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发祥地——南漳县城郊天池山的古往今来

楚文化发祥地——南漳县城郊天池山的古往今来

作者:王善国

天池山位于湖北南漳城西郊,自古就以高山巅峰摩天之“天池”而闻名于荆楚地区,现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茗茶品赏、健康养生、商贸物流、对外开放于一体,底蕴十足,福运旺盛。

荆楚名山

天池山是楚国早期都城丹阳遗址的核心覆盖区域、楚人心目中的名山,是荆楚大地有名的地标山。

据“中国楚学之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顾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正明先生的重要研究成果表明,周成王封楚先民于荆山、“居丹阳”之时,熊绎都城丹阳遗址就位于今县城西郊至长坪黄潭洲一带,属于烟波浩渺的水镜湖库区。张正明先生明确划出了楚都丹阳在南漳的具体范围:“可以把这个范围缩小到今南漳县城一带,北和东不过今王家河,南不过今蛮河,西不过今干洞坪”。张正明先生的学术观点主要见于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楚文化专著《楚文化史》。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第7届)罗运环先生,在他的《楚国八百年》一书中用一定篇幅论证、认可了张正明先生的“荆山丹阳说”,“荆山丹阳”是包括今天池山一带(楚遗址)在内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楚学家、博士生导师刘玉堂教授提出了今南漳县境内在西周早期属于“一县有三国”的格局(有楚国、罗国、卢戎国3个诸侯国并立),天池山东南蛮河流域部分地区在上古时代也是卢戎国的领地。天池山矗立于水镜湖中部东北之畔,占据“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而“先得月”。当地民间传说,天池山就是早期楚人登山演练、狩猎、采药、打柴、郊游的理想场所,是贵族公子们嬉闹的天然游乐场,也是楚人向南扩大疆域时依托的“战略大后方”。

南漳荆山史称“南条荆山”(山体纵向走势为“条”,横向走势为“列”),上个世纪中后期,楚学界就有专家把包括天池山在内的南条荆山也称誉为“楚人的井冈山”。

荆山民间通过综合分析归纳后提出,为什么当初只是一个弱小部落的楚国,在部落首领毫不谦虚地自己“破格”宣称得到“王位”后,能够“问鼎中原”、“饮马黄河”、占有当时的“天下之半”、成为首屈一指的泱泱大国?一致认为,天池山是早期楚人崛起和称雄的“最大的靠山”,为楚人独树一帜的霸业提供了有力的后盾,为楚国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荆楚名池

天池是楚人心目中的瑶池。三国时期两位河南老乡不约而同地看中了这里的天池水,这也是寓必然于巧合之中。

据悉,华夏大地凡称“天池”的共性是“阴霖不溢,阳旱不涸”,一年四季泉流不断。本县之内仅此一处“天池”,泉涌清澈,聚泉成池。过去池中鳈鱼甚多,垂钓者慕名而至。“天池”以其如诗如画、神奇迷人的山乡风光令人流恋忘返,天高云淡之季,清风徐徐,碧波荡漾,鸥鹭无拘,山光水色相互辉映,吸引着历代游子、学子和文人墨客前往赏景采风。据传,过去荆山地区久旱不雨之季,远近百姓成群结队来到池旁焚香祈雨,颇为灵验。民间认为,这个地方有代天降雨之莫大功劳,仿佛天上瑶池,故名曰“天池”,增添了天池山的扑朔迷离色彩。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马徽为了躲避战乱,不惜千里,远走襄阳。据《襄阳府志》载录,司马徽曾选中了鱼梁洲这块襄江中的岛屿(大沙洲)作为隐居之地。可是好景不长,随后襄阳也被战火笼罩。何去何从?哪儿可以安居乐业?司马徽颇为困惑。忽闻临沮县彝水流域中上游地区(今南漳县蛮河流域)尚且是一片净土,遂举家迁往今南漳县城南郊、玉溪山北麓、彝水之南畔隐居,背山面水,司马徽认为这是难得的清静悠闲之地。安营扎寨之后,就开始研习古典经学,教书育人,不在话下。新来乍到,司马徽对这里的山水顿感新鲜,经常带领学生们到第三道河上面的天池山和天池游玩。世居华北大平原的司马徽,到哪儿去见过如此众多的绝色美景?着实让司马徽长了野外见识,开阔了山里眼界,感受到了荆山楚水的无限风光。

