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徜徉在流光溢彩的李公堤上,是否还记得它曾经的感动

识人 凝望苏州

廉吏大人

廉吏,是指那些正直守道的官员。他们守的道,不仅是为官之道,还是儒家礼法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不论世风如何败坏,朝政如何混乱,周遭如何纷扰,身家如何清贫,这些清廉正直的大臣,总是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信念。

李超琼:长堤灯影背后的历史

每当华灯初上,金鸡湖就吸引着无数人的眼光,尤其是蜿蜒横亘在湖中央的一条斑斓彩带,那是苏州市民最熟悉不过的李公堤,苏州人心中最具风情水岸特色的商业街。

然而,有谁知道,就在一百多年前,这里却一直水患重重,苏州百姓谈湖色变?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才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他就是晚清时期的元和县令李超琼。

李超琼(1846—1909),字惕夫,又字紫璈,出生于四川合江县一个穷苦人家。曾远走东北,当过多年幕僚。光绪五年(1879)举人。先后出任江苏溧阳、元和、阳湖、无锡、吴县、南汇、上海长洲诸县知县。他在苏州任职时间最长,且先后担任过府城三县(长洲、吴县、元和)县令,据《民国吴县志》卷三《职官表》的记载,李超琼于光绪十五年七月,由溧阳调署元和县,代理知县,次年二月调补任知县,直至光绪十九年离任。光绪二十二年,出任长洲县令,同年又重任元和知县直至光绪二十四年。光绪三十年,李超琼出任吴县知县。光绪三十三年再任长洲知县,翌年死于乌鹊桥附近的长洲县寓所。

金鸡湖,在苏州城葑门之东不到十里,归元和县管辖。金鸡湖向东可以到达斜塘,向西到黄石桥,南接独墅湖,北通娄江,交通位置非常重要,是苏州城东元和县的交通要道。

但是,每当湖中狂风骤起的时候,湖面上即刻出现惊涛骇浪,“樯摧楫倾,帆攲舵侧”(俞樾《李公堤记》)便是常有之事。时间一久,当地的老人就把金鸡湖视为“畏途”。巨大的风浪,还不断地侵蚀着堤坝以及堤岸边上的农田,即俞樾在《李公堤记》中所谓“顽飔啮堤,怒流溢入”,使原本郁郁葱葱的青陇,顿时化为“污渠”,农民也因此常常颗粒无收。所以,一直就有人聚谋呼吁,希望在金鸡湖中筑堤修坝,以阻挡风浪对百姓的威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倡议和美好愿望,却一直没有得以实现。

(图文无关)

光绪十五年(1889),李超琼调任元和县知县。下车伊始,李超琼就着手咨访民生疾苦,“以兴锄利氓为己任”。当地士绅听说元和县来了一位爱民如子的县令,在吴大根、吴嘉椿、沈宝恒、潘祖谦、沈国琛、尤先甲、张履谦等人的率领下,纷纷到县衙提出在金鸡湖筑堤的申请。就在这一年秋天,苏州秋雨成灾,农民严重歉收。李超琼在发放朝廷赈灾款项之外,又在元和县开创了赈捐的先例,向士绅、富户集资,以解决百姓的生活困难。赈灾结束之后,赈灾款尚有结余,于是李超琼就向台司申请,将赈灾结余的白银一万两用于修筑长堤。

光绪十六年(1890)夏,在获准之后,经过周密的勘察,李超琼决定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在金鸡湖内修筑长堤。“以工代赈”,这是一种既不耽误农业生产,又让贫民、灾民通过修堤做工,有尊严地获得赈济款项的方法,而且“役平民无食者,俾食其力,故工不浮”,极少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此外,在李超琼的发动之下,民间捐资踊跃,先后有张履谦出钱二百万,沈国琛出钱一百万,作为修堤备料、用工的开销。

