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偏僻村落竟藏有一445岁高龄的家族祠堂,近万名族人“齐”心保护

河北新闻网讯(曾佳)大曲堤村,距市区40公里,处于蠡县高阳县的交界处,齐氏家祠伫立在这个较为偏僻的乡村,风雨飘摇中已过445载。这座看似古老甚至有些破旧的家族祠堂实际上大有来头,齐氏族人为了让这所家族祠堂重振雄风,正在行动着。齐红是蠡县齐氏家族始祖齐盖公58世孙女,也是负责处理家祠内外事宜的核心人物。

小村齐公祠飘摇度过445载

保定南方向的高阳、蠡县交界处的大曲堤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汉贤齐公祠,又称齐氏家祠,距今已有445年的历史。齐氏家祠原占地面积8.6亩,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

据齐氏族人介绍,汉贤齐公祠的历史向前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是为彰显西汉大将军、险渎侯、关内侯,兼河北道最高行政长官齐盖而钦命修建,世代享受祭祀。齐氏族人的始祖齐盖公早在西汉年间就建有齐盖墓,齐盖墓的遗址位于蠡县境内的五坊村。大曲堤村的原驻村民就是从五坊村迁过来的。而现在的大曲堤村里就有三分之二的齐姓人。

齐氏族人称,在特殊时期,齐氏家祠里的所有器物被砸毁、盗走,院内门楼和大门外的建筑被砸掉拆掉,将仅剩的几间空房改做织布厂织。只有正殿上方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题赠的匾额“齐氏家祠”,左右两侧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题匾 “泽流东海”与民国政府司法院长居正题匾 “庄严肃穆”这三块牌匾被几位齐氏族人冒着生命风险保存了下来。

虽然在战乱和特殊时期,齐氏家祠受到一些毁损,但是它仍然保持了建筑主体的基本完整,这在华北地区已属罕见。2001年,“齐盖墓”和“汉贤齐公祠”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文物局确立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月底,实地走访这座百年家祠后,记者发现祠堂内正殿与东西配殿的房檐、房顶都已经十分破旧。由于年代久远,正殿房梁及房檐上的彩漆也已经变得斑驳。正殿门前的木头柱子从底部开始已有裂开痕迹,裂痕一直延续到柱子的半腰处。正殿内塑有齐公坐像一尊,左右两侧的墙壁上是反映齐盖事迹功业的壁画,壁画连同墙皮大面积脱落。正殿屋顶上摆放着四五排砖头,下面压着一块儿与房顶面积大小一样的布匹。

齐氏后人不遗余力 齐心保护

齐氏家祠虽为省级文物单位,但事实上一直没有得到过完整的修缮。2015年时齐氏族人在宗族内曾发起过一次大规模的募捐,捐款共计20余万元。这些钱正是族人们用来做抢救性质的修缮工作的。

“2015年的时候我们对已经出现破漏的东西配殿的屋顶进行了翻修,2018年初春我们对漏雨已经很严重的正殿进行了遮盖和加固,并且对房顶已经垮塌的东西耳房进行了翻盖。”齐红介绍,针对家祠内部出现的房顶漏雨、房梁老化等问题,族人目前只能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抢救性的措施,比如雨季来临之前,垒些墩子来加固,在房梁弯了的地方、快塌的地方用木头把它支撑上。

“家祠内的东西配殿的房梁已经塌过一次了,我们家里人用木头把它撑起来了。”齐氏家族现任族长齐大维称,他们对家祠内部分老化严重的地方没有选择重建,而是选择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齐大维说“无论如何,不能让家祠倒了。”

“家祠毕竟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了,我们族人现在对家祠的修缮并不是专业的,所以我们目前最需要的还是来自来自政府部门的专业修缮。”齐红从2012年以来一直在参与家祠内部的诸多事宜,从2015年开始正式担起祠堂外联的重任。三年以来,齐红一直在联络修缮齐氏祠堂的事情,光是跑外联这件事,到现在为止齐红的个人花销已经高达十几万元。

