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 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图片

导读: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 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图片 1. 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图片 2. 凤阳明中都皇城遗址公园 3. 安徽凤阳皇陵风景区 4. 介绍一下凤阳明皇陵的风景 5. 明皇陵在哪里?凤阳明皇陵具体地址? 6. 凤阳明皇陵石像是什么 7. 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图片介绍 8. 凤阳明皇陵风水图解

1. 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图片

凤阳的明皇陵门票需50元,开放时间为09: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韭山洞50元,开放时间为08:00-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狼巷迷谷80元,总计180元。

2. 凤阳明中都皇城遗址公园

  NO.1 六安

  六安市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美誉,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羽绒原产地和集散地。占地面积1499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白马尖九公寨天堂寨万佛湖横排头

  NO.2 安庆

  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国粹京剧的起源地。占地面积1359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天柱山迎江寺振风塔、菱湖公园。

  NO.3 滁州

  滁州吴风楚韵,气贯淮扬,接壤金陵西北,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占地面积13398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醉翁亭琅琊山、皇甫山、明中都皇城、明皇陵。

  NO.4 宣城

  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也是江南鱼米之乡。占地面积1234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敬亭山太极洞绩溪龙川桃花潭。

  NO.5 合肥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是安徽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占地面积11445.1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包公祠、巢湖周瑜故里等。

  NO.6 黄山

  黄山,原名黟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天下第一奇 山”之称。占地面积9807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迎客松光明顶飞来石一线天等。

  NO.7 宿州

  宿州,简称“蕲”,号称云都,是著名的书法名城拥有华东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占地面积9787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皇藏峪风景区,五柳风景区等。

  NO.8 阜阳

  阜阳,简称阜,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是安徽三大枢纽之一。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占地面积9775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阜阳生态园、颍州西湖颍上八里河等。

  NO.9 亳州

  亳州素有“中华药都”之称,占地面积8374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花戏楼、曹操运兵道、华祖庵、天静宫、庄子祠等。

  NO.10 池州

  池州,别名贵池、秋浦,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8271.7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怪潭,杏花村等。

  NO.11 芜湖

  芜湖,简称为“芜”,别称江城,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占地面积6026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方特,鸠兹广场,赭山,广济寺等。

  NO.12 蚌埠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交汇点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称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占地面积5952平方公里,有启、朱元璋、汤和、常遇春、年羹尧、李毅、蒋雯丽、马思纯、祖海、陈光标、史玉柱等众多历史名人。著名景点有花鼓灯嘉年华龙子湖,张公山等。

  NO.13 淮南

  淮南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占地面积5571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八公山,上窑山,舜耕山,焦岗湖,龙湖公园等。

  NO.14 马鞍山

  马鞍山,简称“马”,曾为六朝畿辅、十代京畿,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皖江第一港口,占地面积4049平方公里(2015年),著名景点有采石矶、雨山湖

  NO.15 铜陵

  铜陵市,别名定陵、义安,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占地面积3008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天井湖、和悦洲、永泉农庄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等。

  NO.16 淮北

  淮北,简称“淮”,古称相城。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淮北是运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国酒乡,口子窖名酒出产于此,被评为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占地面积2741平方公里。

3. 安徽凤阳皇陵风景区

应该是明朝十三帝陵。

明朝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4. 介绍一下凤阳明皇陵的风景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来,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 存陵丘及石刻群。

明皇陵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清朝的皇陵在河北遵化市易县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但清朝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而且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清朝皇陵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除了关内的清朝皇陵,关外还有数座清入关前的皇帝陵墓:关外陵寝埋葬的都是清入关以前的皇帝及其后妃,其中有的是被追尊的帝、后。

1、清永陵

始建于155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2、清褔陵

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

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

3、清昭陵

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

4、清东京陵

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将其祖父、弟、子等十余人的陵墓由赫图阿拉迁至东京城东北4华里的阳鲁山上,成为后金祖陵,故称"东京陵"。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复将努尔哈赤祖父辈的陵墓迁回故土赫图阿 永陵。

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园。96-97年重修陵道。此陵有缭墙、山门、碑亭等建筑。碑亭保存完好,建于舒尔哈齐墓前,是四券单檐歇山式建筑,内有彩绘藻井,亭中立有大理石《庄达尔汉巴图鲁亲王碑》,用汉、满两种文字刊刻,字迹清晰,雕刻精美。

5. 明皇陵在哪里?凤阳明皇陵具体地址?

