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传承千年的斯里兰卡佛教

斯里兰卡佛教属于南传上座部,相传公元前3世纪,为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Mahinda)等所传入。由于其经典都用巴利语传承,故近代又常称其为巴利语系佛教,已有千年历史。斯里兰卡全国有佛教徒13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9%。寺庙6500多座,僧人3万多人。佛教团体很多。斯里兰卡实行政教分离,佛教的影响最大。现行宪法规定,应给佛教以优先地位。主要政党,包括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政党都有自己的佛教僧侣组织。一些僧侣还组建了自己的政党。有的僧人直接参加议会选举,并当选为议员。

斯里兰卡,古名锡兰,依梵文称作僧伽罗、新哈腊,意译狮子,所以中国古代都称之为狮子国。一八〇二年称英属锡兰,坎底国王时代末期的一八一五年,英国迫使斯里.维克拉马.拉加新哈(狮子王)退位。一九四八年独立,一九七二年复名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印度东南方印度洋上的岛国,是世界第二十四大岛,形似珍珠、泪滴、芒果或梨,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之一。本岛人口混杂,宗教众多,语言分歧,一九五〇年以后,人口迅速增加,二〇〇三年,全国人口为二千〇四十万人。佛教在印度广泛传播以后,西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把佛教传入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国王天爱帝须受摩哂陀影响而信奉佛教。随着佛教在印度衰落,斯里兰卡却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在斯里兰卡,佛教对政治、文学艺术建筑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为迎请摩哂陀到斯里兰卡传教,国王提婆南毗耶∙帝沙曾在首都阿努拉达普拉(Arnuradhapura)兴建“大寺”(Mahāvihāra)。当时,这是上座部佛教的唯一中心。摩哂陀在此创建了大寺派。公元前28年,伐多枷摩尼∙阿巴耶王再度嗣位,为报答摩诃帝沙长老在他流亡期间给予的帮助,特在无畏山新建一座寺庙,作为摩诃帝沙的传教据点,摩诃帝沙遂与印度僧人法喜同建无畏山寺派(又名接喜派)。4世纪时,萨伽利长老又于祗多林寺创建祗多林寺派,亦称南寺派。约在5世纪前期,上述三派并行。6世纪末阿枷普提王统治时期,由于王室对大寺派的扶植,使一度濒于衰亡的大寺派的势力再度复兴,其余两派均隶属于大寺派。

波隆纳鲁沃最精彩的应该是石雕,因为各种原因,巨大的佛像、宫殿被破坏严重,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残存的部分来想象过往的美妙。真想就坐在那些精美的石雕旁边,伴着夕阳,看着雕像上的颜色随着时间变幻,想象着这里千百年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与传承千年的信仰相伴。

7世纪初,达多优婆帝沙一世及其继承者伽叶二世统治时期,适值玄奘游学印度。玄奘根据在南印度的听闻,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当时斯里兰卡国王不信佛法,破坏佛像、寺塔,有300多名高僧逃往印度等情节。根据中国史籍记载,8世纪上半叶,斯里兰卡曾一度崇奉大乘,密教尤盛。当时赴华的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曾在斯里兰卡弘传密法;其弟子不空也在斯里兰卡从他和普贤阿阇梨等学习密法。密教不但受到王室的支持,在民间也普遍流行。10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已奄奄一患,连举行正式佛事仪式所需的额定比丘数也难以凑足。

11世纪下半叶,维阇耶巴忽王即位,遣使去缅甸,迎请精通三藏的持戒高僧来斯里兰卡重建上座部佛教。此后,其他派别逐渐销声匿迹。但由于内忧外患频仍,从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斯里兰卡王位为外族占据,首都被毁,佛教也连同受到破坏。直到1395年维阇罗巴忽二世时,僧王达摩揭谛二世主持召开佛教教团会议,上座部佛教才再次出现新局面。但是,1506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入侵,他们在推行基督教的同时,打击佛教,很多寺庙被毁,僧徒被迫改宗。1592年即位的维摩罗达磨苏里耶王,不得不先后两次迎请缅甸佛教长老,来斯里兰卡复兴上座部佛教。嗣后继位的室利维阇耶罗阇辛哈王又从缅甸的北古、阿拉干和暹罗(今泰国)的阿尤恰迎请佛法。暹罗送来了斯里兰卡所没有的佛典、佛像,派遣了很多长老前来授戒,使上座部佛教逐渐得到复兴。

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借缅甸和暹罗之力得以复兴后,分为三派:1、罗曼那派,即11世纪从缅甸迎请的佛教长老所建的系统。2、暹罗派,也称优婆哩派,为18世纪从暹罗迎请的系统。3、阿摩罗普罗派,为一部分斯里兰卡在家佛教徒因社会地位较低,本国僧人不愿给予授戒,而于1802年去缅甸的罗摩罗睺罗,从当地长老受戒后返回的系统。三派在教理上无甚相违,但戒律稍有不同,因此和睦相处,直至今日。

