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寨:繁华大都市里的末日风景

(特约作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顾亚欣)

香港九龙城寨公园

在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香港,有一座占地近3万平米的公园。它以清朝初期的江南园林为设计蓝本,广受好评。然而在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一座如同末日般的贫民窟。在这个称作“九龙城寨”的地方,到处充斥着不见天日的高耸楼宇、末日般的破败、闪烁的霓虹灯光,完全是一幅毁灭景象。

为什么在繁华的香港市区会有这么一块奇葩呢?因为它根本就不属于香港,而是属于中国!它是一块罕见的法外飞地,神奇的“城中之国”。

1、“城中之国”的养成

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了香港岛。为了监视港岛的英国人,清朝于1846年在九龙半岛上修建了寨堡,又派官兵驻守,九龙城寨就此诞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九龙半岛,新的中英边界距离城寨仅几百米。几十年后,1898年,英国跟李鸿章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了总面积946.4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水域。这些地方后来被称为新界,即“新的租界”的意思。但李鸿章留了一手,他坚决反对租借九龙城寨,想为以后收回新界提供些基础。

(九龙城寨的具体位置,地图可放大)

然而,英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条约里加了“惟不得与香港的防备有所妨碍”这一前提。至于怎么样才算“妨碍”了防务,就随他们说了。第二年4月,英国称城寨里的中国军队参与了新界乡民反对接收的活动,“妨碍”香港防备。接着就进入城寨,赶走清政府人员。从此中国失去了对城寨的控制,但英国也不敢撕毁条约,也将军队撤走了。

从此,在地理上,九龙城寨是香港的。然而在法理上,却是中国的。里面的居民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遇到大事向中国政府汇报,而无视香港法律比如,香港严禁食用猫狗,但城寨内却大量开设狗肉店。一个“城中之国”就这么形成了。

(1915年的九龙城寨)

2、拆不了的“钉子户”

“城中之国”形成后,英国一直想去掉这颗“眼中钉”。到1930年以后,香港市区已扩张到了城寨边缘。通过拆迁为城市寻找新地皮成为当务之急。一系列攻防大战由此揭幕。

第一次“战斗”发生在1933年6月。港府命城寨中居民限期搬走。居民向民国政府申诉,拆迁被叫停。三年后的1936年,港府又勒令居民搬走,并在12月29日派人强拆。民国政府迫使港府向被强拆的屋主赔偿损失。就在双方准备继续讨要说法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问题被搁置起来。

(1939年的九龙城寨)

十多年后的1947年11月,港府又向寨中居民发出拆迁公告,并在次年1月派人强拆。此事引发许多内地城市发起罢课、游行等活动声援城寨居民。民国政府提出将城寨改建为公园,并在其中设立特派员公署宣示主权。英方本来也同意这么办。但广州民众在抗议时,打砸外国机构,导致事情复杂化,双方交涉成为无休止的“打嘴炮”。此时,解放战争正如火如荼,双方都无心再过问此事,最后也无果而终。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双方依然围绕着拆迁的问题长期争吵。1960年代时,港府为推行九龙东部发展计划,又准备打城寨的主意。最终还是在中国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反对中告吹。

(早期九龙城寨的南城门)

正是这一场漫长的拆迁攻防战,导致九龙城寨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贫民窟。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时,把城寨的城墙拆去挪作他用。从此这座没有城墙的城寨,成了游民自由出入的“宝地”。尤其是1947年拆迁的失败,港府开始采取“坐视不管”的政策,贫民窟初具雏形。

1949年后,更有大量内地难民住进城寨。新中国在“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也不过多插手城寨事务,港府则无权过问。城寨处于“三不管”的无政府状态。一种混乱而独特的社会生态渐渐形成。

(城寨内肮脏的小巷)

3、真实版的“恶人谷”

贫民窟形成后,这里首先成了犯罪分子的乐园。碍于特殊的法律地位,香港警察经常眼巴巴地看着罪犯逃进去而不敢追捕。澳门马来西亚一带的通缉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都会远道赶往城寨躲避。这里成了古龙小说中的“恶人谷”。色情场所、赌场、海洛英馆等四处林立

到了70、80年代 ,治安愈发恶化。劫匪光天化日下公然抢劫,经常有人赤身裸体死在地上。衣服和值钱的东西被抢走,金牙都被撬掉。1973-1974年间,香港警方曾派出3000多警力进入城寨清缴黑社会,但却未能根除。

(九龙城寨夜景

(随处可见的瘾君子)