明皇陵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在家乡凤阳县兴建中都城。洪武八年,他罢建中都,再次营建父母之陵。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

6. 凤阳明皇陵石像是什么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来,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仅存陵丘及石刻群。

明皇陵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凤阳明皇陵有几个景点图片介绍

凤阳的明皇陵门票需50元,开放时间为09: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韭山洞50元,开放时间为08:00-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狼巷迷谷80元,总计180元。

8. 凤阳明皇陵风水图解

历代皇陵——宋代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皇权高度集中的北宋。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代初的制度,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由于这个原因,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

唐代后妃从高祖李渊开始,附葬帝陵不单独起陵,而宋代恢复了汉代的规制,后妃单独起陵园于帝陵的西南隅。后陵建筑与帝陵相同,但规模较小,除太祖庄怀皇后潘氏有陵号“保泰”外,其他后陵都没有陵号。

巩县宋陵的形制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宋代建造陵墓相风水堪舆(看风水),流行“五音姓利” 说法,把姓氏归于古代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的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丙壬方位(北方偏西的方位)。由于北宋营建帝陵时间短促,运料、营建以及入葬工程量都非常浩大,因此给人民代来了沉重的负担。例如,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压死者就达二百多。

【北宋巩县八陵】巩县由北宋八陵。巩县在河南郑州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少室,北临黄河天险,蜿蜒阻隔,东为巍峨挺拔、群山绵谒的青龙山,洛水东西横贯全县,自古以来就北风水先生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所以北宋皇帝除徽、钦二宗外全部安葬在这里,统称“巩县八陵”。 巩县的北宋陵区,北起孝义镇,西至西村,中贯芝田镇,面积约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区,真可谓是大枕黄河,足登黄河了。

巩县的北宋陵园由统一的布局。陵园正中为高宗的陵台,象征着帝王“丰业”和尊严。陵台四周,柏树成林,纵横如织,故有“柏城”之称。宋时每陵设有专门负责培育柏苗、养植柏林的“柏子户”。而今,宋陵的柏树已不复见。陵台经近千年的风雨剥蚀,也失去了当年的雄姿。陵台之下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全部用条石镶砌。整个布局给人以方正端庄、拱卫森严的感觉。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诸陵献殿建筑全部毁于元朝。据说,嵩山中岳庙大殿前的铺地石,就取之于这里。

从陵台南神门,沿神道两侧排列有整齐对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宫人与内侍石雕各一对。侍立于南神门西侧的为宫人,陵太左右的为内侍。宫人雕像眉目细长,双肩消瘦,束发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征惟妙惟肖。内侍雕像,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持体现他们身份的球仗和拂尘。四门石狮各一对。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门石狮雕像最为精美。武士雕像以对。为神道两侧立像的排头兵。虽然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但雕像甲胄的纹饰仍然细腻传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二对。文臣持笏,武臣拄剑,恭立神道两旁,象征着宫廷百官朝仪。

藩使雕像各三对。藩使为参加北宋皇帝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代表。藩使刻像于帝陵之前,始见于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联系的反映。北宋后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于神道两侧与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改帝陵规置的原因外,还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之意。石虎、石羊各二对。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个性柔顺,形态淑美。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有“羊面从美”之说。自汉晋以来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为祛邪之物。仗马与控马官石雕二对。角端石雕一对。瑞禽石刻一对。石象与驯象人石雕一对。望柱一对。望柱类同华表,是意求吉祥的柱型石雕。望柱南为乳台一对。象征着子孙发达、繁衍万世、吉祥如意。

北宋国家权力 度集中于皇帝,这就给后妃参与政事提供了方便条件。刘皇后临朝听政长达十一年,死后谥“庄宪明肃”,史无前例。在这之后宋代凡称别的皇后,谥号都由以前的两个字增加到四个字,反映了皇后的政治地位在封建礼法上得到了承认。北宋后妃政治地位的提高,反映在陵寝制度上,表现为皇后单独起陵。在巩县共有二十一个后陵,建制和帝陵相同,仅仅是规模略逊。

