炮台”是笔者认为除黄埔军校外,最具参观价值的一处。它不仅是长洲岛上的主炮台(即7座炮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清末民初时期“长洲军事要塞司令部”的所在地。

之所以说它参观价值极高,是因为这里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座假大炮+一堵砖墙”那么简单,而是一处相当完整的防御工事:除了炮位、巷道之外,炮台门楼、城墙等各项设施都保存得比较完好。门楼上方嵌着花岗石门额,门额正中间镌刻“白鹤岗台”四个大字,其落款是光绪九年(1883),左边刻着“两广总督张、广东巡抚倪、记名总兵锐勇巴图鲁邦督造,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柴熙”。“两广总督张”便是当时担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他也是长洲海防体系的积极推动者。

在山坡的边沿上围着一圈御敌的城墙,每一节城墙上都有一个方形孔,应该是用来抵御敌方地面部队的射击孔,昔日士兵们就是将步枪或弓箭架在这些方孔上,来阻击接近炮台的敌人。

整座炮台的核心区域,就在中间这条约40米长的小型巷道上。这条狭长的小巷道能通往炮台内的各个炮位、弹药库,以及士兵营区、长官室等功能区域。麻雀虽小,但绝对称得上是五脏俱全。

炮台共设置有3个炮位,炮位的设计非常特别,是一个下沉式的“炮台坑”,坑内筑有扇形的轨道坑,用于调整大炮的发射方向。之所以采用这种下沉式设计,据说是考虑到隐蔽性,由于大炮位处高地,又陷入坑中,所从外面是无法确定大炮的准确位置的。

如今三个炮位上,仅中间部分还保留着一门锈迹斑斑大型火炮。尴尬的是,起初笔者也认为这只是一座模型,但经过调查才知道:这门大炮是如假包换的“真火炮”,并且由德国著名的军工企业“克虏伯公司”制造,史称“ 克虏伯大炮”,是近代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军备,由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从德国采购。这门火炮虽然早已失去其本来的作用,但一股沉重的威严感,依旧不断从锈迹斑斑的钢铁中渗透出来,每天在投影着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

比较有趣的是,在巷道西边方位上,还有一处相当别致的“四合院”,这里旧时被称为“官厅”,是长官居住办公之所,两旁有几个大型房间,曾用作黄埔水泥厂的临时宿舍。院子的天井处是一个带水池的小型花园,用于储备饮用水以及消防用水。

走进“白鹤岗炮台”,几乎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相当浓厚的历史气息。这座守护着广州“咽喉之地”的老炮台,如今正透过它略显乌黑的巷道墙壁,以及火炮上赤红的锈迹,向我们叙述着那段光荣与屈辱并存的铁血记忆,也时刻提醒着活在当代的人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黄埔军校#

【长洲岛】上最标志性的地方,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 黄埔军校”。由于军校旧址位于岛内最深处,所以推荐大家最后再前往,但一定要留意闭馆时间( 17:30停止放行),以免错过。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产物:1924年,在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他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分别是“ 国立广东大学”和“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今天的“ 中山大学”以及“ 黄埔军校”。

关于【黄埔军校】的具体历史,网上一搜一大把,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这里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在参观过程中的一些所见所感。

从上图中的牌坊进入,经过一片军事管理区才会到达【黄埔军校】的正门。需要注意的是:紧邻军校旁的码头是海军驻地,这里停靠着数艘海军军舰,是不允许拍照的。

在黄埔军校旧址的入口处,有一块相当长的大理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许多名字,这些正是黄埔军校办学期间1-7期师生的名字。由于笔者有几位祖辈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所以看着这块石碑时,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畏,也有些许哀伤感不绝于心。在参观完整座黄埔军校后,我甚至觉得这块石碑的意义甚至要大于军校建筑本身,因为我们最应该记住的不是这所“军校”,而是这些创造历史的名字。

