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园林看点:源于尧舜,契合中国园林史的整个发展脉络

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古代园林造园思想肇始于秦汉时期,转折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两宋,成熟于明清。中国传统园林经历了历朝历代不断地演化和发展以及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融合交流,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个主要园林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宗祠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陵墓园林等园林类型。商丘是我国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名人官宦,富商巨贾众多,园林创作条件成熟,传统园林形成了一定的地域和时代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古代园林体系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夏商周时期

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族。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以“商”作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商丘是商文明的诞生地,境内有许多文化遗址,有李庄遗址、王油坊遗址、孟庄遗址、李岗遗址、魏固堆遗址等(靳松安 2005)。西周初年,周公旦将帝辛庶兄微子分封到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宋国国都(宋国故城)即在商丘一带,地处古睢水北岸,城址外圆内方,内城设六门,有护城堤、护城湖、护城墙三部分构成,最外面有一圈护城堤,护城堤呈圆形,护城湖分布在内城外围;周长 12985 米,占地面积 10.2 平方千米,距地表最浅处不到1 米。这个时期的园林形式主要台为主,现今商丘境内仍有不少高台遗迹,如阏伯台、造律台、三陵台、青陵台、襄公台等。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商丘属砀郡。西汉高祖五年,改称梁国,属豫州。秦汉时期,早期的“囿”到开始向“苑”发展,“苑”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帝王们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许多寝宫殿宇生活设施,日趋专门化,还大量种植了各种珍稀观赏植物、设置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

西汉梁园内有大量的宫殿建筑群,设置了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鹜池、鹤洲、凫渚等各种圈养珍禽异兽的场所,并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草,珍贵花木。不过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尚处于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建筑布局和植物种植,并无人工刻意地规划与设计,仍较多地带有自然狩猎趣味,总体来看仍处于古典园林自然发展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期,这个时期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勃兴,儒释道相互影响和借鉴,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这一时期的造园思想受其影响,园林艺术开始向着自然山水园的方向发展,以亭台楼榭等建筑建筑为主,种植花木,圈养鸟兽,追摹自然山水。不再追求规整的规划布局形式,继承和发展了皇家宫苑中山水的处理手法,山水成为园林的骨架,建筑、植物、山水等园林要素结合在一起,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佛寺园林开始大量兴起,商丘的清凉寺即始建于这个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极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打破了长期的官员世袭制度,书院开始兴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高度发展,此时的商丘地区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人口众多,商业繁荣,为造园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佛教在唐代中期发展繁荣,佛寺园林遍布各地,商丘地区的佛寺园林多始建于此时,如商丘开元寺灵台寺、民权白云寺睢县乾明寺等。唐末由盛而衰,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时的两次灭佛运动使当时的寺观受到极大的破坏。唐至德二载,安史之乱叛军攻打睢阳城,张巡与许远等人死守睢阳城十个月之久,阻止了叛军南下江淮,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但战争的破坏给商丘地区的传统园林带来很大的破坏。当时人民为纪念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建立了六忠祠,即今天商丘南湖畔的张巡祠。

两宋时期

中国园林在两宋时期进入到了成熟期。两宋时期由于重文抑武等原因军事上相对被动,但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方面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产生了大量私家园林。两宋时期出现了大批与园林相关的著作,如李诫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已臻成熟。李格非所著《洛阳名园记》收录了大量北宋时期洛阳的私家园林,对各个园林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等园林景观都有详细记载。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记载了两宋时期洛阳一带园林花木尤其是牡丹品种与栽植方法的著作,还有像《牡丹谱》、《梅谱》、《兰谱》等。

两宋时期,文人山水画高度成熟,文学内容也以描写山水意境为主,还出现了专门的园记题材,再加上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商业繁荣重文抑武,这些要素都将两宋时期园林建设推向了高潮。书院制度在这个时期正式形成,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即建于此时,与当时的登封嵩阳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合称北宋四大书院。睢县的圣寿寺塔,民权双塔永城崇法寺塔也都建于两宋时期。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是继两宋成熟期后的第二个园林成熟期,继承和发扬了两宋以来的优秀成果。尤其是明清时期园林的规模和数量,造园的普及程度及造园的理论都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清工部颁布了《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使建筑技术更加规范化。明清时期制砖业发达,砖瓦的生产量大增,地方建筑也开始大量使用砖瓦。商丘地区明清两朝所遗存的私家宅院多为砖木结构,如袁家山,侯恂尚书府,穆氏四合院陈家大院任家大院等。

商丘地区尽管也出现了文人造园的私家园林,如清康熙年间吏部尚书宋荦的西陂别墅,但由于年代久远,园林实物没有保存下来,我们能只能从清初学者朱彝尊的《游西陂记》和王翚的《西陂六景图》中去推测和了解当时的造园情况。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Hash:a3e30dc809bee10d556921614bf4577eeca00cd7

声明:此文由 小周周有话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