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三京到四陵 一座皇家建筑群 见证一个朝代从这里崛起

关外三京到四陵 一座皇家建筑群 见证一个朝代从这里崛起

原创2021-12-22 17:00·

小时候在车站,每当听到叫着“永陵、永陵”的时候,妈妈说坐这个车就到姥姥家了。

长大一点知道永陵是一个地名,一个离姥姥家不远的地方,一个埋着皇帝老祖宗的坟墓,而现在清永陵是世界文化遗产。

赫图阿拉故城,亦称兴京,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第一个都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位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新宾清永陵

距赫图阿拉故城约7公里的清永陵,埋葬了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及努尔哈赤其它伯祖、叔祖等。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于公元1621年相继攻占了辽阳沈阳等70多个城市。此时的辽阳一直是关外的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军事的中心,整个中心位置长达2000多年。辽阳,旧称襄平,整个东北地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先有辽阳,再有沈阳”。

辽阳东京陵

努尔哈赤在攻占辽阳后,便决定迁都辽阳,举全国之力建造了东京城。此后将祖坟迁来东京陵,公元1654年,顺治将努尔哈赤祖父辈的陵墓又迁回故土赫图阿拉的永陵。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大尔差等人的陵园。

辽阳是大明王朝的关外门户,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625年,出于战略考虑努尔哈赤决定迁都沈阳,并改名为盛京,开始修建故宫,开始了沈阳作为关外乃至东北中心位置的崛起。

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另一处是北京故宫),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按照建筑的布局,故宫可以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部分。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在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也就是故宫的东路部分。中路为皇太极时期修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们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物品的场所。沈阳故宫集汉族、满族、蒙族的建筑特色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葬于福陵,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天柱山上,沈阳市民称之为东陵。孝慈高皇后、孝烈武皇后也安葬于此。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即位。即位后的皇太极面临明朝朝鲜蒙古的包围,处境十分险峻。皇太极逐步完善国家统治机构,整合八旗,施行满汉一体政策,任用汉臣,发展经济文教,并继承了父辈开疆拓土的决策四处征战。

沈阳昭陵

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皇太极在盛京天坛祭天,受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大清”。

沈阳昭陵

公元1643年,52岁的皇太极去世,葬于昭陵。昭陵位于沈阳北部北陵公园内,也称之为北陵,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皇太极去世后,六岁的福临即位,叔父多尔衮摄政,公元1644年,多尔衮攻占燕京(今北京),随后迁都北京。多尔衮死后,十三岁的福临亲政,是清军入关后的首位皇帝,即顺治皇帝。

沈阳昭陵

沈阳昭陵

至此,沈阳故宫就成为了“陪都宫殿”,康熙、乾隆等皇帝“东巡”时的居所。作为大清帝国的发祥地及发展壮大的大本营,关外三陵及故宫是最好的见证,也是今天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清朝初期的历史,寻找一个朝代的更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史料,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馥郁酒鬼 守护世遗”。

沈阳昭陵

#让世遗活起来#,让我们在这些珍贵的遗产中发现中国的强大,大清帝国曾经的国土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吸取经验教训,让今天的祖国更加的强大。

Hash:4276a26d418d0a4bad5b1819618ca56a761017bb

声明:此文由 游者日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