整个军校旧址如今是一个大型的“实景展览馆”与“历史资料库”,如果大家有耐心仔细看完,对中国近代的战争史与黄埔军校校史都会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个人认为这些时间是绝对值得花的,如果只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来到这里,其实根本没有多大的意义。

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校内旧设施的布置陈设。无论是“长官区域”还是“学生区域”,布置都相当工整简洁,学生宿舍的环境也和军营没什么两样。

黄埔军校校舍

政治部

官长集合室

学生饭堂

学生宿舍区(1)

学生宿舍(2)

更有趣的是,在军校设立初期,校内是没有自来水的,所以校舍内的很多地方都放置着这么一个大木桶,它被称为“太平桶”,据说当时军校管理部每天都会雇请四五十名挑夫从江边挑水倒入倒入其中,既作师生们的生活用水,也作为消防用水。

虽然这里是当时国内最顶级的军官学校,但却丝毫看不见任何奢靡与做作,更多的是纪律与坚毅。也难怪这里能培养出一大批救国英才。

同时,“黄埔军校”其实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校歌,这首校歌的曲谱与歌词如今也展示在军校墙壁上。由于笔者就读的高中与黄埔军校有着很深的渊源(旧校址就在黄埔军校内),所以校训与校歌与黄埔军校都是一样的,笔者也应该是当时全场唯一一个会唱这首歌的人。虽然长洲岛我不是经常来,但对这里的感情也特别深,歌词中的“亲爱精诚”,就是黄埔军校的校训,所以校友们看完记得点个在看。

关于【黄埔军校】就先说到这里,军校外还有一处“中山纪念碑”,算是岛内最大型的纪念性建筑,从上方可以看到解放军的军舰与无敌江景,由于不允许拍照,这里就不上图了,建议大家亲自前往参观~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长洲岛】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打卡点,当然也不止这么多,比如辛亥革命纪念馆”、“教思亭”等,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给大家一一展示了。但它们都是“长洲岛铁血史”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记忆。

辛亥革命纪念馆

教思亭

除了这些有故事的历史遗迹外,岛内也有一些“坑”是需要大家去规避的。比如位于黄埔军校停车场旁的这座“黄埔军事装备展览馆”,笔者认为完全就是一个收“智商税”的地方。

首先要说明的是,岛内最著名的一些历史景点都是不收费的,游客预约后可以免费进入参观,参观体验也相当不错。而这座展览馆需要收取15元/人的门票费用,而且外观看上去是一个年代颇为久远的仓库,看上去有点神秘,也似乎相当有参观价值。

既然是抱着“寻找记忆”的目的来到这里,当然也不能放过一些蛛丝马迹。在来到【长洲岛】之前我们也没少做功课,但真的没有人提起过这座展览馆,一开始以为是大家看漏眼“走宝”了,以为发现了宝藏,于是笔者毫不犹豫就甩出了15大洋,大步走了进去......

但走到里面的时候,我惊了......里面就像是一座废弃已久的仓库,地面灰尘厚积,光线极度阴暗,采光全靠太阳(是的,连灯都没有)。要不是有几台不知是模型还是实物的军备放在那里,我根本不愿意将这里称呼为“展览馆”。

关于这些军备的介绍也是相当马虎甚至直接省略,墙面上倒是挂着不少文字解释,但纸张早已残破不堪,字体又小又密集,没有一双赛博朋克的“歧路司电子眼”根本看不清写的是什么。总而言之:丝毫没有产生任何看下去的冲动。

场内规模也是少得可怜,相信我,下面一张照片大家就能看完。走过“黄埔军校”、“东征烈士墓”这些免费景点后,这15大洋的门票着实让笔者相当不爽,有种当了“水鱼”的感觉。

其实军备题材的展览在【长洲岛】是合适且有必要的,但这个展览馆哪怕在布置上多用点心,也不会让人产生如此不快的游览体验。希望有关部门能着手改善一下,不要辜负了大家的“铁血情怀”。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长洲岛的历史也有了相对详细的了解~但对于长洲岛来说,这也仅仅是它其中的一面而已。“铁血”的背后,长洲岛还隐藏着一份独特的传统老广烟火气,一刚一柔,同样令人着迷~当大家走过片片历史遗迹后,再走进下面这些地方,你所能感受到的,又会是一种迥乎不同的记忆......

