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冶最原始神秘的“古墓葬”?竟然多达20多处,分布在大冶的这些地方!

大冶,一直都是一座有历史感的城市

历史总免不了带点神秘感

你是否看过一部小说/剧《盗墓笔记》

你是否会想,我们居住的这片土地

是否也有一些传说中的古墓

也许没有那么惊险神奇,但还是会稍许的好奇

(网络配图)

你不知道的大冶古墓葬

铜山口战国木椁墓

1980年10月,在兴建铜山口矿变电站基建过程中,发现一座战国木椁墓。墓坑呈长方形,南北宽二点四五米,东西长三点四五米,面积为八点四五平方米。墓坑建筑在红色粘土层中坑壁垂直,修削比较规整,深度在五米以上,内置木椁。木椁四周与坑壁空隙约二十厘米。椁顶铺填了四十厘米左右的青膏泥。棺椁保存基本完好,为一棺一椁葬。墓的方向、形式及葬式与我省江陵等地同期墓葬基本一致。出土文物有彩绘漆木器、陶器、玉器铜环等。在大冶矿区发现战国木椁墓这是第一次。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西汉荆王墓

公元前二百年,黥布反,汉高祖之从兄荆王刘贾败走,死于保安,葬在今保安镇东南二里处毛家嘴村旁。荆王墓尚存,大而园,墓碑之碑顶已缺,但碑尺碑牌完整。碑石上的正文为“西汉荆王之寝”,上款是“知大冶县事陈瞻重建”,下款是“(清乾隆)五十八岁次癸丑腊月日吉立”附近鄂城陈家嘴传说有荆头坟,金山店公社卫家桥下马垱有王马坟。保安镇向有荆王庙,现已毁。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栖儒桥汉墓

1980年12月,栖儒桥黄文村清理发掘了两座古墓。两座古墓,均用长方形几何花绞砖砌成。其中一号墓长度为四点四六米,宽一点七米,东西走向。二号墓与一号墓并排,相距不到两米,右前后室,呈丁字形,全长五点一二米,宽三点六米。两座墓的出土器物有铜镜、铜带钩、陶瓷、陶罐、陶仓等。另外,一等墓出土的一把铁刀,长一点一四米,重一千三百五十克。这种铁刀在大冶地区属第一次发现。二号墓还出土了“货泉”字样铜钱数枚。推断这两座是东汉时期的砖宝墓。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余李城村石廓墓

矿山公社陈贵大队余李城村,距大冶县城十五公里,有一处规模较大的石廓墓(有公母榫)墓有一个石盖,估计重约七吨。从已打开的部分看,有大量漆木器残渣及木炭,另外有一个雀形釉陶仓盖(盖上刻有“元”字)和一个白陶刻花碗,扣在石廓西端一条35公分宽的泥土缝隙处,对该墓形制和年代,目前尚难确定,可能这条缝隙是通向主墓的通道口。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道士洑汉砖室墓

1955年5月,修筑道士洑江堤,起土时发掘出汉代砖室墓八座,清理出土文物有凿金片、五铢钱、货泉、铜镜、病刀及四耳壶等多种。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下湾砖廓室墓群

罗桥公社榨桥大队程下弯村,有一砖廓室墓群,中有墓七个,其中三个已被打开,但都未发现棺料和尸骨,可能是假墓成者还没有打开主墓室。从一个墓中发现了一件东汉青铜镜直径约19.5公分,铸造精密,花绞细微,刨光铮亮,背面铸有“长宜子孙”四个字,保存较完好。从另一个墓中发现四个青瓷四耳罐,其质致密,釉色晶莹,击音清脆。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西塞山晋时墓葬

1982年在西塞山麓进行基建施工中,挖出两座晋时期墓葬。这两座墓同为砖构单室墓,呈长方形。砖上印有三角纹、直条纹等组成的对称几何图形。墓内棺木及尸体均已腐朽无存。其中一号墓全长三点七五米,墓门方位一百四十五度,东西宽一点一零米,西北宽一点一八米。墓顶用楔形砖砌成拱形,墓地用砖架设棺床。墓中出土的随葬物品有:青瓷器系罐、陶质双耳鼓腹罐、陶盂、铁刀各一件,青瓷碗两对,同时还出土了数十枚钱。二号墓距一号墓约两米,长三点零七米,宽零点九米,墓门方位二百七十五度,墓顶已破坏,墓底没有铺地砖。该墓曾在早期被盗,墓室扰乱甚为严重。墓内仅存青瓷器盖、青瓷碗各一件,石耳坠一只,小玉珠一粒,以及青瓷鸡首壶残片等。根据分析,二号墓比一号墓略晚,其墓主人可能为同一家族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宋高祖墓

清同治《大冶县志》:宋高祖墓,在铁山之东,相传为宋高祖刘裕之墓。

下陆唐代墓葬

大冶县西的东方公社官塘四队(现属黄石市郊)在建房中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该墓为砖室结构,呈长方形,券顶。墓向方位一百四十度。墓砖一面为素面,一面印有绳纹。墓长53米,宽1.37米。墓室两壁各有六个对称的小壁龛,后壁有一小门,上部呈三角形。墓室内有一椁一棺。木椁2.37米,宽0.77米。木棺长2.15,米,宽0.45米,棺内存有少许遗骨。棺椁间距约0.12米,其间用青膏泥封填。墓内出土文物:铜器有铜镜、铜盆、铜盂、铜匙、铜筷、铜钱;瓷器有鼎、灯盏、莲花托盘、碗;陶器有盘口壶。铜镜呈“亚”字方形,镜背面饰有凸起的花虎纹。瓷鼎外为白胎,内施绿釉。墓中出土的铜钱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这是一座唐代晚期的墓葬。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唐銀青光䘵大夫墓