再说汉末大孝子、大军事家徐庶,也是司马徽的老乡,从小见义勇为,极好打抱不平,因为行侠仗义而杀过人(当然是为非作歹的坏人啦),遭官府通缉,无法在家乡呆下去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当他打听到河南老乡拖家带口地赴襄阳一带避乱的现象越来越多之时,就携母与司马徽一家人不约而同地逃到襄阳。《襄阳府志》载录的徐庶是在襄阳府西南郊、今檀溪一带居住,后来也因战火纷飞,在襄阳又住不下去了,听司马徽说,彝水流域中上游还不错,这样的环境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是一方非常理想的风水宝地,离襄阳城也不远,可以先去住上几年再说。于是徐庶就动员其母一起搬到今县城北郊土地岭居住,与司马徽隐居的水镜庄相隔很近,也好相互照应,彼此提供方便,后来又才搬到了今之徐庶故里(单家庄)的。据说徐庶开始在土地岭居住时,平时陪他的母亲就近走走步、散散心,也经常到天池山麓转转看看,感觉到“风景这边独秀”。司马徽夫妇专门与徐庶陪着徐母直接攀上天池游玩,让徐母把池水当镜子照,用木桶把池水拎到旁边盥洗、梳妆打扮,据说天池水古代曾经是温泉,水中含的矿物质较多,去屑止痒效果就是好,徐母逐渐也变得年青了。当地人们听说后,对天池水赞不绝口,成为“神泉”、“圣泉”的。

荆山地区常言道: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透过天池山和天池,渗透着三国时期文化名人世家的天伦之乐,也彰显着天池山一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美德,铸就了千古文明的主体意境,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构成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整体审美体系。

荆楚名地

天池山是西汉末年刘秀躲避王莽追杀、金华小姐战襄阳前休整的重要隐蔽区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圣地。

荆山民间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民不聊生,各地纷纷举起反莽义旗。汉室皇族㫪陵(今枣阳市)人刘秀在南阳起兵,处于劣势时被王莽追剿,在疲于奔命途中,曾经苍惶逃到天池山,急忙躲藏于荫森蔽日的原始林莽之中,顺利地绕过了王莽的厮杀,保住了一行逃难之人的性命,后人评说他正中天意。还在殷家庄与富家千金小女儿殷小姐产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王莽追刘秀”因此成为荆山民间最大传说,刘秀与殷小姐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成为荆山民间美谈。

天池山一带民间文化底蕴厚重,故事传说丰富多彩,曲折变幻,离奇古怪。据说历史上发生在元朝末年的真实英雄人物金华小姐(荆山民间也称“金花小姐”)带领兵马从陕西房县保康前往襄阳征战时,沿途避实击虚,且战且进。为了躲避官兵围追堵截,曾在天池山一带潜伏休整,养精蓄锐。然后穿越谷城县南部到达襄阳境内,遂一举攻克了襄阳城,金华小姐成为天池山一带民间广为传颂的巾帼英雄之一。

说来也巧,本县明朝进士、文化名人、考中进士前也曾在本县县衙任过职(主政)的鲁点,在外地海阳县(今属安徽黄山市)做县令时,当地也有一处“天池”,他曾写有一首诗《游天池记》,破例被收录于清代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之《艺文篇》。这首《游天池记》可谓“一诗双情”、“一池双钓”,既赞美了海阳之天池,又令读者联想到南漳之“天池”,由此及彼,寓意深刻。不然,旧县志版面也是惜墨如金的呀!何况私人很艰难地出资修志收录了这首咏颂外省之天池的佳作,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荆楚名景