早在清末的“长洲军事要塞”建成之前,【长洲岛】就已经有很多原住民,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打鱼、务农,依青山而生,傍流水而活,营造出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光景。但除了热爱生活外,长洲岛居民还是一群无比热血、爱国的炎黄子孙。

大家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逼迫清政府永久割让了香港岛,但其实,英国政府最早提出要割让的并不是香港岛,而是长洲岛。当时的长洲岛居民得知此事,展开了极为激烈的抗争行动,无能的清政府最后被逼无奈,转而割让香港岛。

也正是因为长洲人民这种保家卫国的执着,令这里的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留,即便长洲后来被建设为军事重地,对长洲居民的生活其实也没造成多大影响。岛上“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如今也依然清晰可见......

【长洲岛】内拥有多条过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随便走进一条老街,都能看见无数的老旧建筑。有略显简陋的红砖老房,也有低调优雅的古木式建筑......和老城区的西关大屋、洋楼别墅相比,它们并没有引人入胜的华丽与气派,但老广州村落祥和宁静的民间烟火气,却在这一砖一瓦当中表现的尽致淋漓。

不止如此,在这些古村中,你还能找到与“江南水乡”如出一辙的诗意与浪漫:

在【长洲码头】边的一条古村内,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涌,河涌上停靠了无数叶小扁舟,一根根固定船只用的细长竹竿延伸出水面,别有一番“水乡风情”。虽不知这些小船如今作何用处,但从数量上看,绝不只是摆设那么简单。

更有趣的是:小河涌的一边是人行的堤岸,另一边则是成群“漂浮”在水面上的民居,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每家每户都拥有自家的亲水平台,在那个没有自来水供应的年代,这里便是他们最方便贴心的取水点。直到今天,依旧能看见不少前往涌边取水的老人家,他们,或许才是真正喝着珠江水长大的人。

在这条市外桃源般的小村落上,你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许多城市人所不敢想象的“理想生活”:私家码头、在自家阳台钓鱼、坐在江边的摇摇椅上观赏日出日落......长期被“石屎森林”所包围,光是想象一下自己置身其中,便足以令人心神开朗。【长洲岛】,就是有着这般独特魅力的地方。

然而,自然安逸的生活环境并不是长洲古村最吸引人的地方,当地人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才是最令人动容的。

据笔者观察,【长洲岛】上的老年人比例相当高,他们中大部分也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随便一个码头边、一片树荫下,都能看见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身体硬朗的,很多都会拿出自家种植的水果沿街摆卖;身体稍微差点的,会安静地坐在树荫下乘凉,偶尔看见路过的老友记,便一起聊聊天、叨叨家常。大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紧迫感与距离感,在【长洲岛】这些老街坊身上未见分毫。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在笔者看来甚至比很多西关老城区都要强烈。

既然提到卖水果的老者,也不妨说说这些水果的品质究竟如何吧!本来笔者对路边摆卖的生鲜水果是比较拒绝的,因为这些水果无论卖相还是价格,似乎都不太值得信任。但两次前往长洲岛取材,我都遇到了同一位在路边摆卖水果的老者,看他蹲在路边晒着太阳也怪辛苦的,于是就去买了几个杨桃试试。

不得不说,这里的老人家摆卖的水果相当便宜,而且大部分都是按“堆”算,而不是按“斤”算的,笔者购买的这堆杨桃有7个之多,但总价只需要5块钱。而且仔细看看,这些杨桃除了表面有点脏,无论个头还是品质都是相当不错的,老者也表示这是他们自家种植的杨桃,不为赚什么钱,只是自己吃不完,不想浪费掉而已。

