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溪上英雄魂

⊙阮海棠 文/供图

黄平常革命烈士证明书

阮来文革命烈士证明书

船民证

上世纪末的平和小溪码头

清末的平和小溪码头

小溪濑仔崎陂陂,船头船尾竖红旗

红旗红膨膨,锣仔鼓仔滚锵锵。

任何一首民谣都蕴涵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更是一方百姓的生活写照。这首简洁朴实又昂扬顿挫的闽南语船谣,就是一曲我们花山溪船家儿女的英雄赞歌!

周末,难得空闲,早餐过后,我跟妻子说下午想到漳州黄炎城家。话音刚落,手机铃响,真的是过河碰上摆渡的——巧极了,竟然是黄炎城来电,说他回平和了,想找我泡茶。

七十多岁的黄炎城是我的忘年好友。他是我们平和船民烈士黄平常的儿子,曾担任平和航运公司总经理,目前是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研究员。多年来,黄炎城一直致力于平和船民历史文化研究,对我近年来关于花山溪船民文化的写作倍加赞赏,给予我热情鼓励并提供许多宝贵的素材。

今天黄炎城向我详细地讲述了花山溪船民七十年前的英雄故事:

1949年9月17日,平和县和平解放了,可距离我们仅100公里远的厦门岛尚在国民党手里。当时,为支援解放厦门岛,我们琯溪港船民成立了一支支前运输船队,专门为解放前线运送军用物资。本篇开头船谣里所吟唱的就是当年运输船队气势磅礴、扬帆启航的壮美场景。

据黄炎城介绍,当年我们平和支前运输船队有308只船,任务是把军用物资从平和运到漳州小港(现在的漳州西溪闸处),然后就返航平和。运输队自成立之日起,琯溪港船民就枵腹从公,奋不顾身,圆满地完成一次次的运送任务,为解放军解放厦门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可是,10月6日,也就是战斗打响前10天,运输船队又接到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既艰巨又光荣的任务。

原来,固守厦门岛的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挠解放军登岛,竟然把厦门岛周边的所有船只全部拖走,这给解放军渡海登岛带来巨大的困难。情急之下,前委决定征用九龙江口的一些浅海小舢板和九龙江内陆河的平底木帆船来运载解放军渡海登岛,这其中就包括我们花山溪的五篷船。

说实在,内河船当海船驶,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随便一个小海浪,就会让内河平底船船翻人亡,连船带人,有去无回。然而我们深明大义、国尔忘家的琯溪港船民却纷纷响应号召,毫不犹豫地把自家的木帆船贡献出来,有几个胆大的还主动报名要亲自驾船,载解放军渡海登岛。

据记载,当年琯溪港贡献船只的有欧斑生、阮松火、王金裕、陈原婴、陈泽安、黄启元、黄平常、林仓等,报名驾船载解放军渡海登岛的是欧斑生和阮松火。

在10月15日的厦门岛登陆战中,勇敢又机智的欧斑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驾着我们花山溪的木帆船,在枪林弹雨中乘风破浪,顺利地把满船的解放军送上了厦门岛,圆满完成了运送任务。战后欧斑生被上级评为支前战斗英雄,授予四等功荣誉奖章!

据欧斑生的孙婿钟荣章介绍,战斗结束时,欧斑生驾驶的那只船上的整张帆布被打得千疮百孔,整个船身也是弹痕累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欧斑生的机智与勇敢令人敬佩,而花山溪英雄儿女黄平常、黄荫、阮来文的大义与无畏更是令人万般景仰。

厦门岛解放后,我们花山溪支前运输船队继续承担平和人民政府运送公粮的光荣任务。

九龙江上的船民都知道,在整个西溪航道上,小溪码头到南靖吴田村是最险要的河段,江面狭窄、航道曲折,落差大,水流急,到处是急流险滩,每每航行至此,必是险象环生。特别是臭名昭著的张仁德为首的土匪团伙又在此处对过往船只偷盗抢劫,杀人越货,更使这段航道成为魔鬼河段,令船民们望而生畏。为了确保运输船队的航行安全,平和县人民政府特别组织了一支解放军小分队对运输船队进行武装护送。

1950年2月15日下午,满载公粮的运输船队从小溪出发,傍晚停宿南靖吴田村。为了保护一船的公粮,船民黄平常与小分队战士王保玉时刻警觉,不敢大意。半夜时分,黄平常听到远处有轻微划水声,便心中生疑,集中精神,谨慎观察,以防不测。

据黄炎城先生介绍,当时,情急中的王保玉冲对方大喊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随即传来一阵枪声,在船头观察敌情的黄平常不及躲避,中弹倒下。王保玉与其他护粮队战士当即开枪反击,匪徒终于逃之夭夭。公粮保住了,可船民黄平常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0年2月27日下午,我们的运输船队在南靖汤坑村接运从文峰溪载出的公粮,准备天明转运漳州。夜里,一群土匪突然来袭。是时,勇敢的琯溪港船民与护粮队的战士一起奋力抗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土匪终于被击退了,粮食毫发无损,可是年仅19岁的船家姑娘黄荫却在战斗中中弹牺牲,又一条年轻美丽的生命永远长眠在滚滚的花山溪。

据黄荫的兄侄黄俩根介绍,当年父亲为了抢回姑姑的尸体,被凶残的土匪用枪棒狠命毒打,肺部严重损伤,落下一生病痛,时常吐血不止,生命多次在鬼门关上徘徊。

1950年5月12日傍晚,运输船队又一次完成了运粮任务,从漳州返航,准备停宿平和宝峰塔尾。当时因为船上没有公粮,且距离县城也不远,解放军护粮队决定留下一名叫张温淳的战士继续随船,其他队员从陆路先步行回县城执行新的任务。不料半夜时分,船队又一次遭到张仁德的土匪团伙打劫。这些土匪上船后见无粮可抢,就气急败坏地追杀那名解放军战士。当时船工阮来文为保护战士张温淳勇敢地与敌人斗争,不料生性歹毒的土匪竟然当场枪杀了阮来文并疯狂追捕战士张温淳。最终,落入敌手的解放军战士张温淳被穷凶极恶的土匪绑到岸上生生活埋了。

为了狠狠打击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维护国家的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0年8月,平和县政府组织武装力量对花山溪沿岸土匪进行彻底清剿,终于活捉了罪大恶极的匪首张仁德,消灭了这股反动势力,彻底扫除了花山溪航道上的安全隐患。

1951年10月,平和县人民政府追认琯溪港船民黄平常、黄荫、阮来文等三人为革命烈士。

据《平和县交通志》记载:从1949年9月到1950年8月,花山溪支前运输船队为支援前线调运物资贡献巨大,仅运送公粮一项就达1760万公斤。

英魂托日月,肝胆照昆仑。绵延不绝的花山溪水,滋养出我们花山溪船民勤劳与善良的品质,也见证了我们花山溪船家儿女勇敢与大义的英雄本色。

原创:阮海棠

本文来源:闽南日报2020/09/15 星期二 第10版:文化走廊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e41db4dc5a1e92c9290fbb8b72af1320f5cce659

声明:此文由 漳州档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