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山里的神秘地下村庄,120元造10个房,游客感叹:这也太神奇了

图文|沐橙籽

河南三门峡的庙上村有位80多岁的老人,名叫张巷丁,他在1970年,也就是五十年前,花了120元亲手建造了10孔窑,据他说,这里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祖孙三代都住在院子里,而他则在这里住了一辈子。

我们从空中俯瞰,会发现一个个四四方方,像窗户一样,不知从哪里能进入,当地人形容“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种奇特的传统民居古建筑,就是【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就如字面上的意思,“地坑院”的房子都是建在地下,一个个像坑一样。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北方四合院大家并不陌生,地坑院被中国北方人亲切称之为“地下四合院”。

据统计,我国北方目前有100多个这样的地下村落,其中多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陕西的部分地区,最早的院子已有200多年历史,能住6代人,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

光听不过瘾,我们一行人从三门峡市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抵达距市区11公里,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来一睹这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下古民居建筑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它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一个人挖个2-3年,能让几代人住上百余年。地坑院挡风隔音、防震抗震,冬季窑内温度在10℃以上,夏天保持在20℃左右,当地人称它“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地坑院属于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史演变的实物见证。最早追溯到6000年的仰韶文化,像西黄土撼地区的人类居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仰韶文化的特征,一是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二是民居均为圆形或方形的地坑式窝棚。这些地坑式村落,都有台阶供上下,而这些台阶不仅有直坡式,还有沿坑壁螺旋上升式,这可能就是地坑院的雏形。

如今在陕县庙底沟以及陕塬上的小南塬、庙上村、人马寨、窑头等遗址有许多仰韶文化遗存。

据记载4000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陕塬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诗经》中称“陶复陶穴”。

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地坑院这种民居,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状况应运而生的,过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差,根本没有钱去建造房屋,那时候人少地多,在豫西地区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老百姓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是力气,很多土地长期荒芜,在荒地上凭力气挖个坑院居住,虽然费力大,耗时长,但却几乎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工程材料,更不需要花什么钱。于是,挖一方地坑院就成为人们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

地坑院如何建造的?

一般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边长为10-12m,深6-7m的方形深坑,然后才能继续建造。整个过程需要约2-3年才能完成,主要概括为四个步骤:“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与北方的四合院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地坑院的各个窑洞也有主次之分,按照主窑所在的方位,将周边的窑洞分别称之为“东震宅”、“南离宅”、“西兑宅”、“北坎宅”。同时,根据窑洞的不同功用,也会分为主窑、客窑、厨窑。

人们如何出入“地坑院”的?

走在地面上,我们不难发现,一般在窑院的一角,有一个弯道,人们就是由此进出地坑院的。

上图就是出入口从外面看到的情形。人们从弯道进入地坑院,宛如走入地下迷宫,对于我们这样长期生活在地上的人们来说,绝对是一回别有特色的体验。

人们是如何解决排水问题?

每逢夏季大雨连连,住在地坑院里,有两种方法解决排水,一是在地坑的边上会建成房顶散水坡的模样,避免雨水流入坑内;二是在地坑院中间有旱井,约4-5米深,雨水多了,会渗透到里面,这也称为渗坑,专门用于排水。

人们如何在地坑院里解决温饱问题?

不得不提一种新的发明:穿山灶,也称过山灶,是地坑院独有的。形状非常奇特,一火多灶,炉灶串成一排。

灶台是斜坡状呈递增向上,里面的灶心是相通的,因热气往上,依次开了九个灶孔。由于温度会逐渐减弱,所放置的九个锅,也因火力不同,烹饪的功能也各有区别,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余下依次为炖、闷、保温等功能。

穿山灶极大的利用了热能,非常节能,九个锅同时烹饪非常高效,当地的特色美食十碗席”就是用它做,最为地道。别看它外观粗朴,但结构巧妙,功能强大,充满了地坑院人的生活智慧。

除了穿山灶,冬季,窑洞内还用土坯垒成火炕,抵御寒冷。并分别设置厨房、粮仓、鸡舍、牛棚等,可让人畜共居。有一种拐窑的发明,使得人们走在里面犹如步入迷宫,它就是窑洞内还可以再挖小窑洞,用于储藏杂物或用于窑洞与窑洞之间相连的通道

从上面看,窑洞的外观和地上的瓦房,其实差不多,都是用青砖发旋砌筑,这种建筑方式很科学。

从里面看,外观与地面上建筑相差无几。但因在地下,需要增加采光,当地人将窗户采用木花格加窗纸的结构。中间的院子,则会按照自家的喜好进行布置。

在陕州地坑院你会发现,这里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组成,每个地坑院有不同的主题。有未经开发最原始的地坑院,也有从各个方面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的地坑院。

这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有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砚之一,被皇宫列为贡品的陕州澄泥砚...坑院内展示的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de 陕州剪纸、锣鼓书、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体验互动性强,饱含了这里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境界。

位于河南省陕县“地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是中国民间建筑史上的奇迹,令不少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沿着陕塬的黄土寻找失落的地下古村落,使地坑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Hash:ea2d98971871c95b5cd2587f69b39153f5650cfb

声明:此文由 沐橙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