笔者将这些杨桃带回家后洗净尝了尝,味道可以说出乎所料:清甜、多汁,脆嫩,虽其貌不扬,但吃起来是真的香。

大家到长洲岛上游览时,看见这些摆卖水果的老者,有需要绝对可以放心购买。老人家做生意也很实在,水果哪里有问题都会告诉你,价格也全都是白菜价,即便是买到微微发烂的其实也不亏。比起市区很多短斤缺两的水果摊,老人家们是真的良心多了。

关于【长洲岛】的点点滴滴,到这里也基本给大家介绍完毕了。而这座小岛留给笔者最深刻的记忆,既不是当地的历史,也不是当地的人文,而是这两者相结合的“两面性”:既有铁血铮铮的一面,又有安静祥和的一面。

前方,是保家卫国的军团劲旅;背后,是生活安逸的平民百姓。他们共同存在于这座不大的小岛之上,呈现出的却是大至天下的家国情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成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并一直发展、延续下去。

【长洲码头】边,有一条链接河涌两岸的“军民友谊桥”,这座小桥应该是近几年才筑起来的,历史虽然不算久远,但却言简意赅地讲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长洲记忆”、“长洲精神”。希望多年后的【长洲岛】,也能继续将这种精神继承下去吧!

最后,当然就是我们例行的美食介绍环节了~【长洲岛】辣么大,完整游览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肯定要找几个能填饱肚子的地方啦!

长洲岛我们之前来得比较少,对这里的美食也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发现:【长洲岛】内有一条名为“ 深井村”的古村落,这里竟然是香港一款相当有名的烧鹅——“ 深井烧鹅”的发源地。之前一直以为“深井烧鹅”是香港特产,想不到黄埔才是它的根,所以来到长洲岛,就必须试试深井烧鹅了!

在某评上搜索一番,我们发现长洲岛内评分最高的两家“烧鹅酒楼”分别是【 人人菜馆】(4.0)与【 金峰楼】(3.7)。本来是想去评分较高【人人菜馆】的,因为笔者开车迷路,最后误打误撞就去了【金峰楼】,下面就来看看【金峰楼】的出品究竟如何吧!

#金峰楼#

【金峰楼】位于长洲岛上庄的长江路上,这家店的招牌相当宽大显眼,大家走到附近一眼就能认出来。招牌上声称这是一家二十多年的老店,也是广州市旅游局推荐的接待单位,看牌面似乎不像是会踩雷的店。

店内的装修风格是比较传统复古的广式酒楼feel,但也算是岛内食肆中的佼佼者了。整体卫生情况良好,座椅之间的排布也比较宽阔,环境方面我们是比较满意的。

据了解,【长洲岛】上除了“深井烧鹅”,还有不少地道的特色粤菜,“金锋楼”内就有不少~那各位我们就不客气了!

首先上桌的是闻名广东的粤菜之一——“ 黄埔炒蛋”。“黄埔炒蛋”严格来说是介乎于“煎蛋”与“炒芙蓉蛋”之间的一道菜,据说出自黄埔船民之手,所以就被称为“黄埔炒蛋”。

“黄埔炒蛋”的做法是鸡蛋搅拌成蛋浆后,放置到锅中薄煎,并快速将半熟的蛋皮逐层叠加翻炒,从而达到外香内嫩的效果。

就卖相上看,这碟“黄埔炒蛋”基本能达到我们认识中的效果,蛋皮比较薄,呈现出金黄金黄的色泽,蛋浆均匀度也表现得很不错。但唯独熟度稍微有点过,质感稍微显老,并没有印象中的“稚嫩感”。

但口感上这款“黄埔炒蛋”就略微有点逊色了,首先调味过于“重手”,能尝到很重的鸡精味,咸度也略高,而且调料搅拌得似乎不太均匀,某些部分的味道会突然特别重,而某些部分则淡然无味。

