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台石窟有传说 济公修行延龄寺

据考证,济公曾化缘北行,到过泾水老龙潭,落脚于张家台延龄寺石窟修行。济公来到石窑湾后,重塑寺内的佛像。做完佛事后,在老龙潭沐浴净身。济公在张家台延龄寺石窟修行多年,直到晚年才离去。嘉定二年(1209)南归大竺山净慈寺圆寂。临终前作偈一贴:“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1991~1993年,台湾佛教朝拜团由毛国雄先生率领,曾先后数次来大陆,在张家台延龄寺石窟举行朝拜济公和尚的佛事活动,济公第十三代传人冯敏堂带信徒40多人曾三次朝拜祭祖。

现存的延龄寺开凿于石嘴山河北岸岩石上面,分四窟。一窟,劵门方窟,窟室平顶直角,后壁雕琢佛像一尊,头部残缺。二窟距一窟22米,拱劵门,东西两壁有对称小龛,已毁,仅存佛光云纹。三窟在二窟东2米处,石窟中一尊佛像盘膝而坐于须弥座上,双手平放于膝盖,又不残缺。二至三窟之间有佛龛,内佛像已毁。四窟距三窟东2米处,拱劵门,窟室平顶直角,后高前低,内前壁右侧雕工佛像力士像,情态各异,剥蚀严重。窟室东西两侧雕有对称佛像5尊,身着武士装,头部残缺,其余佛形体较小,皆漫漶不清。后壁佛3尊,均坐于须弥座上,盘腿,双手平放膝上,仅存下部轮廓。

有关济公的传说故事在南宋时代既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远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段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戏 佞 、惩恶、扶困济贫等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修远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州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网络配图

济公,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字湖隐,南宋高僧,法名道济。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山永宁村。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得此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

济公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取名道济。之后投奔临安(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济公精通佛理,擅长书法,文笔隽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哄传。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提墨,文词隽永。他写的诗清丽洒脱,颇有禅味。有一首他醉酒后写的诗是:“何须林景胜潇湘,只顾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生活落拓,破衣烂衫,不受戒律,饮酒食肉,佯狂不饰,被称之为“济癫僧”。传说他又是一位见义勇为,打抱人间不平且神通广大的侠僧。他智斗秦桧,惩治嘲弄贪官污吏,且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嬉笑幽默,百姓们都叫他“济公”或“济公活佛”。

举止美、 语言美、形象美、文明旅游我最美。

大家都在看

Hash:29ebc0a57196dc93d074f964a6200ecfd80e8ad7

声明:此文由 龙乡泾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