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乐都丨承载着乐都人文情怀的南山、北山!

乐都,这块天造地就的热土,从地理形势上可以分为三大块,从东到西,从老鸭峡到大峡的湟水两岸,是一条川区,也就是川水地区。

在湟水流域的这块川水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古淳民居与现代建筑相映成辉,阡陌交通与现代路网自成一体,这便是,乐都地理形成的第一板块。两边的广袤地区是山区,南边的人们习惯叫南山,广义的称为南山地区,这是第二板块。北边的自然是叫北山,也就是北山地区,这是第三板块。

南山、北山就是第二、第三板块的简称及核心。

乐都因有第一板块的川水而富饶美丽,也因有第二、第三板块的南山、北山而出名。过去,南山、北山因偏远而落后,因贫瘠而困苦,然而偏远贫瘠的南山、北山衬托着那条肥美丰腴的川水大地,补充着川水人家的殷实生活,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当然还有更为不可或缺的,就是乐都因有南山、北山而自然独特、风景奇异、文化多元、历史久远、资源丰富、五谷充足。

南山,古称雪山,当地叫照碑山,是乐都区辖境内最高山脉,自西向东,横跨南境,其第一高峰为花抱山,海拔4484米。《西宁府新志》卷5“碾伯”条下有这样的记载:“南山在县城南六十里与宁邑相连,延长数百里,各番族耕牧其间,东西积雪不消,耸出万仞之上,俨若银屏,又谓之雪山,俗称‘南山积雪’,为乐都,十二景之一也。”

山风景独一无二,南山积雪巧夺天工。每当夏天前往南山欣赏“南山积雪”,真是风景独异,一脉山高,截成两节,分属两个世界:雪线下一碧万里,草木葱葱,牛羊遍地;雪线上银装素裹,千里冰雪,万山耸出。当登临绝顶,宛如身在天宫,头顶青云飘渺,脚下冰层晶莹,侧目远眺,群山翠峰,沟壑纵横,三川烟云,乐都大地尽收眼底。

站在远方的北山观看“南山积雪”,更富有一番情趣,碧蓝的天空与郁郁葱葱的南山相连,茫茫苍苍,一条洁白的飘带挥舞在南山之巅,从西向东,像一片祥云飞向蓝天。

清朝乾隆年间,著称甘肃三吴之一的青海乐都诗人吴栻曾写诗描绘“南山积雪”:

皎洁凌空似玉山,深秋常见羽人还。

高低合处凰千叠,远近看来月一湾。

影射长天迷素鹤,光浮远水失群鹇。

堪将此地千峰雪,置向巴陵伯仲间。

登临南山绝顶,在使人感受到万山林立、百花斗艳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更令人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霸气与高大,同样会产生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满足与激动。原来宽广博大的第二板块有着如此的风景,放眼南山脚下,这里的药草林区满山松柏,碧翠如滴:这里的杨宗山间翠绿一片, 花满大地;这里的漫山遍地农田相间,麦浪滚滚。自然风景与人造景观融人一体,相互映衬,合二为一。

大石滩水库似一面镜子,映照着红山绿水的南山大地,异彩纷呈;大石滩水库像茫茫湖海,使南山板块山水相间,天海合一; 盛家峡水库似远方天 上的星星,点缀着南山这片古老而又有朝气的沃土大地。与此,不同层次的山间居住着点点人家,人居小巷与这里的一切互为交融,袅袅炊烟与蓝天白云连为一体,更使南山大地富有生命气息,自然景致与人文现象交相辉映,惟妙惟肖,“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这简直是一幅绝美的南山图画,这些景观为南山地区增益添秀美景色的同时, 那涓涓溪流,汇聚成滔滔河水,流向南山之外,进人河湟大地,滋润着乐都沃土,养育着河湟人民。