除了对家祠建筑本身的保护,齐氏族人还一直致力于保护家族的文化、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

“我曾拜访过我们家族内的许多老人,向他们打听家族内先辈们的故事,之后我发现了家祠里面有太多优秀的先辈,这些先辈身上值得宣扬、值得传承的东西有太多了,我如果不把这些祖上传下来的优秀的家风家教传出去,我都对不起齐家的先辈们。”齐红说,齐氏族人一直以来都在搜集祖先们的事迹,一直在整理着家族内流传下来的各种史料、文献,他们从未停止过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先辈为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家风家教大讲堂吸引2000族人村民

蠡县南庄镇五坊村有一座建于金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的碑石。碑石上的字迹多损毁,已经模糊不清。“在公元1200年之前就有了这个碑,齐建是我们的先辈,他的事迹是齐家家风家教的一个体现,我们的先辈身上就具有这样乐善好施,心系苍生的品质,作为他的后人,我们要将这样的传统延续下来。”齐氏族人告诉记者,碑文主要是讲,当时村子里闹水灾,官府不作为,灾民无以为生,于是齐建以身作则,邀约周边有财力之人一同开仓放粮,接济穷人。灾民听说有人乐善好施便都涌了过来,后来水灾过后,乡民为了纪念齐建,便为他立了碑石,供后人永世颂扬。

在当代,齐氏族人也一直延续着先辈的优良传统。5月19日是齐氏家祠第八期文化传承大讲堂开办的日子,上午还不到9时,家祠的门口和院子里就聚满了村民。大曲堤村的村长齐自彬热情地告诉记者,每年的清明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齐氏族人都会在家祠内开办讲堂,进行家风家教传承,面向齐氏族人也面向村民们。正赶上农忙之时,所以这届文化传承大讲堂比以往人数少了些,“往期我们在家祠内开办这个家风家教大讲堂,光是齐氏族人就有近2000人参加,再加上些周边村民,那人可是太多。”齐红称,往年的大讲堂办完以后,家族人还会办一个大型聚餐,有不少村民也会加入进来。

让传统文化脉络的根深扎于村落里

农村得以延续的文化会使人们“难忘”乡愁,不忘家乡。农村是最纯朴、最原始的地方,也是最适合传统文化“常住”的地方。一份特殊的文化可以令一个村落别具一格。

齐氏家祠的存在便是让蠡县大曲堤村显得“特殊”的重要原因。齐氏族人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梦想:除了让家族文化走出大曲堤村被更多人认知之外,齐氏族人更希望这一条承载着传统文化脉络的根,能够深扎于蠡县大曲堤村这个村落里,因为这里是齐氏家族文化、历史的起源。

“现在齐氏家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知名度也日渐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齐姓人来寻根求源、认祖归宗。”齐红告诉记者,他们有齐氏家谱,由家族内的专人保管。齐氏族人设想,将家谱恢复完整,找到之前遗失的支谱,目的也是方便许多因为客观因素流落他乡的齐氏族人回家祭祖。“只要家祠在,历史就在,文化就在,齐氏就在。所以我们更要将家祠保护好,让这条连接着全国各地齐家人的“血脉”不断流。”

此外,一直以来,农村的经济、文化等方面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大曲堤村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现状,齐红等齐氏族人一直在沿着齐氏先辈的足迹,朝着振兴农村的文化教育方向努力着。齐氏先辈,清末民初北京学界的泰斗齐树楷曾经放弃仕途,走上教育兴国之路。创办有“天津私立法政学校”、天津觉民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北京八中的前身四存中学等多所学校。现在,齐红等齐氏族人也一直没有忘记先辈教育兴国的理念,他们设想在大曲堤村内设立一所小学,以传授国学教育为主,一方面改变乡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是延续传统文化的创新之举。

齐树楷

Hash:92d1868b46e8891a796ad025647141e0cfc23024

声明:此文由 报保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