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钢厂变脸 300亩旧厂房打造创意产业孵化园

特钢旧厂房

老厂区隧道

创意产业孵化园效果图

乘坐一号线来到双碑站,透过地铁车厢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高高的烟囱、空旷的老厂房以及锈迹斑斑的铁窗……很多外地游客和刚到大学城的新生都会问: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是重庆特钢厂旧址,这个集聚着几代人特殊情感的工厂,从未真正从重庆人心里离去。

曾经为洲际导弹生产用钢

1934年,时任四川省主席刘湘以善后督办名义接手,陆续将机器设备从上海运来,把重庆电力炼钢厂厂址从南岸苏家坝铜元局迁到双碑,1935年动工兴建,是西南地区最早建设的钢铁企业。1935年1月,该厂由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接管,成立军政部兵工署重庆炼钢厂筹备处。

沙坪坝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37年该厂炼出西南地区第一批电炉钢,1939年7月1日定名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为中国军队提供军用钢材,解决了中国产钨而不能生产钨钢的难题。该厂生产大量飞机炸弹、手榴弹、掷弹筒以及轻武器,为抗战前线提供武器。

1940年至1941年间日军对该厂狂轰滥炸,工人们一边扩建一边生产,年产钢最高4000多吨。目前,厂区内保存有抗战时期厂房1处,抗战时期隧道1处。“还保存有日本作为战败国赔付给中国的空气压缩机、苏联援助的冷拉机等各类大型机器。”沙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晚报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主要生产特种钢材。1979-1985年研制新产品1491项,为国防尖端科技发展试制洲际导弹、通讯卫星、核潜艇和航天工业用钢材,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

新人喜欢来这里拍婚纱

除抗战时期厂房外,目前厂区内还保存有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厂房3处,一五时期(1953-1957)厂房3处,大跃进时期(1958一1960)厂房8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厂房2处,文革时期厂房2处。

据介绍,这些各个时期的厂房建筑及各类机械设备,是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历史与文物价值。天气好时,这里总有美丽新娘出现,各色厂房吸引不少婚纱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沙区井双新城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约300亩特钢厂废旧厂房将精心打造,布局创意产业、文化演艺、创客空间等业态,沙区与深圳华强已签订初步框架协议。

景点公园点缀新沙滨

石井坡至双碑地区,紧靠嘉陵江。曾经的重庆特钢厂废旧厂房外,一条新沙滨路正在抓紧修建中。去年底,磁井段滨江路一期沙滨路高家花园大桥至磁器口段开工修建,二期工程年内开工。

“二期为磁器口滨江路至双碑大桥段,全长约2公里。”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期为双碑大桥至礼嘉大桥,全长约8公里。新沙滨路沿线串起高家花园大桥、双碑大桥、大竹林大桥(规划)、礼嘉大桥(规划)四座跨江大桥,缓解核心区交通压力。

嘉陵江磁井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将构筑一条集交通防洪、文化休闲、全民健康、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景观绿道。按照设计方案,沙滨路磁井段将打造八大景点(磁器口、巴渝老街、特钢1935、景观楼阁、人行栈道、游艇码头、井口古镇等)和五大公园(凤凰溪公园、特钢滨江绿化公园、挂榜山公园、南溪口公园、滨江绿化公园)。

设计方案显示,为了有利于特钢厂商业中心打造,在滨江路以下形成商业、休闲、娱乐亲水为一体观江平台,设置生态咖啡屋,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配套服务。

在挂榜山公园路段,沙滨路向地块内侧偏移,以隧道形式下穿挂榜山公园,将挂榜山公园防洪堤、江岸融为一体,拓展公园空间,提升公园品质。在井口南溪口路段,滨江路以桥梁的形式跨越南溪口,结合南溪口周边地形,打造别具特色景观风貌。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周小平

来源: 重庆晚报 转自:新华

Hash:22da7448829d3e2ec636c81dd351c44212e080ed

声明:此文由 华夏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