金鸡湖周围属于典型的江南湿地地貌,极少有大量的土石积存,因而筑堤取土便成为摆在李超琼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李超琼在寻访中发现,经过太平天国的多次战争之后,苏州城内的葑门、相门娄门和齐门外,都堆有战争时遗留下来的大量“碎瓦残壁”。于是,他就调拨了一百六十多条船只,往来于苏州城和工程现场,将这些“碎瓦残壁”运到金鸡湖中,堆筑成堤,大大地节减了修堤的费用。在金鸡湖大堤修好的同时,李超琼还顺带清理、修复了苏州城葑门、相门、娄门等处的官塘和驿路,可谓一举两得。

历时一年多,金鸡湖大堤终于顺利完工,元和县的百姓为了表达对李超琼的感激之情,仿照杭州西湖苏堤的命名方式,遂将金鸡湖大堤命名为“李公堤”。原本种在堤上用以固堤防风的数千株杨柳,随风摇摆,和水岸边用以护堤的片片茭白芦苇,交相辉映,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俞樾在《李公堤记》中说:“登堤而望,则南湖北湖,柔文碎浪,湔湔其波,楫马船车,如行几席。”自此之后,金鸡湖“水波不兴,途无所危,而行旅皆便。帆樯若织,履险如夷”(尤先甲《重修金鸡湖堤工记》)。

除了李公堤之外,李超琼在苏州任地方官期间,还先后组织开挖、疏浚了章练塘镇(今属上海青浦)外各港三千一百五十二丈;疏浚了昆山周庄、陈墓等镇的河流。

李超琼虽然只是一介七品知县,但是他却始终严于律己,诚挚待人,听讼勤敏,清正廉洁,这样的事例在李超琼的日记中就有很多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六月初九,有一位乡绅来到县衙,开始的时候和李超琼非常随意地谈论地方公务。当这位乡绅觉得县太爷心情比较不错的时候,忽然说起了他的邻里某氏争夺财产一案,于是就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巨额的银票,想要行贿,李超琼“不以入目”,“怫然推还之”。此事发生之后,李超琼在当天的日记中,还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通宏论,对这样的官场风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李超琼的严于自律,慎独、慎微的为官之道,尤其值得褒奖、弘扬。

今天,李超琼的后人已经把包括《衔恤记日记》、《辽左日记》、《矢勤轩日记》、《邵勤轩日记》、《石船居日记》、《京寓日记》、《石船居宦游日记》、《石船居在官日记》、《石船居宦吴日记》、《石船居古今体诗剩稿》在内的李超琼著作手稿,悉数捐赠给苏州市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永久保存,这无疑是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好好珍视。2012年,苏州市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将李超琼在苏州任职期间的日记稿本点校整理,以《李超琼日记》之名出版,这无疑为今人继承、弘扬李超琼的精神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今天,当我们徜徉在流光溢彩的李公堤上,感慨苏州安定繁华的同时,是否还应该在内心涌起一股别样的感动呢?

在讲完李超琼和苏州的故事之后,我们不妨从他的《石船居古今体诗剩稿》中摘引《秋怀二首用东坡韵》,来再次感受一下这位晚清县令与杜甫一般深深的济世情怀吧:

其一

秋风有寒意,所忧在农时。苦雨日以至,吴棉摧可悲。

藤轩积阴黯,湿晕生书帷。老干若梯磴,静夜腾鼪狸。

可怜双鹊来,不敢栖虬枝。腐草知多少,为萤争飞追。

微明亟自炫,遑计霜雪期。霜雪岂有择,无为长嗟咨。

木叶倏已脱,松柏雕总迟。

其二

昨宵声喧豗,卷地走飞雨。凄切傍枕鸣,亦有孤蛩语。

似诉穷黎心,今夕愁败堵。茅屋破且颓,遑论滴漏苦。

不识滨湖田,谁能捍禾黍。三吴亟水利,宣泄汇黄浦

胡为三日霖,遂使忧百亩。蛩兮尔毋然,会见晴光吐。

文章选自:杨旭辉、周小芹《廉吏大人》

Hash:1cc7c316dc320375c2c4b91b386362a7f17eaf82

声明:此文由 苏州社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