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抚仙湖莫名遭受雷击,竟是《鬼吹灯》“献王墓”的原型?

1966年雨季,云南抚仙湖,附近的李家山和早街村频频遭打雷电袭击。这李家山明明是附近最矮的一座山,究竟为什么会被“雷神”盯上呢?背后竟然是神秘的古滇国。

在当地的村民们看来,雷电通常袭击的都是最高、最突出的目标,这李家山又不高,莫非真惹了天谴不成?在连续数日的雷击之后,天终于放晴了。几个村民为了全村的安危,只好壮着胆子爬上了李家山。

由于暴雨的连续数日冲刷,梯田变得十分松软,村民们几乎每次落脚都会陷入其中,只能借助锄头固定,艰难前行。然而,没过多久,眼前的异象却让他们停住了脚步。

原来,他们在往山高处前进不久后,就发现了竟然有些奇怪的金属物体露出了地面。几个村民看了看,又摸了摸,初步判断这似乎是铜的。村民们将附近挖了个遍,结果挖出来的东西竟然惊呆了众人,居然有宝剑、铜斧等物。

当地生活艰难,这些村民也没有变卖文物的路子,居然只是把这些东西当做普通的废弃品,以铜的价格卖给了村子里的供销社。就这样,这个偏僻地方的供销社居然在几天内收了好几吨的“破铜烂铁”。

这个消息本就不寻常,自然作为“奇闻异事”很快传遍了附近,也就传到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注意。很快,考古专家们就组成了一支考古队来到了李家山,并在经过数年的妥善准备后,在1972年进行了一次庞大的考古发掘,结果这一发掘发现了震惊中海的李家山青铜文化

据专家们的统计,李家山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就达到了河南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数量的一半,这足以说明李家山附近曾经存在一个相当规模的繁华文明。不仅如此,这次李家山出土的文物精美异常,造型独特,决然不同于中原地区。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以青铜器为主,另有各式金、银、玉、石等器物,包括礼器、乐器等。

在众多的文物中,最珍贵的当属牛虎铜案,堪称是滇青铜文化的代表,以至于有个“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

这个牛虎铜案,成型于战国时代,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是一件用来祭祀的器皿。从器物主体来看,分为两牛一虎:大牛腹下呈中空姿态,横向套饰一只站立姿态的小牛犊。从铸造工艺上看,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而小牛则是另行铸造,然后再焊接于大牛的腹下。

在这个器物主体中,牛代表生命,而虎代表死亡。只见猛虎四爪紧紧抓着牛身,咬着牛尾,虎视眈眈的神情扑面而来。而大牛腹下有一只看似安然的小牛,寓意着大牛牺牲自己,护佑着小牛的平安。这是弱肉强食,也是舔犊之情。

专家们在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后,证实了这些文物应该是来自于2000多年前的古滇国。这个存在于战国到汉武帝期间近500年历史的古滇国虽然神秘,但从牛虎铜案等文物来看,已经对生死的平衡有了自己的独到认识,文明程度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专家们根据这些祭祀礼器的规模,判断这些礼器很可能出自于古滇国的一位王室成员,甚至很可能就是滇王本人的死后安身之所。

说起古滇国,也许很多朋友反而更熟悉的是《鬼吹灯》里古滇国的献王墓。其实,在现实里还真有一个神秘的古滇国曾经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

在历史上,处在西南边陲的古滇国大概在公元前5世纪开始逐步建立,并延续至公元1世纪初期。当时,中原地区早已经随着一系列变法及秦始皇一统天下而进入了封建社会,而古滇国却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的巅峰期。

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派遣大将兵临古滇国,最终降服了古滇王,并在此地建立了益州郡,赐予滇王以“滇王王印”,还允许古滇国子民继续在此繁衍,至此古滇国纳入汉王朝的版图。

备注:文中配图均为1972年李家山考古出土文物。

Hash:36544c89f67bd027010158065aa123c19b4b12b8

声明:此文由 酒熟梅子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