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忠孝乡: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镇乡

场镇鸟瞰

在距离三台县城50公里的东北角有一个叫忠孝的地方,因场镇在忠孝场而得名,是中国境内唯一以“忠孝”命名的镇乡。这里有2014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评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四川省美德少年”的孝心少年杜敏,有2014年在浙江舟山三次托举跳海女子,为救出他人而献出宝贵生命,入选2014“中国好人榜”的英雄熊斌。

忠孝乡境内断山林立,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幽幽魏城河蜿蜒曲折,从万千峰峦间匆匆流过,滋润着忠孝这片古老的土地。

忠孝场因“忠孝庵”取名,“忠孝庵”最初是李姓人家的住宅,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无法考证了,李家有双胞胎儿子,一名全忠,一名全孝,希望儿子成为忠孝之人。兄弟俩长大后,面对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唠叨,经常顶撞父母。母亲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个家,削发为尼。经父亲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兄弟俩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向母亲负荆请罪,并请母亲回家,但母亲不愿改变初衷。兄弟俩只好把准备结婚用的房屋,给母亲作为吃斋念佛的庵堂,取名“忠孝庵”。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渐繁荣,在“忠孝庵”附近,逐渐形成了场镇,清乾隆八年(1743年)场镇正式形成,因“忠孝庵”而取名忠孝场。清末民初,这里属于属井木乡管辖,民国24年(1935年)设为忠孝联保,民国29年,忠孝乡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民国37年忠孝乡与双龙乡(今双胜乡)合并建仁和乡。关于仁和乡的建立,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忠孝乡与双龙乡合并后,为设立乡公所地点和取乡名发生了纠纷。忠孝与双龙两乡的权要人物和乡绅都想在自己的地盘上设立乡公所,双方互不相让,剑拔弩张,大有大动干戈之势。民国三台县政府知道后,派出特派员出面调停。最后商议妥当,乡名改为仁和,乡公所设在两乡临界的石桩井徐家祠堂。而实际上两乡仍设乡公所,都没有派人去徐家祠堂办公,仁和乡只有虚名而已。

1951年5月,撤销仁和乡,恢复忠孝乡、双龙乡。1958年10月1日,忠孝乡更名为忠孝公社。1967年更名为东升公社。1981年复名忠孝公社,1984年改为忠孝乡。1992年9月并入塔山镇为办事处。1995年划出单设忠孝乡。

忠孝乡辖河江、千佛、东坪、四通、五爱、庞岩、石鼓、建兴、大田、隆垭10个村,1个场镇居委会,92个村民小组。其中河江村、东坪村201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忠孝乡总人口多年来保持在1万人左右,忠孝乡2017年被命名为绵阳市文明乡镇。

忠孝乡是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乡镇,“忠孝文化”底蕴深厚,自唐朝以来不断涌现孝子、孝媳等,民风淳朴,待人和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纪念李母而形成的“娘娘会”,有娘娘出巡,三牲祭天等传统节目,每次庙会都会表演戏剧“打三鞭”,“忠”和“孝”的德行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忠孝人的行为和生活。为了弘扬忠孝文化忠孝乡举办忠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通过国学讲堂,文艺表演,大鼓社、舞狮团、舞龙团、腰鼓队、旱船、秧歌等民俗活动,表彰孝亲敬老之星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忠孝文化。忠孝文化旅游节上还可以品尝特色小吃红薯粉羊肉汤锅牛肉饺子、醋水牛肉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忠孝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纸扎艺术高手陈绍福、中国好人熊斌、著名画家钟山隐……

陈绍福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忠孝人,家务农。15岁从父学纸扎,祖父兼教泥塑。陈绍福稍长,常外出观摩寺庙古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纸扎等工艺,开始独立设计制作纸扎和泥塑出售。民国初年,纸扎生意萧条,他提议组建忠孝乡川剧预科班(即娃娃班),用竹木纸扎刀枪剑戟和帽盔,排演《宝莲灯》《大破天王镇》等川剧。后来戏班被当地土豪捣毁,陈绍福迁居刘家营(今刘营镇),租房开纸扎店,手工制作祭品出售,所制祭品形象逼真,面目有神。一次用面团做一条鲤鱼,经彩饰点睛置于水缸中,被邻居花猫当真鱼抓走。民国30年,迁家富顺乡,随川戏艺人侯联三搭戏班行艺,为节日、庙会和各种庆典扎制龙凤、仙女、狮、虎、彩灯,观众交口称赞,驰名川北。建国后,陈绍福在中江盐亭江油等县剧团做道具。扎出《白毛女》《血泪仇》等现代台戏,在三台、绵阳等地展览。1963年,三台县开展“三史”(村史、家史、个人史)教育,陈绍福为三台县尊胜公社王达发生产队的村史展览制作纸扎和泥塑人物群像。《人民日报》以《三台举办村史展群众受到深刻教育》为题做专题报道。新华社、《成都晚报》记者也专程来访,撰写专题报道。1973年陈绍福应成都市灯会邀请,纸扎四折川戏《关公报袍》《李白醉写》《水漫金山》《王彦章摆渡》在成都灯会上展出。1978年他为三台县制作大型人物群像《仙女散花》《金龙吐水》《孔雀开屏》《宝莲灯》。还为绵阳市第一棉纺织厂制作《花姑娘》,工艺精湛,配上彩色电光照明,更加绚丽多彩,人称纸扎艺术高手。陈绍福曾任三台县第四、五届政协委员。1981年患脑溢血去世,终年70岁。