北宋灭亡之后,巩县八陵都遭到了破坏。据传,有一次刘豫从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认定不是一般民间所有,便盘查出是出自于哲宗的永泰陵,于是组织了“河南淘沙队”,就是皇陵的盗掘队。永泰陵被掘开后,珍宝被洗劫一空,尸骨暴露在外。从此不仅北宋诸陵被挖掘殆尽,甚至连民间冢墓也没有幸免的。金灭亡后,元朝控制了北宋陵区,一切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

【南宋六陵】南朝是北宋亡国之君所建的偏安王朝。皇帝昏庸无能,苟且偷安,朝政腐败,有诗讽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后人称为“攒宫”。南宋的陵园建筑大体沿袭北宋,但是规模已经远远不如巩县宋陵,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加上千百年来的破坏,现在陵区已经荒烟蔓草了。原有的诸陵只剩下几个土墩头和明代以后所立的碑石,刻有帝名和陵名。

元世祖的时候,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这是江南六陵遭到最大的一次洗劫。杨琏真伽和僧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前,陵使竭力抗争,不让他们开陵。允泽拔刀相逼,陵使无奈大哭而去。盗贼们打开理宗的棺盖时,一股白气冲出,只见理宗安卧如睡,珠光宝气,萦绕其身。棺底垫着织棉,包着金丝网罩。棺中的宝物被抢劫一空后,歹徒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口内含的夜明珠,沥取腹内的水银。理宗原想保护自己的尸体不朽,却不知落到如此的下场。

据史料记载,他们得到“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交加白齿梳”、“香骨案”、“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鱼影琼扇柄”等诸多珍宝。而帝王尸骨却抛弃在草莽之间。当时有绍兴人唐珏,闻之悲痛不已。当下典当家产,私下备酒宴,邀请乡里少壮辈。酒至半酣,唐珏突然说:“今请诸君协力,前往收埋先帝尸骨,如何?”有一人问道:“山上将官把手,虎视眈眈,事情一旦暴露,如何是好?”唐珏说:“此事我早已运筹,今四郊荒野多露白骨,何不以假乱真,取而代之呢?”大家应诺。唐珏拿出备好的木匣若干只,上面复以黄色丝绢,署上帝名、陵名,分头趁月色潜入陵山,自永思陵以下,随号将诸帝遗骸分别收藏起来,埋在宝山之阴天章寺前,种上冬青树,以为标志。第二天凌晨,唐珏出百金,酬谢众人,七日之后,杨琏真伽复取理宗头颅,截为饮器,有下令裹取诸帝骨骸,部众只得杂以牛马枯骨拾来,在临安故宫中“筑一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以示制胜江 人民之意。江南人民目不忍睹,《南宋杂事诗》有云:

故宫思见旧冬青,一塔如山塞涕零。

领访鱼影香骨案,更从何处哭哭灵。

【南宋少帝赵邴陵】少帝赵邴陵在现在的广东深圳市的赤湾,天后庙的西南。赤湾在珠江口的东岸,面濒伶仃洋,背靠大南山,地域十分壮观。曾有诗人赞美道“日照琼珠明岛外,风生麟角起云根”。

赵邴是南宋赵基的儿子。元军攻破临安以后,抗元将领陆秀夫、张世杰拥立赵邴为帝,在广东继续抗元。后来,南宋的降将张弘范引元军大举进犯广东,水陆两路夹击宋军。陆秀夫见大事已去,就抱着少帝赵邴从崖门的巨石上跳海殉国。于是宋朝宣告灭亡。事后,张弘范在崖门的巨石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以显示他叛宋投元的战功。到了明代,张弘范所镌刻的字迹全部背铲去,以消除元代的民族矛盾给人民心灵上留下的阴影。

历代皇陵——辽、西夏、金

公元十世纪初到十四世纪,中国北方诸民族纷争崛起,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加速了封建化过程。同时又以他们新兴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统治权,其中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建立了“西夏”, 女真族建了“金”。这些入室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陵寝制度上,吸收了汉族传统文化,同时还保留了许多民族特色和习俗。这种汉族文化与北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是中国陵寝制度史上的重要一页。