19世纪末,斯里兰卡掀起了佛教改革和复兴运动。1880年,美国的奥尔考特少校和俄国的勃拉瓦期基夫人,首先在科伦坡建立了神智学会,推动佛教的复兴。达磨波罗继又在印度创立摩诃菩提会,发掘和保护佛教遗迹,编辑佛典,出版刊物,在国内外宣传佛教,建立分支,使摩诃菩提会的活动成为一个广泛的佛教复兴运动。1945年,斯里兰卡独立后,政府把复兴佛教看作恢复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质的各种佛教社团,创办佛教学,编辑出版《佛教百科全书》。斯里兰卡人口中约有74%是僧伽罗人,而僧伽罗人中佛教徒约占94%;全国有寺庙5600余所,僧侣约2万人。

上座部佛典原不成文。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200年后,才开始将口诵相传的佛典用文字记录下来。现存的斯里兰卡上座部典籍由律、经、论三藏及三藏注疏和藏外典籍组成。5世纪上半叶,印度比丘觉音(Buddhaghosa)到斯里兰卡,将上座部佛教三藏的僧伽罗文注释改写成巴利文并详加疏解,又写了《》,论述大寺派所传上座部教义的纲要。

中斯佛教交流开始于4世纪。据《梁书》记载,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得悉东晋孝武帝崇奉佛教,特派遣沙门昙摩渡海送来玉佛,于义熙二年(406)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义熙六年,中国法显从印度去斯里兰卡,参拜了无畏山寺、大寺和寺等,在斯里兰卡住了两年,带回很多佛经。当时,斯里兰卡也有一些僧人到中国弘法并参加译经事业。南朝宋元嘉六年(429),舶主竺望难提从狮子国带比丘尼8人到宋都,住影福寺,元嘉十年有铁萨罗等11人到中国传比丘尼戒,当时僧众特为之建铁萨罗寺。在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双方交往不绝。7世纪中叶,中国往狮子国瞻礼佛牙、佛迹的人逐渐增多,其中知名的有义朗、明远、窥冲、智行、慧琰、智弘、无行、僧哲等等,玄游还在狮子国出家。

8世纪初,金刚智赴华时曾在狮子国滞留,狮子国人不空拜他为师,并随侍入唐弘法。以后不空又率弟子含光、慧辨等去狮子国学习密法。在不空返华时,国王曾赠送佛教法器和药物等。含光返国后译出仪轨两部,并在五台山金阁寺创建密教灌顶道场。

16世纪以后,斯里兰卡先后沦为葡、荷、英的殖民地,中国和斯里兰卡佛教交往几乎中断,直到斯里兰卡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国佛教徒的传统友谊又重新得到发展。

斯里兰卡僧伽组织分成三大系:最大的是暹系,成立于一七五三年:其次是阿玛拉布拉系,创立于一八〇三年,约占全国僧伽百分之二十;啰曼那系是属暹系中的改革者,于一八六五年创立。暹系由泰国传入,后两系则由缅甸传入。三系在基本教义上并无不同,主要差异在于地域、阶级、身分和持戒的精严程度。

在南传佛教国家中,斯里兰卡已成为当代佛学研究的先进国家。明增佛学院和楞伽佛学院先后提升为佛教大学,接受僧俗学生。较资深的斯里兰卡大学也设有初、高级巴利文及佛学研究课程。科伦坡阿难陀学院和穆沙兀学院,伽列的玛兴达学院和坎底的法王学院,都是较为著名的佛学研究中心。

在斯里兰卡的居士团体中,创立于一八九八年的“青年佛教会”,目前已发展为主要的佛教团体组织;“斯里兰卡佛教徒议会”,是由全国各佛教团体代表所组成,讨论整个佛教界的大事;“斯里兰卡佛教联盟”,也是由各佛教团体代表所组成,是佛教徒的守护团体,在保护佛教权益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此外,“斯里兰卡摩诃菩提学会”创立于一八九一年,总部设在科伦坡,致力于弘扬佛法,甚至远及国外,并发行《新哈腊佛教》期刊。

斯里兰卡对国际佛教的推动,贡献卓越。除上述摩诃菩提学会外,一九五〇年创立“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到一九七五年为止,派遣到国外弘法的法师,人数仅次于日本。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各城市中,都可见到驻锡在精舍或寺院的斯里兰卡僧侣。

设在坎底的佛教出版协会,成立于一九五八年,透过所发行的刊物,在弘扬佛法上有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定期发行的《**》和《菩提叶》两种刊物,读者遍及九十个国家,对佛法的传扬,影响更是深远。又斯里兰卡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动捐献眼角膜的国家。

大致来说,斯里兰卡比其他佛教国家更加积极促进非佛教国家对佛教的了解和修习,是上座部佛教传统的代表,在国际弘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现存的斯里兰卡上座部典籍由律、经、论三藏及三藏注疏和藏外典籍组成。5世纪上半叶,印度比丘觉音到斯里兰卡,将上座部佛教三藏的僧伽罗文注释改写成巴利文并详加疏解,又写了《清净道论》,论述大寺派所传上座部教义的纲要。

来源网络

Hash:202beec4e0f259c549c50a9daeecb257d33642ad

声明:此文由 斯里兰卡旅游攻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