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历史文化浮雕墙(一)

1、奢延古泽

史前,贾大峁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隆起形成鄂尔多斯高原,大约10000年前,无定河还是奢延泽时代,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草丰美,古树参天,人迹罕至,一派亚热带景象。今天这里的十九平塌和对沙畔,尚为奢延湖东岸,湖内鱼类丰富,鳄鱼、河马等海兽生活其中,泽南有大象出没,远山虎豹追逐牛羊,黑颈鹤等投影在粉绿色的湖面泛出,远近神秘幽然。

2、伏羲时代

伏羲,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相传伏羲,与其妹女娲蛇身人首,结合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他们教民驯养野兽,结网用于渔猎,结绳记事,后来发明创造了八卦。此节文化点1、伏羲女娲成婚(蛇身像)2、伏羲演绎八卦图3、结网驯兽。4、结绳记事。

3、巢皇筑居

冰雪皑皑的鄂尔多斯高原之原野,有巢氏筑 “树上居”,被推选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为“巢皇”,他教人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居,虎豹虫狼奈之无方。有巢氏以后,弃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男女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男女为妻(夫),原始人进入由穴居到巢居和由族内通婚到族外通婚的时代。此节文化点1、有巢氏筑树上居。2族外通婚的简单仪式。

4、燧人取火

大约7000千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枯干树木的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开始了。古人把这种取火方法叫“燧”发明者被称为 燧人氏。此节文化点:1、啄木鸟钻虫出火。2、燧人氏钻木取火。

5、神农时代

炎帝石年,在位120年,第二至第十世临魁--承--明--直--来--裹--节茎---戏--榆罔发明医药,“一日而遇七十毒”,“百死百生”;发明耒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琴弦,“上观法于天,下观法于地”,“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等等。为了丰富文化生活,以乐舞和谐族关系,加强姜炎部族的团结。并被后世人们赞誉为“火神”、“太阳之神”、“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姜水之畔建聚落,带领姜氏族民们迁徙四方,开拓新的生活之地。

6、炎黄结盟

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在阪泉决战,炎帝大败,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虽然失败,但他并不因此而退却、气馁。转向黄帝求助,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从而形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阪泉决战是华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战与关键之战。此节文化点:1、蚩尤作乱。2炎黄结盟。

7、上古爨灶

上古爨灶,做饭场地在民居附近。夹砂陶罐和红陶缶配套使用的,红陶缶套在夹砂陶罐内,夹砂陶罐坏了,红陶缶和其内的食物是可以提出来。其配套物件支石、鹿角勾、陶环等。下面注小字:《诗经﹒生民》,烝之浮浮。本图三个文化点远古灰坑里三簇人:有装红陶往蒸锅(大鬲)体现“释之叟叟”,有一蒸锅正在急烧,蒸汽腾出,表现“烝之浮浮”的。两灶件有若干添柴者。上端有身负一狍子者,有一石刀刮鱼者,有两用石斧劈柴者。时东南上空起了震雨云,有两个望云者脸色见忧,体现:《易经﹒鼎卦》“方雨,亏悔”担心、着急之意。是在露天,必须防雨,雨熄灭了灰坑的火肯定是又亏又悔的。

8、人文初祖

轩辕黄帝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此节文化点:黄帝播百谷2、黄帝建舟车。黄帝下小字:《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协和万邦。

9、荆山铸鼎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禹贡》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今天富平县)南。轩辕黄帝在荆山试制成功了可以单独的、反复多次使用的炊锅---------砂锅。仰韶文化历史时期公共爨灶完成了使命。表现黄帝制鼎及其场所1、黄帝像2、制范:备泥三人,泥做成块状。制腿三人,旁边放已经成的两腿。另外三人将泥片往一起长,旁边有成品泥鼎胚,一个人用扁木头敲打。3、烧炉,制陶场所4、长腿砂锅—原始铁鼎---大鼎。

图底文字:《易经·鼎卦》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10、嫘祖养蚕

嫘祖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嫘祖看到山里有白色小果,煮到锅里全部变成雪白的细丝线,看上去晶莹夺目,柔软异常。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嫘祖在桑树林里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这种白色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并非树上的果子。她回来就把此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桥国山上所有的桑树林。黄帝同意了。从此,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此节文化点:1、嫘祖采桑2、养蚕。3、抽丝。

