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寺庙、宋代的道院,这条小巷有故事

说起春天最容易联想到的一个词就是“花花世界”,落英缤纷仿佛打翻了调色盘,万紫千红蒙蔽着游人的双眼。

那天在皮市街逛着逛着,偶然走进了祥符寺巷,在一片繁花似锦当中显得格外素净,一路走来实在清心寡欲得很。

01

因“祥符寺”得名,很有逛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学的影响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巷内祥符寺始建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大中年间。寺庙初名“马禅寺”,由郡人司马厚所建,到了宋朝大中祥符年间改成了“祥符寺”,巷子也因此得名。

祥符寺巷位于闾邱坊北侧,西起人民路,东至皮市街。跟车水马龙的人民路和鸟语花香的皮市街相比,祥符寺巷夹在中间委实不太起眼。

从西头开始逛,绿叶和粉花映着灰墙多少显得有些苍凉。然而苍凉归苍凉,这并不妨碍祥符寺巷成为一条很有逛头的小巷。

走没两步就遇到一座颇为宏伟建筑物,马宅。这是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青砖洋楼,坐北朝南,中部客厅铺着的彩色地砖留存至今,门窗上镶嵌着的彩色玻璃显示着主人身份的不凡。

据说,宅子原主人叫马天一,是早年间有头有脸的商人,在观前街上还有家店,专卖帽子。如今,这里已经住进了别的人家。

02

轩辕宫始建于宋代,曾经香火鼎盛

巷中36号有座轩辕宫,也叫“仙机道院”,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供奉的是黄帝和嫘祖娘娘。

苏州的丝织业从古繁荣至今,因此,轩辕宫的香火也总是异常鼎盛。每逢农历九月十六机神生日,前来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到了道光年间,丝织、宋锦和纱缎业的行业机构云锦公所就设在轩辕宫内,经历连番战火,建了毁,毁了又建,到了民国年间,这里又设立了铁机丝织业同业公会,兜兜转转,总而言之,总是跟“丝织”两个字有斩不断的联系,几乎是见证了苏州丝织业的发展史。

别看轩辕宫大门紧闭,但其实是对外开放的,是个可以喝茶的清雅所在。馒头此行有高人带路,绕到藏在旁边洪元弄里的小门,成功潜入。

宫内有一方小小的院落,有一些讨喜的小盆栽,还有一只懒散的橘色的猫。猫咪脾气很好,撸它也不跑(也可能是懒得跑),只眯着眼睛伸个懒腰。

作为曾经的丝织业公会,这里依旧保留着几架纺织机,有一比一还原的真家伙什,也有小小巧巧的织机模型,一圈逛下来倒是格外有意思。

03

低调朴素,但遍地都是故事

从轩辕宫出来拐回到主巷时多少有些感慨,历经多朝的祥符寺终究是没有挨过漫漫历史长河,再无迹可寻,仙机道院里弥漫的香火味儿也消散,一切都变成如今这灰扑扑的模样。

好像苏州的小巷大多都是这样,低调到让人完全无法将它和略微宏大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妪,你不知道那半耷拉的眼皮下究竟藏着多少风华。

归途中遇到一口井,半边井壁几乎被磨平,上头覆盖着一层翠绿的苔藓,一面沧桑着,一面又焕发出盎然生机,驻足之际开始走神。

听说巷中的松筠里是民国商人张氏的产业,听说22号曾有一幢洋楼,是汪伪时期的特工总部,听说我国最早的私人邮票商店五洲邮票社就藏在某处,听说……这里有太多的听说。

(来源:情调苏州 责编:夏珊珊)

Hash:d9c1bb658df021f188036d4f9bee9f659a4d6d27

声明:此文由 壹苏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