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井

旧社会,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用水全部要靠人力向大自然索取。老话儿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河流的地区,人们不仅仅要靠它带来经济利益,吃水一般也是直接从河里取,当然那会儿没这么多工业污染。那没有河的地方怎么办呢?比如北京。一方面说北京是城市,又不像江南水乡有河流穿城而过,城中有的只是护城河、玉河、什刹海……,但那都是人工河(湖);另一方面,其实北京也不是没有河,最著名的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可是永定河位于西郊,不能全城的老百姓都去永定河挑水吧?

老北京的百姓吃水只能靠打井。北京的街巷的形成,原本与井有关,在元大都建设的时候,人们多是依井而居,哪里能打出水,就在附近安家,据说北京的胡同,就是根据蒙语“忽洞格”音译而来,而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水井。另外还有传说,说北京城的水井大都是苦水井,水质不好,而且非常难喝,北京人喜欢喝茉莉花茶,便是因为茉莉花茶的香气能够掩盖井水的苦涩。但是没有办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再难喝也得忍着。那么北京就没有甜水井吗?当然有,著名的王府井就有一口甜水井。

但是王府井的出名,并不完全是因为这口井,而是因为它的繁华热闹。真正出名的井在皇宫里。说起故宫里有名的井,可能会有朋友首先想到珍妃井,不过它和王府井一样,不是因为井水而出名,而是因为珍妃死在这口井里。咱们今天要说的,是故宫里因为井水甘甜而极富盛名的一口井,名为“大庖井”。封建社会的皇帝,您再高贵,再九五之尊,您也跟普通人一样,得喝水,所以皇宫里也需要打井。

而且过去的人几乎都是有神论者,人们信奉世间万物皆由神造(包括人),所以就有了很多司物之神,比如山神、水神、门神,就连家里烧火做饭的灶台都有灶神,水井自然也不例外,有井神,您看西游记乌鸡国那集,井底还有龙王呢。既然有神,那就需要祭拜,民间要祭,皇宫里也要祭,不过民间祭灶是腊月二十三,而皇宫里是孟夏祀灶,也就是初夏,农历四月。那么祀井呢,是在孟冬,即初冬,阴历十月。明代,宫中祭灶、祀井都是在文华殿进行。而到了清代,顺治八年定下制度,每年十月祭“司井之神”,就在这口大庖井前。

刚才咱说了,老北京多苦水,作为皇帝不愿意像老百姓一样“委曲求全”,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让人从京西玉泉山往宫里送泉水,供他们享用。特别是乾隆,这人好大喜功,爱讲排场,据说他每泡茶天必须要用玉泉水,还将玉泉封为天下第一泉(有这个称号的挺多,像什么济南突泉峨眉玉液泉等等)。除了玉泉山的泉水之外,北京城最好喝的水,就要数大庖井的井水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是这口井下的水脉跟别的井走的不是一路还是怎么着?反正大庖井打上来的水甘甜可口、水质极佳,口感特别像玉泉水。乾隆皇帝喝的玉泉水接济不上了,就用大庖井水代替。既然玉泉已经是天下第一泉了,那大庖井只能是天下第二井了,于是老北京流传着“玉泉第一,大庖第二”之说。

这么重要的一口井,待遇自然与其他井不同,上有方亭覆盖,顶为盔顶漏空,是皇宫中最大的井亭。当然了,甭管是第一还是第二,反正过去的老百姓是喝不上,也就落这么一说。据说该井至今仍保存完好,而且井水仍未干涸。而当年的紫禁城已经变成了故宫,向游人开放了,我们看看这井什么样总行吧?够呛,估计见过大庖井的人不多。说了这么半天,这天下第二井到底在哪儿呢?就在过去皇宫的传心殿院内。传心殿是老北京九坛八庙之一,是清朝皇帝御“经筵”前,行祭告礼的地方,就在文华殿旁边儿,可是如今这里是故宫的非开放区,游人是进不去的,要不怎么说这天下第二井咱只能听说、看不见呢!

注: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Hash:919f0216d66680c641afdf0a22c645d7e251386e

声明:此文由 老北京四九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