清同治《大冶县志》:唐银青光䘵大夫墓在洪山口内。

宋儒万止斋墓

一说在杨桥街后,一说在今金湖公社刘宗村背后山,两处今都有墓址存在。

孟宗政墓

今灵乡公社谈桥上北山村(俗称清水潭),有宋孟宗政墓。孟宗政系宋朝太尉封永国公,谥忠毅,山西曲沃人。墓地于“文化革命”前尚存石人石马。孟公祠于解放后拆毁。其子孟琪墓,在谈桥黑山下张德理村。孟琪系宋太师。另据《武昌县志》云:“孟珙墓在贤庾乡齐家桥金紫山。墓碑云,宋太师,封吉国公”。俗称三角山前三阁老,即指孟氏三父子。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吕文德墓

道士洑有南宋太保吕文德墓。吕文德为宋守襄樊,累著战功,因误许元人互市,叹曰:误国者我也。疽发背卒。其故宅基亦在道士洑虎塘池前,先年为便民仓,后仓废而基址浸没民间。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南宋毋平山

平山先生毋制机墓志铭,为南宋末谢枋得所撰,铭文存清同治《大冶县志》。平山先生系南宋末人,墓在大冶县永丰乡白雉里黄龙山之左。按此地今属鄂城。

明都御史范俊墓

清同治《大冶县志》都御史范俊墓在宫台山里张家山。

兴安伯徐祥墓

清同治《大冶县志》:兴安伯徐祥墓在章山里,永乐二年谕葬,有圹志。

明黎知县墓

黎庸交趾进士,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任大冶县知县,后铨司为请给丰俸就养故宦所,遂家于大冶,死葬县城关兴道观左州判张凤鸣为其作墓志铭。

明太保吕调阳祖墓

清同治《大冶县志》载,祖墓在王母山对面。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吕调阳以编修归冶,展墓致祭。此时,其家已定居桂林

丞相宅墓

清同治《大冶县志》:“长虹堡(按即今铁山分水岭和鄂城虹口桥之间的一片地区,现属鄂城县)有丞相宅墓,其垣址皆为田,土中犹时时得砖甓,附近又有丞相圹”。

白阁老坟

河口公社的章山、五湖、龙泉下段、龙山滨湖等大队,早在清朝时代名叫白坟堡。其原因是:大冶县早年就有“一贤二仙三阁佬”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姓白的阁老,死后葬在章山大队龙泉湖上龙泉寺上手飞鹅山中。墓穴有地下室,殉葬品有童男童女,有数口装着桐油的大缸,点着万年灯。1976年冬,章山大队李朝班村建筑新农村,在飞鹅山中平整屋基,挖出石头砌的外椁,内有绿色的砖墙,发现一个大洞,下层有四个通风的小气孔,据说是白阁老的坟,就停止了挖掘,保存了这座古墓葬的遗址。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解元坟

清同治《大冶县志》载:“古塘堡(按在古塘山附近)有迹在田间,曰解元坟”。

卢尚书、姜布政、桂翰林坟

清同治《大冶县志》:“果城里相传有卢尚书、姜布政、桂翰林坟墓。子孙尚存,土人啧啧称诩。尚书、翰林,官名,自古有之。布政则明制耳。不应旧志脱略乃尔!询访未确,姑从阙疑”。

(网络配图,与文字无关)

以上均为1983年10月以前

《大冶县志》所记载的大冶古墓葬

不排除现在有新发现或新说法

大冶铜绿山“古墓群”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1982年,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进驻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对遗址周边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

2014年11月19日,第一座墓葬被发现。

2015年初,在古铜矿遗址发掘已40余年后,长期驻地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开展第二次抢救性发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队员,在四方塘冶炼遗址又有新的重大发现:相继揭露墓葬46座、炉渣堆积近300平方米、焙烧炉5座,出土随葬品百余件。

也许,你觉得这些和你没有什么关系

也许,事实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说

古墓埋着的是谜,挖出来的是宝

然而,我觉得装载的是历史

留下的都是大冶的沉淀

若有不详或差错的信息欢迎留言指导纠正

本文责任主编:格子

招聘信息

吃喝玩乐在大冶招聘!

招聘岗位:

①视频部总监

美食探店队长

③湖北周边游编辑

④市场销售总监

⑤平台运营总监

⑥城市摄影(城市、美食、人物)

薪资待遇:3000-10000元

优秀者:可晋升联合创始人

投递简历:2220169169@qq.com

联系电话:13886104710 周

我们是一个90后创业团队,永不放弃寻找最合适的优秀人才!

无论何时何地,看到了请联我们!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格子整理编辑,版权归吃喝玩乐在大冶所有,转载请联系)

法律顾问:湖北维佳律师事务所

Hash:3ec146698cc29690fb0940dcd634968647a9f692

声明:此文由 吃喝玩乐在大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