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百年老屋活化成客家书院!

来源:胜游梅州

2019年11月23日《梅州日报》客家版“何日胜专栏”之十五《大埔百年老屋活化成客家书院》(见报文章略有删节)

大埔百年老屋活化成客家书院

文图/何日胜

2019年6月22日,晴。近闻县城有座百年老屋承思堂,被吴彬等埔邑艺术家活化成有艺术灵魂之客家书院,今日走进承思堂,感受老屋情怀。

承思堂,又名豸宪流徽、诚居公祠,一屋三名,位于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西环三路27号,由吴诚居肇建于清末,其玄孙吴开奏在民国初年扩建,成今日规模。承思堂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两堂两横一后楼,土木结构,盖阴阳瓦。后楼为两层楼房,融入西方建筑元素,全屋计有9厅堂7天井36间房,具中西合璧风格。

2016年7月,由吴彬、杨奇平、何黎莉、蓝立泉、杨佳德、范俊明、何建明、罗盛裕、吴庆芳、吴中等国内外各行业之大埔乡贤发起,由梅州市客家传承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经营,将承思堂活化成客家书院,以挖掘客家文化为主题,辟有图书室、泼墨廊、展厅、茶厅、陶吧、民宿花园等,2017年10月30日开馆,免费开放,令百年老屋翰墨飘香,清新雅致,声名鹊起。

承思堂地处县城阡陌街巷之中,从西环三路拐入2巷北行80米可至外大门楼,或从西环三路依指示牌经书院巷北行25米至侧门。我等行至外大门楼,见屋前外门坪,面积约300平方米,在城中闹市有此空地可谓奢华之至。外门坪以青砖铺道,周边植草栽花,外筑花架游廊。外大门楼建于照墙右侧,硬山顶,飞檐作栋,瓦面,门框、石槛、门断及“富”“寿”户对以石打制,门额黄底墨书“豸宪流徽”匾。此匾颇有一番来历。建屋人吴诚居乃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吴与言第十世孙,吴与言累官至四川按察副使,驻节重庆府,“豸宪”为按察使别称,吴与言为官刚正不阿,颇有清誉,湖寮人尊称吴与言为“豸宪”以敬,吴诚居在外大门书“豸宪流徽”乃纪念与言公,亦希后人继承先祖刚直守节之家风。

我等入门楼,经内门坪,至大门前。见门坪以鹅卵石铺地,主屋正面有一大门两横屋小门。门坪右侧建有抄手屋,筑花窗墙以隔,左右拱门相通。大门廊长阔,廊立2根方石柱,承梁托架。廊架有雕刻,大门墙面有祥瑞花鸟及人物故事彩绘。大门额墨书“诚居公祠”,门联“诚然无俗韵,居所有书香”。门廊立有书院介绍展板。照墙前栽荷数株,门坪边植以花草,围墙头摆放花瓶,门廊内置以盆景,看似随意,实则用心,令我等未入屋内,已闻书香。

步入大门,登堂入室。立下堂,可尽览堂屋布局,上、下堂间以天井,天井左右为侧厅。上堂及左右侧厅各立2根方石柱以承托廊架,下堂墙体承檩。廊架横梁有瓜墩,龙头挑首,梁柱施以彩绘。雕刻简约大方,彩绘虽有褪色,仍清晰可辨。上堂稍小,下堂四正宽阔。上堂置祖龛,龛额悬挂“承思堂”匾额,取“承先启后,思古通今”之意。天井阔绰,集天地之气,采自然之光,使堂屋天、地、人和谐一统。

堂屋乃客家书院书香主阵地。吴彬、杨奇平夫妇为泥塑家,吴彬亦擅长书画,承思堂得此艺术夫妻精心装扮,演化成极富艺术氛围之客家书院。堂屋房间辟为公益图书室,向社会募书,收集客家文学、客家文史、客家艺术、客家民俗、客家旅游、客家侨史及中华传统文化等书籍,尤其注重收集大埔人文图书,旨在设立一个读懂大埔人、了解客家人图书室,捐书者甚众,免费借阅,我亦现场捐赠《胜游梅州》纪实性游记丛书(八册)以助。

书院厅堂四壁悬挂各种字画,名家名作充盈,上堂展有杨总自制瓷器,下堂设茶厅雅座,天井左侧厅作乐器坊,右侧厅为泼墨廊。天井植以盆栽,左右侧搭有木桥,生机盎然,颇有情调。

我等此至,正有三五雅士坐于茶厅,杨琴清脆之声弥漫于书院,一只猫躺在天井木桥上,时时抬头侧耳,似亦在享受这份优雅,此情此景呈现书院之恬静与雅致。

我等观毕堂屋,经拱门至横屋。右横屋上侧为厨房,置有土灶大锅,下侧辟有陶吧。吴彬、杨奇平夫妇长于泥塑,一堆瓷泥经其巧手拿捏,形成各种泥塑及陶制作品,题材有人物、花草及鸟兽等,亦擅长户外大型雕塑,作品分布于闽粤赣三省,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东山中学校史展览馆收藏。陶吧展出其部分作品,形态丰富,栩栩如生,艺术水平高,奠定客家书院艺术品位,亦成书院一大亮点。

从横屋行至后楼。堂屋及横屋建筑按客家民居规制严谨有序,后楼则为两层楼房,融汇中西建筑元素,显得包容开放。后楼天街狭长,靠堂屋背墙悬挂根雕,下置盆景,充满艺术情调。天街放置两桌乒乓球台,平日供人挥拍健身,待至笔会之时,又成泼墨台,铺纸挥毫。后楼中间为厅,两边为房,左右曲伸而建,一、二层结构对称。二层走廊红毯铺地,房门遍贴红喜对联,走廊挂红灯笼。楼上下厅为展厅及茶厅,房间辟为民宿,以方便宾客。

客家书院除用作图书室及在厅堂展出字画之外,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则为其文化精粹所在。开馆以来,先后举办“罗雄客家传统书画展”“翰墨丹青·耄耋华章·张达文,郭志群书画艺术及收藏作品展”“涯係大埔人·大埔诗词书法展”“齐白石,王漱石,董鸿飚(弘石)‘三石三代’书画作品展”“马来西亚‘梅香海韵’海派中国展”“翰墨飘香庆丰收·连奕威老师书画展”“广州鹰鹤·广州艺术家回顾展”“迎春美术摄影、书法、印章作品展”等展览,展出作品多为大埔籍书画家,题材亦多为大埔人诗词作品,烙上“大埔”文化印记,体现“文化之乡”大埔厚重之人文底蕴。

客家书院今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展览室、农耕文化展室、综合活动室,辟成湖寮镇龙岗村农村文化俱乐部,周一至周五免费对外开放。客家书院声名渐起,亦吸引众多团体前来举行“不忘初心,宣扬客家文化”等主题活动。2019年春节,客家书院举行“迎春送对联”公益活动, 30余位书法家自发参与,历时10天,为市民赠送春联千余副,获得民众好评。

是晚,我宿于书院。晚间书院,虽少却日间喧闹,然在灯光映照之下,亦是另一番境界。又有三五文友,坐于下堂茶厅,热壶煮老茶,众人扯开话题,天南地北,尽兴而谈,至晚方歇。(选自何日胜著《胜游梅州·大埔篇》)

【参考路线】(1)在大埔县城西环三路依“书院巷”指示牌拐入书院巷北行25米至侧门;(2)从西环三路拐入2巷北行80米可至外大门楼。

Hash:24162ddbb89eb2b07610758b11e58c2a0187c277

声明:此文由 大埔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