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东巴文化的传承保护

和闰元向游客介绍东巴文化

和桂生在讲授东巴文化

东巴会之东巴舞

老木艺术空间

木欣荣的作品

东巴法会祭祖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贵升)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协会办公室主任和旭辉介绍:“在历史上,东巴文化的传承机制,主要是父传子,叔伯传侄或师传徒,方法是耳提面命、口传心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东巴文化保护不断受到重视和关注。纳西族的一批有识之士也主动承担起了传承、保护东巴文化的责任。2006年1月,《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实施, 2020年3月30日,新修订的《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由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东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期。

丽江玉水寨公司 探索传承保护之路

记者从丽江市东巴文化传承协会提供的资料上了解到,丽江玉水寨生态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水寨公司”)自1997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走把东巴文化传承展示同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自1999年起,玉水寨公司一直聘请老东巴杨文吉,担任景区传承保护东巴文化的老师,招收学员,传授学习东巴文化。

在此基础上,2003年玉水寨公司发起成立了丽江市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协会。2006年到2008年用一年半的时间,在玉龙塔城乡依陇村建立原生态东巴文化保护区,积极探索民间保护东巴文化的路径。2008年玉水寨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

据了解,为做好东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玉水寨东巴传承院常年有6至8人全职开展东巴文化的传习活动。同时为了使东巴传人的培养不受外来游客和经营活动的影响,于2009年底设立了公司内部的玉水寨东巴传承学校,调配了多位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地点选在没有任何经营活动的北岳庙。2012年11月,玉水寨东巴传承学校经丽江市文广局行文同意,丽江市民政局批准登记为“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学校”,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门传承东巴文化的机构。

东巴文化传承协会 规范有序不断发展

“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都非常关心和支持东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据和旭辉介绍,丽江1981年成立东巴文化研究室(后改名为东巴文化研究院),1984年成立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后改称东巴文化博物院),2003年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由东巴研究院组织申报成为世界记忆遗产。2004年成立丽江市东巴文化协会,并先后成立了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学校等东巴文化传承学校。

为了提高东巴传承协会传承人员的东巴文化水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东巴文化不仅有了“自己的家”,多位传承人还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东巴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5年5月4日经云南省民政厅审核批准成立了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协会。该协会是从事东巴文化宣传、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活动的全省性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旨在以《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为依据,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传承东巴文化,弘扬纳西族优秀传统文化。

东巴文化传承基地 “火塘传承”走向“集中传承”

“我出生的那个新主村是纳西族地区有名的‘东巴之乡’,至今新主村的东巴文化底蕴也较为深厚,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我对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从2000年开始我就学习东巴文化。”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丽江市东巴文化传承基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桂生说。

近几年,在自己努力学习提高的同时,和桂生为东巴文化传承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2004年4月,和桂生在自己家乡开始收徒传授东巴文化。2005年,为了完成祖辈的心愿及保护传统文化,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出钱出力,建了两所民居,和桂生在这里传授、宣讲东巴文化。“我们开始尝试着把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从火塘文化传承模式向集中传承模式转变”。

2016年,丽江市政府批准设立了“丽江市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如今,“丽江市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已具备教室、宿舍、厨房、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同时成为了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的田野保护研究基地、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东巴文化传习点、丽江市东巴画培训基地。

这些年,和桂生每天坚持进行东巴经书的整理抄写、传承等工作。在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丽江市博物院等单位专家的指导下,在丽江市博物院及玉龙县非遗中心帮助和关怀下,和桂生完成了许多东巴经文的整理、收集、翻译工作。和桂生表示,要担好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必须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全面了解东巴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必须勇担文化传承的使命。

东巴文化传承人 以艺术形式让文化传承

来自丽江古城大东乡的和闰元,现在是丽江“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馆长。和闰元从小喜爱绘画,13岁起师从丽江民间画师,曾得到多位东巴画师的指导,在创作东巴画的过程中,他对东巴象形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东巴文字,并用现代技法将东巴象形文字艺术化。

“在学习东巴文字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被这些古老、生动、形象的文字深深吸引,同时也意识到我的使命就是将纳西东巴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和闰元说。

和闰元的“绘画体验馆”是一个以东巴绘画为主题,集展览、体验、学习和销售为一体的近300平米的文创空间。馆内设有学习体验区、创意区、传统区、精品区、工艺品区和学习交流区,展示的艺术作品主要有纳西象形文字、东巴绘画、东巴木雕、传统手工陶器、东巴刺绣等,汇集多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该馆还开展公益、短期培训,致力于东巴文化的传承工作。和闰元告诉记者,开馆至今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举办百余场公益讲座。

关于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和闰元这样说:“作为东巴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充电学习,特别是要提升普通话和外语水平,深刻认识传承人的职责使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丽江旅游业发达,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契机,展示东巴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看来,用东巴文为每位游客免费写生肖、画上东巴象形文字,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东巴木雕是纳西文化里的瑰宝。木欣荣是纳西木雕艺术家、丽江老木艺术空间的“掌柜”,大家都称呼他“老木”。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用刻刀展示着东巴木雕的魅力。

据木欣荣介绍,纳西木雕源自东巴文化,在祭祀的时候人们会献上一些木雕,这些木雕线条简单,但是可以看出是图腾崇拜中神的轮廓。所以他早期的作品,深受这些图腾作品的启发,题材上也侧重于雕刻日神、月神等。

在木欣荣的作品里,东巴文化题材的木雕艺术作品占了大半。“东巴题材的艺术我将用一生去探索、创作,不会停下。我觉得东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我要用我手里的刻刀把木雕技艺传承下去,让艺术永恒,这是我要坚持一辈子的事情。”木欣荣坚定地说。

5月1日,新修订的《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为加强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必将对保护传承东巴文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Hash:2a56ee90d745c2f506f8883405742f69eff2ccef

声明:此文由 民族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