11、岐黄之光

黄帝与岐伯对话,主要谈的是上古之人身体健康、长寿、百年不衰;现时之人,年半百而皆衰之。主要谈天的规律,人体的阴阳变化。宇宙万物、天地世间,包括人、动物植物等等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在阴阳的变化、四时的运转、二十四节气的运化中生生杀杀,繁衍生命的。万物各居一道。这是道的规律。人们只要掌握了“阴、阳”这个法宝,就会免去生病的痛楚,延缓衰老健康的生活。上古之人知道、信道、而修道,知道养生之术的人多(也就是懂得阴阳),所以,那时长寿的人就多。现今之人,什么养生之道,什么阴阳变换,什么人寿限长短,懂的这些奥理的人少之又少了。所以得五花八门的病死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黄帝内经》这段话唤醒现时之人,希望能“知道”者醒悟,能使养生之道复苏,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健康。本节文化点:1、黄帝与岐伯、鬼叟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六臣问答,而成《黄帝内经》2、用图岐黄之光。文字:伏羲九针、神农百草,轩岐问药。

12、黄帝问道

黄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节坐木轮大车在后,另外还有文臣、武将、武士等不下一百多人。崆峒山山下焚起香草,群臣跳起操牛尾之舞,边舞边唱广成子跨上鹤背,飘然出洞,广成子乘鹤在黄帝等人头顶盘旋三匝,然后停在虚空,语意深长地说:“治理天下者,没有见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至道呢?”说毕,拂尘一扬,仙鹤凌空;隐入云霞之中。黄帝怅然若失,望望崆峒山,想想仙人的话,不由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在黄帝落泪的地方,后来生出一眼清泉,泉中小石碧绿晶莹,据说那就是黄帝的泪珠,后人把这泉叫做凝珠泉。

黄帝一百岁时,一人再次上崆峒山拜师问道。见前面过来一位赤发赤须的长者,便恭立道旁,施礼让路。长者微微一笑说: “学会谦恭,始能求真。!”黄帝赶忙上前说:“请问长者,哪条道可通崆峒仙界?”长者把黄帝略一打量,随口吟道:“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黄帝不断思索那长者的四句言词,直到鞋磨穿、脚磨破,寸步难行时,才恍然大悟,决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所过之处石子都被鲜血染红了。黄帝见到广成子,稽首再拜,请教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道。广成子赞许他问得好,随即以平缓的语气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黄帝静悟三年后心领神会:于是设干支以计年月,著《内经》以疗百病,定刑律以惩恶扬善,兴农桑以丰衣足食。使人类从此由野蛮走向文明。此节文化点:1、问道广成子2、赤松子偈句: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3、崆洞山联:崆峒驾鹤游,鼎湖乘龙去。

13、仰韶制陶

4500---7000多年前的原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大量的生活遗存,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仰韶前期的制陶技术,主要采用泥条盘筑的慢轮制作方法,制成粗坯,再作修整。制作大型陶器时,以泥条分别盘成陶器各部位,再拼合成整器。陶坯的修整,采用刮削、拍打和压磨,在轮盘上修整器形或口沿,有的还要装饰纹样,进行彩绘。仰韶文化中晚期,在慢轮修整的基础上发明了快轮制陶技术,将陶泥放在轮盘上,在旋转中用双手直接拉成器坯。仰韶人用快轮制成的只有少数杯、碗、盘之类的小型器物,多数大器物仍然要在慢轮上制作。

仰韶文化陶窑主要分为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种,盛行横穴窑,也有竖穴窑,前者发现较多,结构比较原始。陶窑由火口、火膛、火道、窑箅和窑室组成,火膛的两端分别接连火口和窑室。早期横穴陶窑的火膛和窑室大致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火道分中央火道和环行火道两部分,由较长的火膛终端斜上通入窑箅下部,窑室直径在1米左右。由于窑室容量较小,一次只能烧几件陶器。横穴窑火膛较长,这可以保持窑内火力均匀。仰韶中期烧窑技术提高,陶窑的火膛长度缩短,使火力得到了充分利用。此节文化点:1、贾大峁制陶图。2、制品仓库。

