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的前世今生:中国规划最奢华的皇城如何烂尾后被荒废毁坏的

中都,是一座恢宏的都城。作为明初规划和营建的第一座都城,明《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其建设体现了《考工记》中古代都城建设的设想,以对称为基本特点,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宫殿分列,繁华侈丽,其午门须弥座和奉天殿石础的雕饰,在规制与奢华程度方面都超过北京故宫。

这是一座悲情的都城。出于种种原因,明中都没有彻底建成,也没有正式启用,在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光环沦为“陪都”后,又先后经历李自成的纵火、清前期的降格、“破四旧”的洗礼,再加上风雨的侵蚀、岁月的变迁,明中都大部如今仅剩下断壁残垣。

一直以来,明中都和明初其他两都(南京、北京)之间就被认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看来,北京宫殿布局和中都类似,如午门、紫禁城四角楼、三大殿、东西六宫、左祖右社、内外金水河等。凤阳宫殿在万岁山之南,北京则在宫殿之后筑一土山为紫禁城屏障,亦取名万岁山。凤阳宫殿左右有日精峰、月华峰,北京紫禁城则有日精门、月华门以象征之。所以中都宫殿应是北京紫禁城最早的蓝本。

甚至有部分观点认为,明中都在奢华方面为我国古代都城的巅峰,即超过后期的南京、北京都城。对此,文献上的证据包括,洪武二年(1369年)后,“令天下名材至斯”“九万工技之人”“御道踏级文用九龙、四凤、云朵;丹陛前御道文用龙、凤、海马、海水、云朵”“雕饰奇巧”“城河坝砖脚五尺,以生铁镕灌之”。而在洪武八年(1375年)“诏罢中都役作”后,明太祖要求营建南京“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明成祖要求“营建北京,宫殿门阙,悉如洪武旧制”。

多年来积累的考古成果也可以给出一定的参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证据便是石雕。明中都午门、午门洞两侧的白石须弥座,连续不断地镶嵌着总长达四五百米的白玉石浮雕、浮雕高32厘米,长度不等,深度更是达到了3—5厘米。其中,龙凤石雕占了块数的40%、长度的45%,云、方胜等装饰石雕占了块数的49%、长度的45%。与之相比,南京明故宫午门须弥座上嵌有少量花饰,深度只有约1厘米,其余全是光面石块;而北京午门石雕,只有门东南北两端左右两侧才各有一个花饰,形象、尺寸几乎一样。

此外,明中都宫城内目前至少发现3块蟠龙石础,每块2.7米见方,础面浮雕蟠龙一圈,蟠龙圈高凸出平面15厘米,宽32.5厘米,外圈直径1.9米。而北京故宫太和殿石础直径仅为1.6米,且是素面

▲明中都遗址目前已发现多块巨型蟠龙石础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下这座曾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奢华皇城的历史沧桑。

1367年是朱元璋人生的转折点,灭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后,他率军北征,向元朝残余势力发动了最后的进攻。统一全国,建立帝国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不过,越到最后,越要 hold 住。

随着战争形势和作战对象的变化,出现了一个让朱元璋很是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该在哪建都才最适合呢?选择一个既是政治中心又能方便指挥北方作战的地方才行!最后在综合权衡了关于在长安洛阳、汴梁、北平等地建都的各种意见后,于洪武二年(1369)九月下诏,决定以“前江后淮,有险可恃,有水可漕”的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

兴 建

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便调集各方能工巧匠百万人来到今安徽凤阳县西北部河南岸的高地上,役大兴土木。明中都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九宫八卦的理念,严格遵循了“左祖右社”的规制,精心布局午门至洪武门之间的中轴线,并布局了一条东西向的副轴线,与中轴线交叉于大明门前。占地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它是明太祖朱元璋集2000多年来我国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营建的一座最为豪侈的都城。

明中都的营建可谓兴师动众,消耗巨大,建筑所用的木材,不仅“令天下名材至斯”,还遣使到尚未归入图籍的附属国“求大木”。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城砖。而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溶灌”。所有的木构建筑“穷极侈丽”,画绣的彩绘鲜艳夺目,所有的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的图案精美绝伦。有一首诗也描绘了明中都当年的盛况,“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总之,朕要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无敌、举世无双的豪城。

中都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暂,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特别是宫殿布局,却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

罢 建

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至洪武八年(1375),中都城“功将完成”,朱元璋却在洪武八年第二次亲临中都返回南京的当天,突然下诏停止役作。这一“惊变辍中途”之举,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那朱元璋为什么要罢建中都呢?《洪武实录》记载:“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与《国榷》记载:“至是费据,寝之”的说法也相符。就是说太烧钱了,不建了,但这是官方给出的理由,细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明中都已经兴建了六年,物力、财力、人力已经都快投入完毕了,关键都快建成了,这个时候再说花钱太多,而不建了,这个理由未免太过于牵强(一百万都花出去了,马上再花五毛就能成的事,你说心疼最后的五毛,而不建了,咋想的),如果真是因为建明中都花钱太多负担不起,那一开始就不应该建。

