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大考古发现惊人 5000年遗骸为蜷曲睡姿

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改编的电视剧的热播,公众对考古的兴趣越来越大。今(23)日下午,重庆文物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重庆市“十二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巫山县大水田遗址、永川汉东城遗址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渝中太平门遗址、九龙坡慈云寺遗址群考古调查等项目入选。值得一提的是,华龙网记者曾率先深入报道十大考古发现中的5项。相信你也好奇,过去的几年,考古专家们在重庆发现了什么?

揭晓:十大考古发现 巫山占了3个

据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白九江介绍,这十大考古发现包括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巫山县大水田遗址、巫山县蓝家寨遗址、永川区汉东城遗址、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渝中区太平门遗址、忠县临江二队遗址、彭水县中井坝遗址、小南海文物考古调查、九龙慈云寺遗址群考古调查。

记者发现,在十大考古发现中,巫山县就占了3项。为何巫山会有这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考古学博士贺存定说,巫山的地理区域比较特殊,从地貌环境来看,处于大江大河、高山峡谷地区,也有山间小盆地,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是一个古人类生存演化的区域。

贺存定说,从巫山发现的玉米洞、迷宫洞来看,这个人类生存演化的序列很完整,巫山的古人类资源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是比较丰富的。

重庆永川有一座“汉东城” 唐宋时或是繁华区域中心

汉东城遗址紧邻长江,分布面积约 40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约 2万平方米,大部分区域种植着蔬菜

“汉东城”是什么?它是唐、五代、北宋早期万春县(唐武德五年改为万寿县)的县治。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遗址西南方向发现一书写“汉东村”的石刻碑记,当地老百姓将其称作汉东城。

汉东城的历次考古调查均发现了大量文化遗存,包括新石器时代陶窑、商周时期墓葬、唐宋房址,除了商周时期是作为墓葬区出现,新石器时代、汉代、唐宋以及明清时期都是作为生活区。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唐宋时期较为频繁。

考古发现表明,汉东城遗址是重庆境内遗存最丰富、保存最好、时代延续性最好的古遗址之一。

重庆发现千年古刹 明朝曾兴盛一时 或建于唐代

慈云寺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慈云村西的山林之中。

7年前,一块湮没于山林野草中的石碑被偶然发现,墓碑文字记载着一位明朝人游历慈云寺的经历。石碑为考古专家们寻找古刹提供了线索,2012年,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终于在距离石碑数百米之外的慈云山山腰上,找到了已被掩埋在泥土中的慈云寺遗址。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2012年对慈云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综合历史文献、遗址和墓群的碑刻题记后,推断出慈云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四朝。

慈云寺遗址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寺庙遗址,其主要由寺庙基址、围墙、墓群和石桥组成,其后还有一处竹林院,包括禅院、墓群和窑址三部分,遗址面积总计约30000平方米。

重庆发现5000多年前墓葬 墓主身体多是蜷曲“睡姿”

大水田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地处著名的大溪遗址和人民医院遗址之间,现存面积约12000平方米,遗址分布在长江左岸的缓坡台地上。

2013年3月,该遗址被发现,当年4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对遗址开展了专项考古调查和小规模试掘。

考古发现了大溪文化(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商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六朝、唐宋遗迹473座,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房址1座、沟3条,出土陶、瓷、石、玉、铜、铁、骨质类器物小件1800余件(套)。

在此次考古中,考古人员在大溪文化的墓葬中有惊人发现——常见的古墓中,墓主人基本上都是伸直肢体平躺在墓室之中,而大溪人却明显有着绝然不同的丧葬习俗。在大溪人的墓群里,死者多以各种各样蜷曲的姿势“沉睡”。

重庆挖出明代老城门 初步判定为“九开八闭”中的太平门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显示,太平门城墙位于渝中区望龙门四方街太平门大码头一带,修建于明代,是重庆老城墙十七门中东南面的开门。

城墙坐西向东偏北35度,面临长江,居高临深,气势巍峨。当年这里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生意繁忙,人来人往,是繁华的商业闹市。

那么“太平”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太平门外早先是木竹集中的地方,“太平”二字,是祝祷木材货运水路平安顺利之意。

专家表示,太平门城墙作为古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之一,堪称记录重庆城市演变的“历史化石”,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建筑科学、艺术景观价值。

重庆彭水考古发现明清盐业遗址 揭秘古老制盐工艺

郁山镇位于彭水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9公里,当地正在进行郁山古镇旅游综合开发。按照相关规定,2013年4月初至6月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郁山古镇旅游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征地范围,进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500平米。

在中井河边的田野上,考古人员发现各类遗迹 36座,其中盐灶12座、蓄卤池4座、墙2座、柱洞11个、排水沟1条、灰坑4座、灰沟2条。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人员、中井坝盐业遗址执行领队牛英彬告诉记者,根据已有史料和现场考古来看,初步判定遗址时代应为明清时期。

Hash:1a188acd61a41e30a6da81a3c1fce99c05e3ca13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文化传媒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