14、仰韶狩猎

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仰韶.. 有了弓箭,狩猎生活逐渐过渡到 原始畜牧业。仰韶文化各遗址多有石镞、骨镞,可见当时已普遍使用弓箭。仰韶时代人类狩猎梅花鹿一般会选择成年个体,即多数梅花鹿是在体重达到最大后才成为人类狩猎的对象,而性别比例研究显示人类在狩猎时可能有意识地选择公鹿,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获取鹿角,另一方面,可能与保护种群繁衍有关。人类狩猎梅花鹿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反映了人类会根据动物的行为特征有选择性地进行狩猎活动.此节文化点:1、有渔猎、畜牧、狩猎。2、使用弓箭。3、选择性狩猎。4、原始畜牧业

15、仰韶石器

细石器文化的共同特点是:每个遗址中都包括有细小的石器,主要是采用天然生成的石髓、玛瑙和燧石等石料制成,细石器只是这种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另外还有大量的大型打制石器和一部分磨制石器。细石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石核、细长石片(石叶)、小石片、刮削器、圆刮器、尖状器、石钻、石镞。其中石核并不是石器,只是由於打片过程中所剩下的圆柱形、圆椎形或扁锥形的石料,不过有时也利用它改制石钻或石核刮削器;至於小石片常常是嵌在骨刀梗上便用,一般又有使用痕迹,很少经过第二步加工。

16、仰韶民居

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选址大多位于山谷中台地,黄土塬的塬边及沟壑也被先民选作居住地,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比早期有所提高,聚落建筑的布局整齐有序,居住区在中心,外围绕一周大壕沟,有一座大房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其他几十座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布局。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广场的统一布局,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有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呈现出多级分化的趋势。此节文化点:1、木头骨架。2、中间大房子。3、有等级特征。

17、仰韶农业

“仰韶文化”是中国“原始农业”走向“成熟农业”的时代,在仰韶文化中心地区有着发达的农业文化,考古发现了不少石铲、石斧、石刀等农具,陶器已经相当进步。与历史文献记载和传说的“神农时代”十分吻合!仰韶文化时代可以说就是开启中国远古的“农业文化时代”,神农氏是这一时代“人格化”的“农神”,神农氏因此也就成为几千年来“以农立国”的中国人最为神圣的崇拜对象。 此节文化点:农业使我们中国远古时代从“蒙昧”走向“野蛮”,又从“野蛮”迈入“文明”时代,农业使我们中华民族一步一步由家庭发展为“氏族”、“国家”。农业是我们中华民族之“神”、古老中国之“神”,这就是五千多年来的“神农氏”。

18、黄帝舟车

两名巧匠共鼓和狄货被洪水冲走,黄帝为失去两位能工巧匠悲痛不已。洪水退去,返回都城便开始命人找两位工匠的尸体。两天两夜不见踪影,又过了两天,共鼓和狄货却奇迹般地回来了,两人告诉黄帝,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棵大树救了他们,黄帝听后,突发奇想,若能用树木造个在水上载人的东西,过河就不发愁了。于是说:“你们两个有名的工匠,一定要给我造出载人过河的东西来。”共鼓和狄货就到木厂口西北营山上寻得一棵空心大树,伐倒后两头堵死,放到水里一试,人在里面坐着不沉,造船成功了。黄帝就命人在木厂口大批赶造木船,运送士兵和粮食,在造船过程中,有时工匠们把木头放在圆木上滚动,非常省力。于是,就用桑木制成轮子,用一根木架在桑木上制成了简易的车。黄帝看见了车,连连赞叹不已。人们把这种车上悬在轮上的竖木叫作“轩”,同“悬”音,把车轮叫作“圆”,因车的发明是在轩辕部落,后来人们便把车叫“轩辕”。此节文化点:1、凿木造船。2、共鼓造鼓。3、造车轮图。

19、伶伦音律

相传在黄帝时期,音律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在一起唱歌或者演奏乐器,很是混乱。黄帝于是命当时的乐官“伶伦”,想办法制定关于音律的标准。伶伦砍了十二根翠竹,制成长短不一的十二根管子,伶伦对这十二根管子发出的声音进行反复的调整,但始终存在两个问题,要么这十二种音律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解决了循环问题,又发现,其中的一些音在实际的音乐当中根本没有用处。测试了很多组数据都找不出一种最完美的解决办法,伶伦为此很伤脑筋。一天伶伦来到了昆仑山上,刚好天空中飞过一对凤凰,凤鸣叫六声,凰就应和六声,一唱一和倒是很协调,伶伦受到了启发,重新对十二根竹管进行调整,在凤鸣的基础上,制定了六种音高,称为“六律”,在凰应和的基础上,制定了另外六种音高,称为“六吕”,合起来总共十二个音高称为“六律六吕”,简称“律吕”。律吕很好地解决了十二个基础音循环和实际应用的矛盾,从此以后,音乐便有了统一的度量衡。人们在唱歌的时候,歌声就能统一起来,制造乐器的时候,也有了标准。我国的传统音乐都是采用的五声音阶,在五个基础音上,增加或减少小二度,能产生变宫、清角等变化音阶,和五个基础音阶合起来总共十二个音。1978年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可以演奏完整的五音十二律,这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五声音阶体系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理论相当成体系了。此节文化点:1、凤鸣取音

