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真相尚在迷雾之中,咱们先来聊聊三星堆文明发源地──古蜀国。

关于三星堆文明的大部分真相,尚在迷雾之中,追根溯源,最后,咱们回过头聊一聊三星堆文明发源地──古蜀国

先从蜀字开始说起,而这个“蜀”字,最早在甲骨文和经文中出现了它整个的形像一只卷曲身体的虫,东汉时期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进一步对蜀字进行解读,蜀,实际上是一只卷曲身体的蚕。在汉代的时候,蜀地有个大学者,叫杨雄,写过一本书叫《蜀王本纪》这本书,专门讲的就是属地早期的一些历史。后来,到了晋朝属地又有一个学者呢叫长渠,他在《蜀王本纪》的基础之上又写了一本书,叫《华阳国志──蜀志》里面将传说中的蜀王的排序呢讲得比较清楚。

我们来梳理一下传说中的五代蜀王,第一代,名叫蚕丛,长相非常的奇特,最大的这个特点蚕丛的眼睛是向前伸展,向外突出。古人把这种向外生长的眼睛叫做目纵,纵,就是我们说的纵目远跳,纵横千里的纵。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教民种桑养蚕,蚕丛部族生活在岷江上游的茂汶地区,至今,在当地还有蚕林关的清代石刻。

第二代蜀王的名叫白鹳,和蚕丛相比,关于他自己的事迹就非常的稀少,目前,我们只知道白鹳的称号,也是以鸟命名。

第三代传说中的蜀王叫鱼凫,相比前两代蜀王的这个鱼凫大有来头,北方叫鸬鹚,我们当地人叫鱼鹰或者渔老呱。在《诗经》开篇‘关雎’当中,讲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实这个鱼凫,指的就是捕鱼的水鸟,它的叫声“关关”“呱呱”发出这样的声音。由于三代蜀王的历史时期太过久远,唐代大诗李白,曾经在他的诗里就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到了第四代蜀王杜宇和他的继任者鳖灵,他们俩之间的故事就丰富多了,据说杜宇是教民务农,深受党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呢,国家发生了水患,鳖灵奉杜宇之命,外出治理水患,鳖灵完成任务,回来之后赢得了民心,这个时候的杜宇由于年事已高把王位传给了鳖灵,他自己退隐到了西山,杜宇死后化为了杜鹃鸟。所以李商隐诗里面的事里面描述它,望帝春心托杜鹃。

从五代蜀王传说中不难发现,其中的白鹳,鱼凫及杜宇,都是以鸟命名,再结合实际的考古断代和出土文物来看,三星堆出土文物很多图案和造型与传说中的第三代蜀王的鱼凫,最为贴切。

金沙遗址则认为和第四代蜀王杜宇的关联比较密切,因此,考古界达成共识,近代学者长渠所写的《华阳国志》里讲的古蜀国,应该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古蜀国应该以鸟作为他们部族的族徽。

3000多年前人们敬畏神灵,三星堆人建立了神坛,神树以及象征王权的权杖,代表氏族图腾和族徽青铜鸟的形象。然而,这一切都在当时匆匆埋入了地下,是什么让盛极一时的三星堆文明结束了呢?广汉四川平原的东北部,同时也处在四川最为活跃的龙门地震带,这里发生了数不清的地震,三星堆古城的消亡是否跟地震有关?

至今,考古人还没有找到到有关地震引发三星堆消失的证据。也有人说三星堆毁灭于洪水,三星堆遗址的北面是鸭子河,在遗址内部一条麻木河穿流而下,三星堆遗恰好位于两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古代文明城市的首要选择要素就是寻找水源,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都是因为水而生,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水而生的古城,或许也会因水而亡。4000年前,印度河流域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被称为哈拉巴文明,在哈拉巴一些出土的文物上,出现了明显被洪水清洗后留下的痕迹。三星堆的地形和哈拉巴极为相似,三星堆古城是不是也覆灭于洪水?但是并没有找到被洪水浸泡的洪积层,也不能证明三星堆的古城消亡和洪水有什么关系。

2001年2月8日,在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的成都金沙村出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商周时期遗址,这座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一件金沙出土的跪坐人像和三星堆青铜人惊人的相似,难道金沙遗址是三星堆的延续?或许在数千年前的一个夜里,古蜀国发生了一场严重内乱,两股势力为争夺权力,刀兵相向,在战火中各类青铜礼器被焚烧掩埋,繁华的三星堆古城也在这场战乱中消失殆尽。

出土文物中,三星堆人形青铜器,眼睛向外突出,耳朵穿孔,但是下巴明显被灼烧过,似乎是被大火燃烧后才被埋入土中。虽然,内乱说法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在考古界并没有被纳入官方的说法。金沙遗址的青铜立人像都比较小,和三星堆形成一个大反差,谁也不知道三星堆从何而来,走向何处?三星堆的谜题真的就无法解开吗?外星人来访也好,神灵传说也罢,这只是人们丰富的想象而已,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专家们会给三星堆文明的谜题一个合理的解释。

Hash:1f36390ed210fd804f4312fae2cb4d2c29d9bf52

声明:此文由 知史博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