南山不仅有美景奇观,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养育着山里山外的人们。这里的雪山与泉水是大地母亲的血液,也是南山人生存的第一营养要素; 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有冬虫夏草、雪莲花党参羌活贝母等名贵中药材;南山还盛产黄金,祖祖辈辈在生活困难的时候,以挖金度日;这里有养育人们的五谷杂粮,夏天油菜花飘香,麦浪滚滚。南山人因此而满足,乐都人因此而富有。

南山还像一道屏风, 隔断从东南而来的寒风冷霜,保护着河湟谷地的生态气温,使河湟大地春色满园。

南山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南山人尽善尽美的家园,是乐都人吸取营养的土壤。

北山这个第三板块又是乐都大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与之南山,它不高耸,但却平缓:它不久远,但却流长:它不大美,但却实在。它平缓的山间土壤是人们生活的福地。进人南山,是从一条条沟而人;走向北山, 是从一条条岭翻越。一旦实现这种翻越,北山是那么广阔、那么坦荡、那么壮美。

从乐都第二板块的南山之巅遥望第三板块的北山,一座座崎岖不平的山峰之后是一块块平缓之地,这就是北山地区。远远望去,只是一条平线,然而这条山后平线下的大地广阔无垠,土地肥沃,层层梯田铺展在平线上下,户户人家居住在弯弯山道,互相依托,平缓中有陡峭,幽静中有喧腾,草木在这里无拘无束地生长,公鸡在这里肆无忌惮地叫嚣,一切生命在这里互相包容地存在着、奋斗着,并成功着。

北山地区从西向东,延绵几十千米,田间遍地,地土质肥厚,这里虽不像南山一样生长出源源不断的虫草,产出遍地开花的黄金,但是这里的每一个年头人们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务劳着这些肥沃的大地,每一年末,这里的土地上又生产出丰厚的粮食洋芋,同样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源源不断。

北山历史流长久远,文化多元,历史上辉煌与名声远扬过,著名的冰沟城遗址就在下北山芦花乡的城背后村。据《乐都县志》记载位于县城东北45千米处的冰沟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辅道所经地,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6年,设驿站,筑土城明清两代都曾驻兵防守,设驿运所。明兵备副使范瑟,世宗嘉靖三十年, 即公元1551年,在城东南7千米处修建定西关,是内地进青海的门户。冰沟城在民国12年前是繁华的小镇,有商业店铺、旅店、社学、寺庙。民国14年,即公元1925年以后,因甘青官道改行老鸦峡而废。

这里还有众多的寺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寺庙文化。北山地区有鹿角哇寺、芦花寺、红卡寺、马营寺、羊官寺、昆仑寺、九寺掌、老爷山等寺院和道观,悠久历史与多元文化使北山地区存在着另一种风景。

裸露的北山地区始终存在着一种原始的朴质与豪放, 给人们以坦荡与无私。它的风景在心内,在于实在,它平缓的山道、丰腴的土地,以及由此生产出的洋节、油菜来源源不断地送向山外,流入城镇,养育山外的人们,成为人们生命的养分,这种风景更为诱人。

北山是首歌、是一本书,是北山人的需要,是河湟人的寄托。

湟水河之南称为南山,湟水河之北谓之北山,川水地区之南是南山地区,川水地区之北是北山地区。这三大板块构成乐都自然简单的风貌。

南山高耸挺拔,北山平缓舒展;南山有一种高大的霸气与野性,北山有一种宽广的胸怀与脊梁;南山河中有金,北山土里藏银;南山人文荟萃,北山文化多元;南山的黄金虫草,富甲着一方土地,北山的洋芋油菜,抚养着百姓人家:南山像中国长城,守护着河湟谷地,北山似一位母亲, 养育着她的儿女。

这种风景鬼斧神工,这种默契完美无缺。

▋来源:文/摘选自乐都人文印象、图/乐都摄影协会

Hash:bdb8fd9f27141b6b138e52f947221ecd7b606841

声明:此文由 乐都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