2017年10月27日,忠孝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熊斌(1994.1~2014.11),庞岩村三组人,生前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务工。2014年11月7日,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小干岛抢救落水妇女牺牲,入选2014“中国好人榜”,2015年8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熊斌为烈士并颁发《烈士通知书》,9月29日四川省民政厅颁发《烈士证明书》。

钟山隐(1905.11~1953.05),名熙,字振蓥,号东谷散人,祖籍广东,世居忠孝乡东谷湾。山隐之父义章,乐善好施,人称“道义先生”,曾执教故里永丰书院,并继承父辈盐灶。钟山隐就读于潼川(八县)联合县立中学校(今三台中学前身),兼任县高小图画教师。1926年考入上海美专、课余在“游鱼饭店”当堂馆,勤工俭学。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公派日本研习绘画。回国后受聘上海《美术生活》编辑,发表作品于《良友》《生活》等画刊。1930年徐悲鸿主持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及南国艺术学院,聘钟山隐为客座教授。上海沦陷,钟山隐拒任伪职,潜心书画,艺益精。1944年2月,山隐辗转回乡,任永丰小学校长一年。后进城工作,办个人画展,后返乡作画为业,挂名小盐灶老板。钟山隐诗、书、画、篆刻俱精。大书法家谢无量为之榜书“东谷草堂”匾额。当时军阀各巨头皆以幸得先生作品为荣。1950年1月,钟山隐任三台县首届各届人民代表,正欲大展身手,画赞新的社会;不幸1950年土改,因挂名盐灶业主,被划成“地主份子”,遣返农村,接受监督劳动。1953年农历2月10日,钟山隐进城就医回家,死于新渡口河边,终年47岁。一位爱国爱乡的大画家,就这样在故乡奔流不息的涪江之滨,走了,永远地离开这方厚德载物的热土……

李志熙(1902—1955),又名李铭山,忠孝五村一组人,读书期间,勤奋好学,不仅善于诗文,还写得一手好字,1925年高中毕业后,前往其三兄所在部队中任中尉副官,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到国民党21军任参谋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李志熙随军出川抗日,先后在唐式遵、郭汝桐、刘禹卿部任少校、中校、上校参谋和参谋长,转战于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抗战胜利后,李志熙晋升为少将参谋长,21军驻145师少将副师长。台湾二·二八事件爆发后,21军奉命前往,是年秋返回江苏。1948年5月李志熙升任145师师长。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后,国民党21军被击溃,李奉命撤到四川整补,编入泸州卫戍区。后随国民党21军在双流起义。起义后,国民党将级军官被集中在西南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得到政府允许解甲归田。1952年回乡后,当过一段时间村小教师。1955年被以反革命罪枪毙,1983年予以平反。

忠孝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高山寺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1575年)在原址下面重建,据记载,佛高2丈余,由一块天然岩石雕塑而成,佛像端庄,形象生动,寺庙不知毁于何时,佛像在文革中被炸其首,而身犹存。现存寺庙为后来重建,规模较小,目前寺庙周边仍然保存有上百个崖墓遗址,属于县文保单位。

永丰寺位于河江村一组,据民国年间出版的《三台县志》记载,永丰寺始建于唐、宋年间,至明朝洪武初年,李兴宗,施白,陆地为寺庙常住。后来永丰寺损毁,明朝天顺八年( 1472年),钦差户部主事汪回显重新监修。永丰寺正殿建筑用“鸦雀窝”的形式拼合而成,壮观宏伟。正殿塑有大佛三尊,二龙绕室,栩栩如生,著名画家钟山隐曾为此拍照,照片被英国博物院赏识并收藏。后来东西两廊被改为学堂,被命名为“永丰书院”。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第五服务团来这里办学,宣传抗日救国,在这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钟山隐即为该校毕业生。解放后,1950年冬,学校失火,据说燃烧了整整一天,虽经奋力抢救,但正殿仍被烧光,余下两廊,作了讲堂,于1963年拆到场口修了学校。永丰寺只留下了遗址,近年人们在原址重建了永丰寺。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财神殿、永丰书院等殿堂,由民间集资修建慈高约18米的孝娘娘塑像,每年的慈孝娘娘会、九九重阳节等敬老孝老爱老的集会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是忠孝乡人气最高的地方。

永丰寺

大佛寺坐落在东坪村八组,据说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是三台境内仅有的石壁大佛,历经明、清、民国多次重修,现有中殿和大殿,分别供奉佛家佛像,1999年被公布为县文保单位。

大佛寺

河江桥原为九孔石板桥(七座桥墩刻有人背桥墩图样,又名九孔人背桥)旧址在河江村三组和四组,横跨魏城河南北两岸,是当时南北两岸群众交往的唯一通道。相传在建桥时曾多次修建都被洪水冲毁,后经一高僧指点,在桥墩上加刻人像才得以建成。上世纪80年代初,因修建忠(孝)毛(公)公路,原桥被拆迁至下游100米处重建(现为石拱桥,改名河江桥)。

河江桥

箭道坪地处东坪村二组和四组,两山之间有一条近千米狭长的杂草丛生的大草坪,传说是当年习武之人骑马射箭,种族械斗的处所(又有人称古时有皇帝把佩剑遗落于此)。明清时代,族人为发展新文化和桐油工业,在坪内建起一所学堂和种植油桐树。学堂供后生求学读书,桐籽可供百姓照明或作为榨油原料。现学堂旧址尚存,油桐树在西方洋油拥进国门时被奸商蛊惑收购油桐树根而全部被砍伐。

总 监:梁胜

审 核:邹莉 龙梅

编辑:冉进财

Hash:d2e5009d77b5dcb0e8449f57fdd0608ae401ff43

声明:此文由 三台县地方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