虽然政治力量很难对这里产生作用,但经济的作用却是挡不住的。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人口迅速膨胀。从1947年的60万增加到1975年的440万。在只有巴掌大的九龙城寨,人口爆炸的问题更加突出。到最高峰时,面积0.026平方公里的城寨居住了5万多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90万人。

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奇葩高楼群便在这里诞生了。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里面的楼房基本是墙壁贴墙壁,两栋楼的居民可以互相握手。到最后只在中心部分留出了一个小“天窗”。从空中看去,就像月饼中间挖了一个小洞。

(空中俯瞰九龙城寨全景)

各种建筑一层搭一层,整个城寨98%的区域24小时无阳光,正午当空也要点电灯。孩子们唯一能够嬉戏的地方就是楼顶的天台,因为只有那里能够照到阳光;也因为密集的楼群使地面空间比迷宫还要复杂,无法自由地追逐打闹。

(天台上玩耍的儿童)

这里成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天堂。比如作为香港名小吃代表的鱼丸,有八成产自这里。各种杂货铺、理发店、小作坊、旧书店、钟表店密布其中,尤其是各种专科诊所。因为许多医生无法取得在香港行医的资格,便进入城寨谋生。

(目不暇接的各类诊所)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中国政府希望英国在97之前完成九龙城寨的清理。1993年,港英政府出动近5000警力,先后历时一年,累计扣押近万人,最终将城寨夷为平地。这块野蛮生长的奇异之地就此消失。

4、迷人的贫民窟文化

九龙城寨奇特的社会生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灵感,尤其是电影。看过周星驰电影《功夫》的观众,一定对“猪笼城寨”里租客们的生活印象深刻吧。设计原型就来自于九龙城寨。城寨内部有人将地下水抽送至居民楼附近,每天收费放水。“包租婆为省钱而关水的场景”就是城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著名导演吴宇森幼年在城寨中长大,经常目睹黑帮斗殴。在他的作品如《喋血街头》中,就时常能看到这段生活的影子。

(电影《功夫》里的猪笼城寨)

有些影片则直接反映城寨中生活者的命运。《O记三合会档案》中,异姓兄弟阿豪(刘青云饰)和阿乐(吴镇宇饰)幼年就生活于九龙城寨。另一部《城寨出来者》的影片,则关注从城寨出来的人会有怎样的经历和命运。在影片创作者看来,这种畸形环境中成长的人只会有宿命性的悲剧。同时,该片在城寨内实景拍摄,使观众得以一睹这个神秘之地。

(《城寨出来者》中的城寨实景)

由麦当雄导演的《省港旗兵》第1部,片中大陆劫匪逃入城寨直至被警方全歼的情节也是实景拍摄。黑暗而迷幻的街道、肆意横行的老鼠、牙医诊所门前密密麻麻排列的假牙、路人面对警匪大战时的惊恐表情都极大增强了影片的肃杀之气,使观众感受到命运的强大与个体的无力。麦当雄因此夺得金马奖最佳导演。

(《省港旗兵》在城寨内实景拍摄的枪战场景)

1993年,城寨内已到处写满大大的“拆”字,成龙主演的《重案组》成为最后一部被允许入内拍摄的影片,为城寨留下了最后的影像。

从审美的角度说,城寨中无任何规划的建筑,在整体上反而形成一种奇妙的效果。使它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为电影的场景设计提供灵感。除了《功夫》中“猪笼城寨”,《鬼域》、《环太平洋》、《银翼杀手》等影片中所出现的想象空间也以城寨为蓝本。

(《环太平洋》根据九龙城寨所设计的贫民窟)

在城寨清拆前一周,一群日本探险家被允许进入城寨,将里面的情况绘图。后来,在日本开设了一家叫“川崎游戏机公园”的游乐场,完全模仿了城寨的样子。另外,《使命召唤之黑色行动》、《激战》等电子游戏中的场景也是根据城寨而设计。

(日本探险家绘制的城寨图样)

(以城寨为原型设计的日本动漫场景)

城寨因此更加吸引人。有一位叫特洛伊·博伊尔的美国漫画家甚至说:“我宁愿他们拆掉的是埃及金字塔”。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造成九龙城寨“城中之国”特殊局面的大环境已不复存在,而围绕着城寨的那一段传奇则成为那个年代的见证。

参考资料:

1、《黑暗之城——九龙城寨的日与夜》,格雷格·吉拉德、林保贤著,中华书局,2015年7月

2、《香港九龙城寨档案史料选编》,张中华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11月

3、《九龙城寨史话》,鲁金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12月

(作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顾亚欣)

推荐阅读:

晓蕾姐姐讲历史故事完整目录(不断更新中)

Hash:9504faf9e96009819a4549ea02acbe30bf11f1a6

声明:此文由 万象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