20、仓颉造字

仓颉,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史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后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仓颉以此造出的形象,遂称为文字。仓颉所创的文字有六类大意,一类是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二是指形象字,如“日、月”。三是指形声字,如“江、河”,四是指会意字,如“武、信”。五是指转注字,如“老、考”。六是指假借字,如“令、长”。 指事情的文字,在上为上,在下为下。指象形的文字,日满月亏,仿照其形也。形声的文字,以类为形,配以声。会意的文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的文字,以老寿考也。假借的文字,数言同字,其声虽不一样,文意相同。所以自黄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动。此节文化点:1、仓颉造字。2、龙颜四目。3、象形文字。

21、原始驯养

羊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野猪、斑鹿、野牛、野马、羚羊、鱼和河蚌,都是他们的“粮食”。武器是加工过的石头———比较尖锐的石块,边缘锋利的石片。原始人的工具比较粗糙,他们总是结成集体,一块儿打猎。打猎要跟野兽斗。凶恶的野兽会袭击人们,伤害生命。打猎带了狗,一发现凶猛的野兽,它们就汪汪地大叫,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跟虎、豹、熊等搏斗,撕烂它们。猎人赶到时,对付这些野兽就方便多了。原始人驯养狗,叫狗看家并叫狗帮助打猎。当时狗是人们有力的帮手。狗的祖先是狼,是从狼驯养而来的。千百年来,已经培育出许多种类的狗,如猎狗、警狗、牧羊狗等。一只牧羊狗,能照顾很多的羊。出土的彩陶壶上,也发现了4只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绘得生动可爱。这都说明,当时人与狗之间的关系相当明确,狗已经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此节文化点:中国古代把马、牛、羊、鸡、犬、彘(猪)称为“六畜”。还自古就驯养骆驼、驴等。从分布情况看,家畜的种类组成也因地而异。

22、杜康酿酒

传说在黄帝叫大臣,负责管理粮食。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此节文化点:1、杜康灵感。2、杜康制酒房工艺。 3、注意原始人头饰。

23、黄帝纪年

是根据黄帝历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开始纪年。黄帝纪年是根据黄帝历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为华夏纪年元年的纪年方式。因为干支纪年是从黄帝开始的。历史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西元前2697年是干支纪年的开始。华夏族是最早创制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为了有利于将来的全球化,黄帝纪年简称‘开元’,西元2017年就是开元4714年。此节文化点:1、黄帝纪年图。

24、黄帝升天

陕北黄土高原是黄帝最早的活动的中心区域,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这是史学界带有权威性的结论。因此,华夏儿女一年一度总是集聚黄陵扫墓祭祖。如今桥山黄帝陵不断得到扩展修整,正以崭新容貌,接受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祭拜。桥山黄帝陵世称“天下第一陵”。这里不仅流传着黄帝驭龙升天——“桥山龙驭”的古老神话,就地理形势看,人们也把桥山看作龙脉龙岗。围绕着黄帝陵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与陵墓环境相关的地方风物传说群。如关于黄帝黄城的传说,金鸡的传说,凤凰的传说,聚宝盆的传说,屈轶草的传说,麻花柏的传说等等。其中既有历史的影子,又有古代神话的因子,还有民间祖灵俗信以及风水宝地的浓郁成分,成为陕西黄帝传说故事中最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

《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汉书地理志载:“帝崩,葬奢延水东走马水之高柏山”。“上郡五龙山黄帝庙、五龙祠、有帝原水(祠)、仙人祠”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黄帝冢的地理位置:“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其水东流。此节文化点:1、黄帝升天图。2、横山五龙山3横山双牛沟嫘祖娘娘祠。靖边麻城界王沙(坟)湾为祭祀台。

编辑:贾富余

Hash:909f0d422b8cf5bb83378a88ab34e8db5f7c65aa

声明:此文由 美丽乡村横山贾大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