天池山在地理构成上分为天池山岭(天池岭)、樊家山和摩天岭三大部分,其中,天池岭、樊家山在《南漳县地名志》中有明确的载录,成为荆山生态文化旅游热线上的十大著名景区之一。

天池山是荆山地区有名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库”。据清代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载录,雄居“南漳八景”之首的“荆山叠翠”、之二的“彝水晴(清)波”就与天池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池山地处荆山腹地,自古就以起伏跌荡、蜿蜒“叠翠”之群山而名闻遐迩,供世人观瞻,这一带也是著名的木材之乡、特产之乡,现有板票2000余亩、山茶油2000余亩、茶园5000余亩,是全县闻名的高香有机茶叶基地。位居全县“次高峰”的“天池岭”,是天池山茶场生产有机高香茶的得天独厚优势,“茶乡游”吸引了来自中原、荆楚大地以及武汉、襄阳、荆门、南阳等大中城市游客前来体验、参与。这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每季都有常青树种,春华秋实,美不胜收。

天池山地处彝水(今称蛮河)之滨,“彝水晴(清)波”生动地再现了彝水之清澈明净,把天池山衬托得活灵活现。据说未修三河水库时,沟谷里相对开阔,两岸良田千顷,旱涝保收,五谷丰登,河水碧波荡漾,青山隔空对峙,春夏季节里“鸟鸣山更幽”,现在山下湖面也是水上游乐的理想之地,湖水是县城、及城郊数十万居民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天池(泉)也是全县古代“四十八大泉”之一。天池山山脚下原本河堰众多,有好几处河堰就属于古代全县“七十二河堰”序列,可惜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三道河水库蓄水后,就被淹没在数百米之深的湖水下面了。

天池山也是现代康养文化基地,已经成为湖北省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湖北襄阳天池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景区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把天池山建设成为华中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区。

荆楚名贸

天池山是经济贸易和商贸流通的要道,如今是现代经贸的繁兴之地,且系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基地。

天池山位于保康—→南漳县城之间茶马古道的要塞,也是商贾的重要中转站和物资贸易集散地。清代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之《疆域》篇载:“……泰鸿山,珍珠泉(其水突出如珠),二十里至庄司坪,二十里至水田坪,即古贸平铺也”。按照古代大路轮廓的具体走向,这个隐含于志书中的“天池山”的准确定位,就在庄司坪(位于县城西郊)与水田坪(位于今李庙镇鱼泉河一带)之间,且为行人、商贾、游子、文人的必经之地,也是清代同治年间以前古代商贸流通历史的有力佐证。湖北天池山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力图将天池山建设成为集油茶、保健茶、有机农产品种植、采摘和深加工、销售、科研、环保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开发综合示范园区,也成为有机种植加工、茶园观光、文创体验、养生度假、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的荆楚有机产业核心区、华中创新茶园示范地,并在全县率先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天池山茶道博览馆”,商机前景无限广阔。

天池山是县城的“西屛”,也是自县城沿“305省道”通往鱼泉河漂流翡翠峡、錦秀谷景区旅游以及直达保康、神农架、房县和陕西安康的“必‘游’之路”;距县城5公里,距“麻竹高速公路出口仅10公里,距襄阳都市约50公里,紧临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可以使天池山“四通八达”,“富在深山有远亲”,具有优良级对外开放的得天独厚条件,仅2019年就在武汉市布局生态康养体验店20家,就是让城市居民在喧啸热闹的国际大都市里体验荆山有机农产品和乡村健康的生活方式。

编者注:本文系作者根据南漳县政府办公室、襄阳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安排,应李庙镇党委政府邀请,服务于县级重点项目而撰写。

2020年4月30日夜再次修订

作者:王善国

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第2一3届)、襄阳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南漳县政府办公室三级调研员。

编辑:小杨/编审:代军 老布

Hash:8a24dac8236a08f31e1d615ab93bfdca0de3c62f

声明:此文由 南漳本宝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