口感也如我们所料,并没有嫩滑的感觉,即便与普通炒蛋相比也算是比较柴口的。而且能明显感受到夹带了太多生粉,导致失去了纯粹的鸡蛋口感,吃起来倒是有点像主食鸡蛋饼的感觉。

整体而言这道“黄埔炒蛋”在卖相、做法上应该还是比较正宗的,但厨师的手艺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道店内的招牌菜是“冰山豆腐”。之所以叫“冰山”,估计是豆腐的形状都切割成了三角形缘故。卖相上,这道“冰山豆腐”还算吸引,几片三角豆腐首尾相接,围成圈状,上方打上了洋葱粒、蚝油熬成的芡汁,倒是有几分精致感。

这款豆腐的个头比较大,掰开一块仔细看了看,外部是薄薄一层金黄色的褶皱,内部则是淡金色的嫩滑豆腐,其质感滑嫩且带有弹性,原材料中应该是加入了鸡蛋。综合各种特征判断,这其实就是一块加大版的“玉子豆腐”,但和普通的玉子豆腐相比,它的用料明显要更扎实一些,不会出现一夹就散的情况。

口味上的表现我们也是比较满意的,表面的一层皱褶能很好的吸附酱汁,使口感更加饱满。而豆腐本体也经过了适当调味,既有浓浓的豆香,也有一股淡淡的鸡蛋香,吃起来没有普通豆腐那么寡淡。

但酱汁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这些酱汁看起来似乎特别浓、特别咸,但吃起来却特别清淡,一股淡淡的香料味带着咸鲜的味道,既不会盖过豆腐本身的味道,也显得整道菜十分开胃,无论用来下饭还是直接吃都是相当不错的。

前面两道招牌菜的表现可圈可点,那作为长洲岛招牌的“深井烧鹅”就没有做不好的理由了,为了将烧鹅每个部位都尝清楚,我们直接点了半只,而145元的价格也真的不算贵了,至少比广州市区很多食肆都要便宜。

从卖相上看,这道“深井烧鹅”还是比较吸引的,虽然摆盘稍微差了点,但棕红色泛着油光的烧鹅皮,以及那浓郁无比的酱汁都相当诱人,但这只鹅的体格确实小了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抵食夹大件”。

但当我们抱着莫大的期待咬下这块烧鹅时,结果却是让我们失望的。之前在香港也吃过几次“深井烧鹅”,汁香、皮脆、肉爽嫩,是我们对它最大的印象。然而在这里吃到的深井烧鹅,可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烧鹅皮的表现就已经非常一般了。不知道是不够新鲜还是做法上有问题,烧鹅皮的口感非常薄且韧口,没有广东烧鹅应有的果木香,一口咬下也没有油香四溢的感觉,可以用“寡口”来形容。

肉质方面的表现也比较糟糕,这只烧鹅不仅体格小,还比较消瘦。缺少鹅油的烧鹅一方面不够香,在烤制过程中也难以保存瘦肉中的水分,导致鹅肉过分干瘪而缺乏弹性,即便放在肉质最嫩滑的烧鹅腿上,这个问题也难以避免。

唯一觉得还算可以的就只有烧鹅汁了,因为烧鹅汁涉及多款香料,所以很容易出现偏咸的情况。而金峰楼的烧鹅汁口味则比较适中,既不会太咸,也不会有特别浓重的香料味,但还是不足以挽救烧鹅本身的品质缺陷。

整体而言,这家“金峰楼”的出品只能说一般般,其他菜品我们没尝试过,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但至少“黄埔炒蛋”、“深井烧鹅”这两道地标性美食,出品仍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而且前面也介绍到,这家店应该是旅游团的接待点(大家懂的),到底是否适合专门去吃,大家按自身需求决定即可。

【觅食Tips】

店名:金峰楼

地址:长洲岛长江路1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6:00-10:00;11:00-14:00;17:00-21:00

推荐程度:★★☆☆☆

账单:

深井烧鹅(半只) 125元

冰山豆腐:30元

黄埔蛋:28元

扬州炒饭:28元

合计消费:211元

因为图文跟视频我们是分开两次来采编的,所以,后来拍摄视频的时候,我们也去了第一次跟它擦肩而过的“人人菜馆”。这里的出品怎么样?大家可以通过视频来了解,下面只是将“人人菜馆”的地址和消费账单补录如下:

【觅食Tips】

店名:人人菜馆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金洲北路45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11:00-14:0017:00-21:00

推荐程度:★★★★☆

账单:

农家白切鸡——90元

生炒高脚菜心——28元

泰汁醸茄子——28元

黄金豆腐——25元

黄埔炒蛋——28元

茶位x4——4元

饮料——8元

纸巾——1元

合计消费:212元

#杨桃基农庄#

这家驴肉餐厅在这里也有十多年历史了,生意非常火爆,即便是工作日去,现场也是相当火爆的。还有一些食客是专门从外市驱车几十公里来的,特色和口碑都有了,实际的口味表现又如何呢?

店内所有的菜式基本都是与“驴”有关的,而最出名的是驴肉火锅,价格虽算不上很便宜,但完全可以接受。

驴肉火锅我们吃得也不少,只要驴肉够新鲜,食用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之前我们前往探店,主要是品尝几道比较“了能”的菜式~

首先是“烤驴肉串”,羊肉串牛肉串都尝得多,但驴肉串是真的相当少见。这道烤串的做法比较偏西北风格,肉串的份量挺足,上面撒上了孜然粉、辣椒粉等香料,一看就是啖啖肉的感觉,相当诱人~

驴肉串比起常见的肉串,最大的特点就是肉汁饱满,它的口感说不上相当嫩,吃起来还是挺有嚼头的,但比起牛羊肉,它略微粗糙的表面能很好地锁住内部的肉汁,使烤串吃起来不那么干柴。

同时,驴肉串的调味我们也是相当满意的,很多北方做法的烤串口味都偏浓,调料很容易盖过食材本身的味道。而驴肉本身的味道比较浓,加上店家的添加香料的份量和均匀度都比较合适,所以整个烤串吃起来会特别有风味。

其次是驴皮和驴唇两道特色菜,这两道菜的味道和口感其实都差不多,所以就放在一起说~

驴皮采用的是葱爆的做法,而驴唇则是川式凉拌。它们呈现出来的口感都是偏硬脆、有弹性的,驴唇上稍微会多带点肉,吃起来会更有风味一些。但两者的成分基本都是骨胶原,本身是不带什么味道的。主要是品尝菜式本身的口感以及酱汁的味道。两道菜在调味上我们认为都十分不错,大家可以放心一试~

整体而言,【杨桃基农庄】的出品我们是比较满意的,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大家大老远跑来长洲岛,这家店可以说是不得不尝了,但由于生意过于火爆,所以建议大家提前预定。

【觅食Tips】

店名:杨桃基农庄

地址:长洲金洲北路45号之一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4:0017:00-20:30

推荐程度:★★★★☆

同样地,我们第二次去拍摄视频时,选择了岛上另外一家“ 佬记大排档”,相关食评大家可以点开视频了解,下面将餐厅的地址和消费账单补录一下:

【觅食Tips】

店名:佬记大排档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深井安新路安来村10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1:00-24:00

推荐程度:★★★☆☆

账单:

烧鹅半只——116元

黄埔炒蛋——28元

头菜蒸肉饼——35元

上汤娃娃菜——25元

米饭——6元

茶位x4——8元

纸巾——2元

合计消费:220元

以上,就是关于长洲岛的全部介绍~对于文章里出现的所有信息,大家如果有什么想补充、纠正的点,或者有什么特别的想法,都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文章很长,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们下一个街口见~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类似这样的有记忆、有味道,值得一逛的地方,也欢迎跟我们投稿哦。

Hash:3664b1d2d82fda20546c76e125f99ee6ed496e72

声明:此文由 品城记IN广州企业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