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千年辽代古塔的前世今生(附视频)

辽塔视频欣赏

辽朝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由当时的契丹族人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辽代笃信佛教,尤其是后期对佛教的崇信更是达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修建了为数众多的寺院和佛塔。到今天,当时修建的木构寺院多已不存,仅在山西河北辽宁、几个省份有少量遗构,但却留下了很多的佛塔。

现存辽代佛塔除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外,基本都为砖塔,且具有相对比较统一的形制。辽代砖塔不仅体量巨大、结构严谨,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而且各部分区分明确,砌筑严丝合缝,大都具有较为统一的形制,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整体形态。除此之外辽塔上还有很多精美的砖雕纹饰以及砖雕佛像都体现出极高的雕刻水准。

辽宁辽塔以其高超的营造技术水平,在中国佛塔营造史中独树一帜,其技术水平达到了中国砖石密檐塔营造的顶峰。后世再也没有任何时期营造过如此数量众多技术高超的密檐式佛塔。

锦州文化”耗时五年时间,对我市仅存的五处辽代古塔先后进行了多次拍摄,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今天就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视角走进千年辽代古塔()

锦州大广济寺塔

锦州大广济寺塔,原名八方镇餮浮图——无垢净光舍利塔,也称白塔、舍利塔,始建于辽清宁三年(1057)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原高六十三米,存高五十七米,1996年按原貌进行全面维修后,塔高71.25米。广济寺古塔体量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也是锦州古城的标志。早年“古塔昏鸦”成为锦州著名的八景之一。今被评为新十佳景之一“古塔朝晖”。此塔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塔与广济寺合称广济寺古建筑群,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镇崇兴寺双塔

崇兴寺双塔位于医巫闾山东麓北镇市区东北隅,据有关考证,从塔的结构和风格看,应属辽代中晚期的遗物,是中国辽代密檐式砖塔的重要实例。塔因崇兴寺而得名,寺在“文革”期间被毁,后被修复。双塔位于寺南,东西相望,形制相同,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因外形别致,秀丽挺拔,被誉为“禅塔双标”。西塔的中部还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兴寺塔记》小石碑。1963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县广胜寺塔

广胜寺塔位于古城义县城内,建于辽开泰年间(公元1020年),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早期称为嘉福寺白塔,因清代塔下有嘉福寺而得名,日伪时期嘉福寺被毁,只留该塔独存。1988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在加固复原修缮工程结束后,晋升为古塔类别国家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县辽代八塔

位于义县城南八塔山,八座辽代建筑的砖塔分别伫立在酷似飞腾的龙形山上八个凸起的山峰上,据考证,八塔子建筑年代和奉国寺建造年代一致(公元1020年),是辽圣宗帝为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而建,是中国唯一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的塔林,实属是世间稀有。

凌海市班吉塔

班吉塔位于凌海市班吉塔镇西隅盘古山脚下的小凌河畔,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俗称“斑鸠塔”,又名“半截塔”。班吉塔为八角七级实心密檐式花塔,具有典型辽代建筑风格,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几座辽代花塔之一。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塔后记

以上五处为锦州仅存比较完整的辽代古塔、历经明清多次修建、特别是现代对古塔的保护和重新整修才得以完好保存。位于北镇地区的刘河沿南山塔遗址、元觉寺塔遗址;义县地区的塔子沟遗址、梁家塔遗址;黑山地区的望平塔遗址等五处辽代建塔,早已经消失。据文物部门整理发现,辽塔在历朝历代、近代、遭到了自然及人为不同程度的破坏、仅存有极其少量的残片、塔基、砖、瓦等遗物。

千年辽塔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文物,从你我做起!

图文/文化锦州(原创图文 版权所有)

封面摄影/樊洪波

责任主编/张佳鹏

Hash:f420f81f3657ca4d7e20ef82d5a78a752f59c92b

声明:此文由 锦州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