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围屋 ——鲜为人知的极具明清特色的​客家围屋

坐落在平南县镇隆镇富藏金鸡屯的客家围屋,是客家围屋中最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围龙屋。

围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而镇隆镇富藏金鸡屯围屋就是修建于 清朝光绪年间,至今仍保存得极其完整、极具明清特色的客家围屋。

金鸡围屋古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并且所有的建筑都连成一片,100多个门口相互连通,对于不熟悉的人进去有点像走迷宫的意思。

金鸡围屋分成两个部分。主体部分是金鸡屯的祖先张志逑在清朝光绪年间搬迁至此所建的 “三堂两横一围龙”。

后来张志逑的长房张杰才再扩建,形成如今的 “五堂两横双围龙”之势。

金鸡围屋的设计十分巧妙。整个建筑群依靠斜坡而建,前低后高,跟很多祠堂一样,前面也有一个池塘,所有的雨水都流进池塘,寓为藏风聚气、招财旺运之意。

整个建筑的构造也是十分巧妙。地基和重要的垒墙部分都是用青砖或青石板修葺,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就用土砖建造。这样既能节省材料,也能牢固。所以金鸡围屋这么多年来只是修理屋顶的瓦片,砖墙从来不用修理。

当地的常住的客家居民——客家人。

何为客家人?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广东福建江西香港新界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也立为“客籍”,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何为客家围屋?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当地人文风俗的见证者——金鸡围屋祠堂。

金鸡围屋作为 金鸡屯人的祠堂,是婚丧嫁娶都必须经过的场所。

新生儿在这里赐名,告知祖先;嫁出去女儿从这里走出去,流下几滴不舍的泪水;娶进门的媳妇是从这里走进家门,从此就是金鸡屯的人;而离去的人,也是从这里出去,选一方水土,成一堆黄土,落叶归根。

金鸡围屋见证了太多金鸡屯人的喜怒哀乐,也许她已经波澜不惊,也许她也在叹息,也在微笑。

在金鸡围屋随处可见的历史印记,述说着那一段段历史的峥嵘岁月。大跃进时留下的口号标语;以及在金鸡屯老人口中已经消失了的抗日战争时留下来的炮楼。这些历史,现在只能从有限的老人口中知道,还有金鸡围屋留下的痕迹。

客家围屋作为古建筑金鸡围屋的确不算年代久远,但却是保存得如此完整。它的建起意味着这个自然村落的形成,它的历史跟这个村落一样悠久。

在差不多200年来她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自己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出生、成长、出去、又回来,或者没有回来。

她都只是慈祥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记录着时光,也静静地忍受着时光的侵蚀。

客家人的祖先自称为“客”,是客家围屋让客家人知道何为故乡、何为乡愁、何为家国。

金鸡围屋跟许多民间古建筑一样,金鸡围屋也正面临着建筑老化、风雨侵蚀,而无组织统一修理保护等问题。如今金鸡围屋的周边早已建起一栋栋混凝土楼房,围屋里早已没人居住。金鸡屯的村民们也只是对祠堂的建筑稍加修理。

在历史长河更迭中它或许不久的将来金鸡围屋不再如此的完整,或许我们也可以做点什么,可以更好……

————或许保存她最好的方式是让更多的人亲眼目睹,并保存在脑海中。

欢迎喜欢人文历史建筑的客人前往一睹风采!

平南网“魅力平南”系列是平南网原创栏目。看平南最美风景,讲述平南各地最美的“故事”。

Hash:a76b76eaab03d2893ac092e69c6f0b08c148fac2

声明:此文由 平南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