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36年的潼关老照片, 带你体验不一样的潼关~

本文发表在1936年4月12日《申报周刊》第1卷第14期,作者是李镜东,他是《申报》派驻陕西的记者。

《申报》1936年4月12日

1935年至1936年的冬天,他在潼关住了三个多月,对潼关地理形势、古迹名胜、经济政治、民风民俗进行了考察,之后写了这篇内容丰富的文章。

潼关拆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修三门峡水库,潼关老城被拆除。

中国历史会永远会记住这个消失的关隘古城。那里蕴藏着东汉、盛唐的故事,中国历史最辉煌时期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故事。

近代以来,中国抵御外辱的最后堡垒也在此处。1937年,日寇横扫河北山西,却在此被彻底挡住,没能跨入关中一步。

这是潼关作为保家卫国的最后一战,最为漫长和艰苦一战。

今天,上千年绵绵不绝的人文风景也随风远逝,好在有这篇文章,让我们能够回味一下抗战之前的潼关。

潼 关 印 象 记

李镜东

潼关是中原西北的第一道门户,其形势的险要,久已著称典籍,凡稍明瞭(了)中国史地的人们,没有不知道的。

民国潼关地图

民国潼关县城图

潼关鸟瞰

虽然现今军事技术的进步与武器的发展远胜往昔,但潼关的天然险要形势,在战斗的意义上,凭险固守,仍未稍失。自陇海路直达潼关,通车至西安咸阳以后,西北货物的输出入,行旅商贾的往来,必需经过此间。今年一月初旬,同成路又通车至潼关对面——黄河北岸风陵渡了。所以潼关在全国经济和交通的意义上,尤为重要。

第一辆火车开到潼关时的场景

潼关火车站

潼关混凝土拱桥

潼关陇海路穿城隧道

去冬(去年冬天)笔者留寓(住在)潼关,凡三越月,平日茶余酒后,常与当地二三友人,谈及潼关种种情状,并个人观察所得,草此一文,挂一漏万,在所不免,而所说的却是实情实事,藉此一新未游关中诸君的耳目。

一、潼关的地势与古迹

正因为潼关有天然险要的地势,所以历代争取天下的那些英雄豪杰们,都以此为必争之地,而这地方的兵燹(xiǎn)变乱,也几乎任何朝代都要发生。

潼关东门城楼

现在的潼关县城,系唐天授二年所建,宋元明清诸代,均加修葺,其城垣的雄伟高大,可与西安、汉中二城相并称,东西南北四城楼,矗立云霄,均极雄壮,尤以西门的五层城楼为最伟大。

关西门城楼

发源于秦岭的潼河,自南而北,横贯县城,将全城划分为二,注入黄河,故南北二门,都设有极大的水闸。今则闸门毁坏,不能启闭了。

潼关南水关

潼关北水关

城东南,跨麒麟、笔架二山,西南绕象山凤山,嵯峨耸峻,愈加增加潼关雄壮的形势。

凤凰山鸟瞰

登高远眺,潼关八景:雄关虎踞、风陵晓渡、黄河春涨(均在城之东北)、中条雪案(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秦岭云屏、禁沟龙湫(均在城南)、谯楼晚照(即西城楼)、道院神钟(在城中),一一在望。

自潼关往风陵渡

而城外形势,至为险要:关之南,有秦岭雄峙,设十二连城关,以防秦岭诸谷之险,旧时各关均驻重兵把守;西北有洛水、渭水汇合黄河拥抱而东下;西有太华山,重峦叠嶂,高出云表;城东的金陡关,系绝壁筑城,足抗东来的劲旅。此种形势,诚所谓“天险之地”。

第一关(东面),西面书金陡关

而“百二初经得大观,岩关高峙碧云端。两边夹束黄河去,万仞根连太华蟠。天险西来凌绝塞,地形北折拱长安。如今世事虽非昨,犹作当时要处看”。这样描写,也不是过分的。

马超刺曹操于潼关之大槐

潼关古迹比较可靠的是在城内东大街中复大药店和同盛益商号之间,有一株四五抱大而一半已枯死了的古槐,相传系三国时的遗物,当日马超追曹操至此,将长枪误刺在这株树上,曹操因此脱险,故后来封它为“树王”。现在树上有一个五六寸长、二三寸阔的窟窿,据说即马超所刺的枪眼。

潼关东山上的文殊院与魁星楼

麒麟山上有一座颓毁不全的春秋楼,相传系关羽五关斩将时阅《春秋》的所在。东关与风陵渡之间,在黄河的中心,有风陵,俗谓即女娲氏的陵墓,清初尚可看见,现已完全淹没了。

蒋介石在潼关山上看书

西北城外,黄河中流,有“中流砥柱石”,据说黄河泛滥时,此石亦和平时一样,露在水面。

二、 抗战前的潼关

当陇海路初达潼关时,商业上曾极一时之盛,东大街、三民街、西大街都开设着不少的新商店,而一出西门,直达陇海路车站半里多长的西关,许多商店住宅,都是在那时兴建的。

潼关 城内

潼关古城南关

在潼关经商的,多半是山西人和河南人,本地人开设商铺很少。商业上主要的交易,是酱菜、棉花和鸦片。酱菜种类很多,有连皮笋、八宝小菜、什锦瓜、五香贝丁、酱苴莲等,都是潼关著名的特产,从前潼关知县每年必用大批酱菜进贡皇帝。

潼关货运

潼关东城楼及东关店铺

潼关黄河渡口

潼关城楼

潼关大桦树

潼关城外

潼关城外

潼关黄河渡船

潼关水车,用于榨油、磨面

潼关饭店的厨房

潼关城内小吃

潼关城内小吃

麦食的种类,有白糖枣糕(馒头上夹一红枣)、油包子、菜包子、汤包子,及专献各种神佛所用的兔头(献土神)、谷集(献天地)、麦集(献灶神)和用大小的馒头堆成的馄饨山、粉元宝、面猪头(均献财神)之类,廿七八两日,则烹调各种肴馔,以备在元旦后的食用。

潼关的寺庙

潼关西门

潼关东门

美丽的潼关

(张佐周,1935年摄)

拆迁后,居民离开潼关场景

选自《长安道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由杨博先生整理,由杨博先生授权发布。

作者 :李镜东

Hash:63aaf38da5f0ab2b5e78d9a7ac052e4cfa57c50d

声明:此文由 潼关微小圈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