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丝绸之路灿烂的饮食文化

寻味丝路,感受古老丝绸之路灿烂的饮食文化。从古至今,美食的联结就从未中断,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胡椒、胡萝卜等食材;明朝时边贸繁荣,我国又引进了玉米、红薯等作物。与此同时,中国的物种、原料、食材以及各种烹饪技巧也走出国门,来到各国友人的餐桌上,丰富了世界的饮食文化,也滋润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饮食文化 ·

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孕育出不同的美食文化。丝绸沿线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工艺技术独特。随着时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做出了非常有特色的主食文化和小吃文化。比如新疆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地处中国西部,现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47个民族,新疆的饮食文化多元且资源非常丰富。在特色食品方面,维吾尔族和回族主要是大盘鸡手抓饭烤全羊拉条子等;哈萨克族则以马奶子、马肠、奶疙瘩和酥油为主,而其中,特色手抓饭维吾尔语称坡罗(polo),从中国到土耳其,一路上都有同类菜品出现,在不同语言中的叫法也类似。伊拉克与土耳其区域称它为pilaf,在伊朗俄罗斯偏南的地方则叫做 polow,在亚美尼亚是pilavi,在阿富汗叫pilau,在北印度叫做pulao。

由此看出,丝绸之路也是一场饮食文化的行走交流,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也叫做“小麦之路”,这是因为有很多粮农作物都是经由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带入我国的,如大麦高粱、皮燕麦、玉米……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小麦

据考证,小麦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早在丝绸之路形成之前就从西亚传进了古代的西域(今新疆)。甲骨文的“麦”字源于“来”字,充分说明其为外来物种的身份。

图中上排三字为甲骨文"来"字,下排三字为"麦"字

没有小麦的传入就没有今天花样繁多、丰富多彩的西北面食,如烤馕炮仗面油香扁食饺子)、浆水面、丸子馍、锅盔肉夹馍炸馓子酿皮子……更没有如今行走在全世界号称天下第一面条的“兰州拉面”。

油香、炸馓子酿皮子

让我们再把眼光投至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首先是喜食面包的俄罗斯。面包在俄罗斯处于主食地位,俄语中的面包既是指食品,也有“好客”的含义,俄罗斯民间有这样的信仰,即“善待客人,客人便不会愧对主人”。俄罗斯面包分黑面包与白面包两种,面包种类不仅很多,且风味俱全,形状有长的、扁的、方的、圆的各式各样,最普通的面包被称为“巴顿”,销售量最大,其次是黑面包。黑面包与一般白面包相比,更易储存,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初食者,会因黑面包的酸味感到不适,而吃久了,慢慢习惯后,便会爱不释“口”。

而大家听上去并不陌生的红菜汤通常会配以面包一同出现,红菜汤最初起源于乌克兰,是中欧和东欧一些国家最大众化的汤。今天更多的说法是称之为罗宋汤,罗宋是Russian(俄罗斯的)译音,罗宋汤大多以甜菜为主料,有些地方以番茄为主料,甜菜为辅料。波兰红菜汤还要加上一种饺子一起吃。红菜汤有素的,猪肉的,或者纯红菜头熬汤都可以叫做红菜汤,但基本要用红菜头打底才算正宗。红菜汤被列作世界三大名汤之一。

提到饮食文化以丰富而多元的味觉飨宴著称的意大利,就不得不追溯其政治历史和地势特点,受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影响,1861年统一之前的意大利就已经形成了烹饪文化,只不过在分裂环境下形成的是迥异的风格,就算拿同一种原料制作,由于烹饪方式和分量的不同,口味会大相径庭。

左图:洛尼亚式牛排(重香料) 右图:佛罗伦萨式牛排(T骨)

