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桥村名由来及演变过程

(编者:自即日起,“美丽三里桥”公众号向广大支持与关注三里桥发展的群众和朋友不定期推出三里桥村的历史演变及历史人文特点、发展历程、村内重大历史事件等,为的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三里桥村厚重的年代文化,并牢记历史、放眼未来、开拓发展。)

源汇区三里桥村位于白云山路(107国道)与柳江路交叉口西,沙澧产业集聚区内,风景旖旎的澧河南岸,南邻宁洛高速,北与源汇区政府和高铁车站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里桥村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200人,其中党员78名,群众代表43名。

三里桥在明朝时期叫兴隆寨,村四周有夯土寨墙和壕沟,后因土匪破寨而毁之。(据传三里桥早期住着朱、米、田三大姓,现在则为张、潘、刘三大姓)。早期的兴隆寨是历朝历代的官道,是朝廷驿站传递讯息的必经之路。修郾城城墙时,因原材料石头、石磙等都要经过兴隆寨渡口,澧河上大都有摆渡船,村内的塌桥沟有7、8米宽,常年水深只有三尺多,重船不便通过。正是这个时期官府下令在兴隆寨修建了石板桥,因此桥离郾城县衙三里地,且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石桥(现已演变为107国道澧河大桥),兴隆寨因此更名“三里桥”。

建国前的《郾城县志》(今在许昌档案馆收藏)不仅记载了三里桥村澧河段有个非常有名的“三里桥渡口”——相当于现在的水路主干道,还有一个“樊侯庙”,这也说明三里桥村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分量。

原国民党第1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69军军长、陆军中将米文和(1893——1970)字坦甫,就是漯河郾城区(原郾城县)三里桥村人。(下期将隆重介绍这位身居国民党要职、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米文和将军

Hash:1392befa75ea8fb91870dc231e8103376d9b7483

声明:此文由 美丽三里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