【辽】辽现存的陵园有两处,一是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一是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辽葬制的主要形式为石棺葬。石棺内的尸体套有铜丝网罩,死者服饰皆为左衽、捍腰、套裤,显示了辽游牧民族马上生活的特点。另外,从丰富的辽代陵墓壁画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契丹文化的特点。如辽庆陵壁画中,有一幅带有契丹小字的旁题人物像,第一次证实了契丹族的习俗。再者辽代皇帝四时“捺钵”的习俗,也从一幅四季山水画中得到反映。这些情况说明了在民族融合的总进程中,显示出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辽太祖陵,在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一道宽约七十米的山口为陵园的天然门户,两旁是悬崖峭壁,入园门便是四面环山的绝谷。古内林木参天,清泉漫流,景色佳绝。辽太祖陵墓就坐落在山谷西边的高地上。

祖陵原地面建筑十分宏丽。但祖陵在金代曾经遭受破坏。现在陵园四周散布着砖瓦、碑石块等。地宫墙身遗迹已暴露地面,享殿略有遗存。在丛林涧沟中还有一具石翁仲,其头部和右臂残缺,身穿箭袖窄袍,腰束带,中结双纽,两手交叉,左手握住右腕,背脊拖出一条长辫,表情自然,衣纹流畅,其雕刻艺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显地带有契丹民族的古朴风格。

此外,在谷口两侧还有建筑遗址 多处,东侧小山顶有石雕大龟趺一个。在碑趺附近发现的残碑上,刻有秀丽的契丹文,这是研究契丹历史的重要资料。

【西夏】西夏陵园坐落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西部贺兰山麓,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多座贵戚、功臣陪葬墓。西夏李氏贵族与唐宋政权交往频繁,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与宋陵相比,西夏陵园平面除仿照宋代大建筑群,强调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以象征西夏统治权威外,还体现了西夏文化独特的葬制,其表现为墓道底部铺设横木,道口用原木和木板封闭,墓壁建筑有护墙板,以及墓室前有多层宝塔式陵台建筑等。由于汉文化的影响,虽然西夏著字院推行篆书,但汉字仍在民间和官府通用,这种情况在陵寝制度中也得到反映。不如仁宗赵仁孝的寿陵碑亭遗址有东西两处,东碑亭为汉文楷书,书法遒劲,刻工娴熟,西碑亭为西夏篆书,两种文字并用,说明中原与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联系密切和文化交融的历史事实。

西夏帝陵陵园葬制已摆脱了早期“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即葬引水其上”的原始葬俗,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布局基本仿照唐宋以来的规制。每个陵园都是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都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四角建有角楼标志陵园界至,有南往北排列有门阙、碑亭、外城、石像生、内城、献殿和灵台。陵园平面强调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象征西夏统治权威。从出土的雕龙栏杆、莲花柱础、琉璃兽石勾头、兽面和花卉滴水、白瓷板瓦等大量建筑材料,反映出西夏王陵陵园建筑当年是十分宏伟和华丽的。

西夏王陵的地宫形制,从已发掘的八号陵中得到进一步了解。墓道呈斜坡形,墓室属土洞形式。两侧各有一配室,周壁敷设护墙板。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有各种金饰、鎏金银饰、竹雕、铜甲片、珍珠、瓷器等。

西夏王陵的建筑规制是在吸取宋代陵园建筑规制的基础上,体现了不同于宋陵的独特风格,其体现为:其一,西夏陵园将宋陵由门阙到南神门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安排到月城御道两旁,缩小了陵园的范围,显得比较紧凑;其二,宋陵是单城呈正方形,而西夏陵是重城呈长方形;其三,宋陵灵台就是墓室,而西夏陵的灵台位置在墓室前,并非起灵台的封土标志,而是一个高达二十余米的塔式楼阁建筑;其四,西夏陵园内都没有附葬的后陵。

西夏陵园的调查和发掘,对于研究西夏历史,特别是了解西夏文化和汉文化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最初活动在黑龙江境内的阿什河流域,随着金政治、军事势力的南下,在中都(北京)大房山营建山陵,以后金代帝王均葬于此,现存帝陵遗址十七座。

金陵陵园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琉璃瓦殿堂楼阁连次栉比,汉白玉的石碑以及高大的石像生错落在苍松古柏之中。可惜明代以后,大房 金陵连遭兵毁,清代虽经修缮,但已不复原貌。又被兵匪多次盗掘,现已成为一片废墟。

金的典型陵墓是金太祖陵。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完颜部的首领。十二世纪初,他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在对辽的战争中建立了金政权。

Hash:b025fca6b19c3530421f7096a115094986d0f85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