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第一街”引领爱国主义教育新潮流

中国红色第一街”引领爱国主义教育新潮流

“中国红色第一街”。

红军在列宁主义街留下的标语。

达川区委宣传部供图在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有一个始建于清顺治二十六年的古镇,全长1194米,由新场街、太平街、鲁家坪街三条主要的古街组成。古镇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留下了众多珍贵的红军标语和撼动人心的故事。古街上的二号牌坊横额正中,红军篆刻的“列宁主义街”至今仍十分醒目。这里,引领着新时代潮流,是达州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川陕渝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中国红色第一街”的美誉。

一条古街

见证红军走过的光辉历程

1933年前,四川军阀刘存厚的孔、赖、徐团先后驻扎石桥,对百姓大肆掠夺,无恶不作,当时流传着“一怕兵,二怕匪,三怕强盗,四怕税”的乡歌民谣。饱经风霜、深受痛苦的人民群众,心中盼着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日子到来。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从通江两河口入川,在通江建立川陕省苏维埃政权后,挥师南下,攻占达县(现达川区)石桥。红军的到来,点燃了劳苦大众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的激情。

石桥列宁街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南下东进的第一站,同时也是宣达战役的指挥部、营渠战役的大后方,在解放达州、反“六路围攻”和万源决战等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桥头堡”作用。列宁街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军宣传革命思想、鼓舞斗志的战斗口号,是秦巴山区川东地区劳苦大众拥护红军、支持红军、巩固赤区和军民团结、共同抗敌的历史见证。

回望历史,硝烟弥漫;红色石桥,英雄老街。踏上青石板,重走红军路,触摸红军石刻标语,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基地

吸引川渝陕游客前来打卡

红四方面军攻占石桥后,红九军、红四军、红三十军政治部先后进驻达县石桥河,他们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组建錾字队,在四座牌坊上錾刻“阶级斗争、平分土地”等38幅革命标语,“列宁主义街”便是其中之一。

红军在石桥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壮大红军队伍,完善南扩东进战略防御体系。一时间,巴河上下,军民团结,载歌载舞,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铁山东西,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宣达之战、激战火烽山、解放达城、营渠战役、万源保卫战、反“六路围攻”……红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1992年,石桥列宁主义街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数党组织、团组织到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接受红军精神的洗礼。2007年以来,当地又打造了红军文化艺术墙、红军文化陈列馆、列宁主义广场、列宁塑像、列宁公园,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陕西等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打卡。在石桥列宁主义街,还拍摄了《恰同学少年》《空房子》《红色恋情1933》等多部影视片,极大地发挥了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大影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业

Hash:03c25510007ce553782558a0181444cad8d69f82

声明:此文由 封面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