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乡 丹凤朝阳|古城凤阳的四色旅游

凤阳作为滁州文化旅游大县,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文化旅游资源丰富,9月20日,滁州政府网邀请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缪传凤、凤阳县文广新局局长姚瑶、凤阳县旅游局局长鲁进,做客在线访谈,与广大网友共同走进凤阳,探寻凤阳打造“金红蓝绿”四色旅游板块。快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中都古城凤阳

“金红蓝绿”四色旅游板块

01

“金色旅游”

“金色旅游”板块。主要是打造明中都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洪武公园、钟楼文化广场、云霁街特色文化旅游街区、明皇陵、鼓楼等明文化景点,做实“游中都,读明史”研学旅游产品。

02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板块。突出以小岗村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做好“当年小岗”情景再现、“引水上岗”和景观改造21个重点项目,打造一个幸福小岗。同时,以“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为引领,突出红色主基调,加强小岗干部学院二期工程建设,使小岗成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03

“绿色旅游”

“绿色旅游”板块。主要是南部阳山自然旅游景区,景区内拥有世界岩溶迷宫——狼巷迷谷江北第一洞——韭山洞,江淮大地上的明珠——卧牛湖,凤阳山国家地质博物馆禅窟寺摩崖石刻等,可以说自然景观优美奇特。该景区先后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下一步,重点是全面推进凤阳山旅游区的整体改造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特色小镇,使之成为华东地区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

04

“蓝色旅游”

“蓝色旅游”板块。重点是做好“和我一起看淮河”项目规划,打造沿淮生态旅游观光带,如临淮关古镇、月明湖湿地公园、钟离古城、花园田园水乡、淮河节制闸和进洪闸、淮滨特色小镇等。目前,蓝色景点还在规划和建设中。

阳明皇陵

对于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凤阳县是如何进行保护、利用、开发,凤阳县文广新局局长姚瑶为大家介绍道:凤阳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丰富,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六点(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明中都圜丘遗址、方丘遗址、观星台遗址、涂山门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处(钟离城遗址、龙兴寺、鼓楼基座陈德墓石刻玉蟹泉摩崖石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考城张氏宗祠、小岗当年农家、门台烤烟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处(潘家庄西岗遗址古堆桥遗址明中都朝阳门及东城埂遗址明中都北左甲第门及两侧城墙遗址韭山寨址於皇寺遗址赤栏桥淮宁桥白衣庵)。我县的重要文物主要集中在明初中都城的建筑和相关遗存上,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是凤阳无可比拟的地方名片。做好明文化保护、利用和开发,是当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

从国家文物局批准《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保护规划》后,我县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全部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规划要求编制,所有新建筑的高度、体量、式样、色彩都能满足文物保护规划的要求,为凤阳的历史环境保护起了个好头。近年来,由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深入人心,历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得到重视,县政府主要领导经过深入调研和慎重思考,提出了“北绿凤凰山,南理如意河,中修中都城,东改棚户区,美化新城区,改造云霁街”的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个理念将在今后几年逐步得到实现。

在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我县目前实施明中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最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国家文物局批准明中都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首先是做好文物的本体保护。明中都由于历史年代跨度大,残损严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明中都的文物有序传承,我县在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和考古先行的原则,先后实施了南城墙西段修缮工程、西城墙外环境整治及展示工程、游客中心建设工程、东华门及角楼修缮工程、西城墙修缮工程及西南角楼修缮工程等众多文物保护项目。在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传统规制,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的原状,严禁大拆大建,杜绝修复性破坏。

第二,在做好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文物原生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2016年10月以来,为了实现中都城的有效隔离,杜绝城内居民生产、生活行为对遗址造成破坏,我县强力推进明中都皇城和禁垣内居民搬迁工作。搬迁遗址公园范围内居民860户、村级小学一所、养鸡场15家、养鸽场3家、养猪场10家、工厂1家,拆迁面积18万多平方米。目前,皇城和禁垣内居民搬迁工作已全部结束,皇城内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凤阳狼巷迷谷

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Hash:d9a2c47fe66efe39034af2444d52fcd25a954b46

声明:此文由 滁州微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