其次,受北、中、南部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地盛产的特色物产也不同,北部善用香草调味;中部橄榄树大量种植地,所以盛产橄榄油;南部是番茄和海鲜的主要生产地。值得一提的是海上城市威尼斯,意面在意大利各处都有,唯独威尼斯的意面不属于意大利,而是来自土耳其,或者说得更邪乎一点儿,这样的味道来自拜占庭。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古希腊,人们会以非常清淡的早餐开始一天的生活,早餐包括大麦面包、温葡萄酒无花果。另一种常见的早餐食品是叫做“卡吉尼亚”的饮料,一种由煮沸的大麦制成的酒,用薄荷百里香调味,据说具有治疗作用。主食喜食面类,副食非常喜欢吃鱼,也许比我们当今对鱼的喜爱更甚。午餐时,他们常吃新鲜的鱼,包括鲷鱼、鲻鱼、沙丁鱼和鳗鱼。古希腊人认为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和最愉快的一餐,尽管当今的健康专家建议我们晚上应该少吃,但实际上古希腊人在一天结束时会在餐桌上花去很长时间,而且晚餐吃得相当多,通常还会配以甜点和果酒。

希腊人嗜饮浓咖啡,一般人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都是煮咖啡,并且煮的咖啡十分浓稠,并喜欢细细地品味咖啡的滋味。他们还有嗜烟草的民族传统,不管男女老少,大多数人都喜欢烟草,一般的烟瘾还十分大。

最令人惊讶的是,古希腊人喜欢蜗牛,据记载,从弥诺斯时代起克里特人就有吃蜗牛的习惯。

在辽阔的伊朗高原,人们经常会开玩笑说,这里有两样东西最便宜,一是汽油,二是大饼。烤制的饼类是伊朗的主食,总体而言,他们爱吃面食,也吃米饭,尤其是对中国的大饼等比较喜爱。

大饼在德黑兰(伊朗首都)被称为“馕”,伊朗人认为馕是真主恩赐之物,不应忘记真主的恩赐,被视为神圣食品。在历史悠久的波斯文学里,关于馕的常用谚语就有120多条,例如“不要在邻居家的烤炉里烤自己的馕。”是凡事要靠自己的意思。带有民族风味的伊朗特产食品还包括抓饭、肉汤、烤肉饭、黄油拌饭等,有时还会把葡萄干蔬菜等搅拌在一起。同希腊人相似,伊朗人吃早饭较简单,食物包括茶、面包和奶酪,但午饭和晚饭则比较复杂,做起来要花好多时间,吃起来也很讲究,可以说伊朗人对烹饪技术和饮食特别重视。

饮食器具文化 ·

饮食器具是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特殊体现,饮食器具的发展也代表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沿线地区,饮食器具经过原始陶器、青铜器、漆器三个阶段后发展到瓷器时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各大博物馆也都珍藏了不同时期的饮食器具,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扬了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饮食习俗和礼仪文化 ·

饮食习俗和礼仪文化可分为日常饮食习俗、节庆饮食习俗和宗教饮食习俗等。丝绸之路的饮食民俗内容丰富,比如“关中八大怪”的民俗广为流传,其中有“四大怪”跟饮食文化相关,分布是“面条像裤袋’’、“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和“大碗喝酒不耍赖’’。每条民俗背后都有对应美食的历史典故。

事实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沟通中原、西域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经济贸易路线,更是一条感受古老丝绸之路灿烂饮食文明的美食线路。各国间特色美食与食材沿着丝路不断穿梭,不仅促进了贸易畅通,也推动了民心相通;不仅丰富着人们的味蕾体验,也增进着不同国家与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无论古代或现代,饮食文化都是中外交流中亘古不变的重要内涵,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姿多彩的文化中,美食无疑是最好的润滑剂,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愉悦、健康与机遇,浸润着人们的生活,也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寻味丝路餐厅,用味蕾重温丝路文化的交融与传承——西域龟兹、俄罗斯、意大利、希腊、波斯五个丝路沿线国家的风味饮食,贯穿始终却各具特色的脉络连接。

Hash:09bb0d5a00b1b56219899673e814b092c3963aab

声明:此文由 美克洞學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