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从南京出发,前往中都凤阳视察中都的营建情况。《明史·薛祥传》记载:“八年,授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善奏:诸工匠用压镇法。帝将尽杀之。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予,活着千数”。“压镇”又“厌胜”,是古代工匠用来表示他们的信仰和情绪的一种迷信活动,中都工匠想用此法来诅咒王朝不安宁,通俗说就是画叉叉诅咒,是对明中都营建劳役过重、督工太急的无声反抗。朱元璋知道后龙颜大怒,斩杀工匠,在封建社会迷信思想盛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朱元璋是惧怕这种诅咒的,即便把都城迁过来,也不会住的安心和踏实。这应该是朱元璋罢建中都最主要的原因。

废 弃

六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建筑逐渐消亡,至今大多皆已不存,唯部分宫城城门及城墙、鼓楼和皇陵石刻等依然屹立,见证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那么,明中都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坎坷,由一座高规格的都城逐渐沦为一片废墟的呢?

1938年日军在凤阳皇城外

1957年 从万岁山看东城墙及东北城角

清代乾隆年间在东南角台上建有砖塔,1966年拆除

除了木构建筑长时失修自然的损毁之外,历史上还发生过多次大规模人为破坏。据《明实录》记载,明中都城的破坏始于明代。洪武十六年撤大内宫材修建龙兴寺,天顺三年再撤皇城内中书省等500余间重建被火灾烧毁的龙兴寺,这两次破坏是由政府组织主动拆除的。而后明末农民军的破坏则彻底毁掉了这座城市的运程,崇祯八年农民军攻占凤阳,焚烧皇陵、龙兴寺、官府、邸舍,大明龙脉被断,不到十年亡国。明清易代后,清政府为刻意抹杀大明朝的皇气,康熙六年移凤阳县治入皇城内,从此皇城变为县城,不再是一片禁区。

民国时期的午门

“奉天殿”遗址上建起了官学,东华门西华门、午门—奉天殿形成了十字形的街铺格局,城内高亢地均被百姓建为村落,明中都宫城面貌大改。乾隆二十年,为修建凤阳府城的城墙,拆皇城禁垣、钟楼台基等取砖。至此,明中都三道城垣只剩宫城仅存。咸丰三年,太平军破凤阳,焚龙兴寺、鼓楼等,龙兴寺由此烧毁,鼓楼仅余下台基。

新中国成立后,浩大的明中都仅余宫城城门、城墙、鼓楼基座、皇陵石刻等尚存,其他皆已成遗址。但是破坏并没有停歇,尤其是文革十年中,对宫城、皇陵石刻的破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根据王剑英《明中都研究》中的梳理和近年来部分学者的调查,我们将建国后明中都城及其遗址的人为破坏分为三个阶段,列表如下:

明中都的破坏历程

第一阶段:零星破坏

1952年

拆除“奉天殿”遗址上的官学盖粮食局。

1957年

扒拆文华大桥、四眼井东北的大桥盖第四监狱。

1958年

扒拆东华门内侧一小段城墙,被省委宣传部制止。

第二阶段:大规模破坏

有组织大规模拆城墙

1966年

凤阳县四清分团通知多个公社扒拆城砖砌井筑坝。后组织红卫兵继续拆卖城砖作为外出串联经费。拆除了东华门以北的东城墙和以南的一段。

1968年

百姓自发拆城。玄武门两侧城墙扒掉一半。8月,凤阳县革委会成立,提出拆卖城砖作为地方财政收入。

1969-1972年

凤阳县成立“拆城小组”,组织生产队大规模拆城卖砖。宫城东墙、北墙和午门以东的南城墙均被拆除。

扒拆城台与桥梁

1973-1975年

1973-1974年生产队以拆城墙为副业,后被禁止。1974年建临淮化肥厂,南门生产队扒拆午门城台,西门、北门队扒拆西华门内大桥,马王桥队扒挖外金水桥。城西公社建办公楼,拆挖内金水桥。1975年,以为下放知青盖房、开沟、为生产队盖厨房等各种理由扒拆了四眼井大桥、午门西边一段城墙、西城墙下一片以及东华门、玄武门城台。

第三阶段:后续其他破坏

1999年

太庙遗址上开发了居民小区“长安花园”。

2005年

中都城隍庙遗址上开发了居民住所“玺园”。

2006年

在开国功臣庙遗址上开发了居民住所“名都帝景”、“紫薇花园”。

2008年

外郭城的东北门“长春门”遗址被铲平,修建公路。

2012年

外郭城的正南门“洪武门”遗址被铲除大半,修建公路。

2013年

外郭城的正东门“独山门”遗址被铲平,修建公路;朝阳门遗址旁建起楼房。

2014年

修建的高速公路占压於皇寺遗址局部和皇陵外城正门“正红门”遗址。

我的心好冷~~呜呜呜呜~~朕的骄傲啊~~就这么没啦?

一座都城,经历了选址、兴建、罢建、废弃四个过程,如同人的一生起起落落,今天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明中都皇故城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正在有序的开展,将来这里将成为一处集科研、教育、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地方,相信明中都一定能涅槃重生,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Hash:477108492f53a0e5d9cdf22c926ece737ee978f2

声明:此文由 知行摄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