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 北票青年汇历史文化篇 北票历史沿革

素材来源 北票文化

北票历史沿革

北票有悠久的文明史,这里流传有距今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玉匕、玉斧等玉器,证明北票是随之兴隆洼文化进入文明时代起步阶段。北票有正式发掘的白石水库红山遗址和民间收藏的许多红山玉器,佐证了北票属红山文化区。专家认为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晚期已进入文明时代,庙、坛、冢和“唯玉为葬”到“通神为礼”充分证明了这一论点。以后经历了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代表的方国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1997年,辽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对康家屯遗址进行了发掘考证,清理出城墙、马面、角台、壕沟、房址、灰坑等遗址,城址方向为南偏东30度,北部已被大凌河冲毁,城址现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的防御功能很强,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尤其是出土有十分珍贵的彩陶壶和青铜刀,说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约公元前2100——前1500年即相当于中原夏到早商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范围北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南抵永定河,中心范围在燕山北侧。该文化拥有成立体分布的城堡群,出土有彩陶器、青铜器、仿铜陶礼器及成组玉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礼制已形成,是雄踞燕山南北、盛极一时,能与夏王朝为伍的北方大方国,文献中之北土“燕毫”可能与这支文化有关,从康家屯遗址发掘来看,城墙并没有一次性大规模倒塌现象,而城内的布局并不纷乱,也没有战争、地震等突发事件破坏的迹象。前后使用时间约500年,使用下限到夏末商初,城址的废弃可能与商人进入中原代替夏王朝这一历史大事有关。那么,北票地区亦应隶属于商朝。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为山戎(是神农氏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先是东胡地。春秋初,燕、齐联合征伐山戎,山戎遁走,齐桓公以其地界燕(《史记·齐世家》)。燕始称大国,其后,燕有贤将秦开,击破东胡,东胡却地千里。并筑长城自造阳(怀来)至襄平(辽阳),以拒胡(此长城建平、敖汉进入北票北边),北票属燕之辽西郡。

1967年,在东官营出土一“戈”,上铸有“郾王职作御司马”7个字,系燕王职所作,为其御司马(东司马)所使用,这证明战国北票属燕领地。北票宝国老小城子、马友营郎中营子七天地均发现战国时期遗址。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前207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北票属辽西郡。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初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为乌桓辽西郡。汉武帝时三次征讨匈奴,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史记·匈奴传》)。为汉之实际领地,设亭障以防匈奴,称塞地,属幽州刺史部,并徒乌桓于辽西等五郡,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后汉书·乌桓传》)。北票属于辽西郡(郡治阳乐,即今义县刘龙台附近古城子沟)临渝县。《汉志》临渝县注:“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候水北入渝。”白狼下脱一“水”字为白狼水(今大凌河),候水似为今牤牛河。又汉书《地理志》注:“渝水首受塞外南经一故城,又南经营邱西东南入海”。临渝似乎在今下府、大板一带。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为乌桓地,后入鲜卑。公元49年(光武帝建武25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众向化,封为侯王君长者81人,皆居塞内。布于边缘诸郡(《后汉书·乌桓传》)。桓帝时,鲜卑檩石槐为大人,尽据匈奴故地。东汉末年,为乌桓、鲜卑交错之地。后乌桓势强盛。公元207年(献帝延喜12年)曹操北伐乌桓。斩其王踏顿、得汉、胡降众20万,迁三郡乌桓部万余人入居关内。

三国(公元220年——265年)属曹魏鲜卑地,隶幽州昌黎郡(郡治今义县),北票属之。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属平州昌黎郡(郡治今义县)。鲜卑宇文、慕容、段三氏以昌黎为中心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后慕容氏占据了昌黎、北票地区。

晋书载:“鲜卑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住辽西。从宣帝(司马懿)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击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为慕容氏。考古学文化喇嘛洞墓群和房身墓出土的金质“步摇金”多件,正是步摇冠的冠饰。说明鲜卑慕容部是在北票南部,到十六国春秋时,莫护跋的曾孙慕容皝在龙城(今朝阳)建前燕国。

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十六国之一后赵(公元319——351年)属营州辽西郡。公元342年(成帝咸康8年10月)前燕国王慕容皝迁都龙城(今朝阳)。改柳城为龙城,设昌黎郡棘城县,北票属之。公元370年,苻坚灭前燕,地归前秦,初属幽州。后为平州昌黎郡(州、郡治均在和龙即今朝阳)。公元384年,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都于中山。初为平州昌黎郡,后改营州昌黎郡(州、郡治仍是和龙);公元397年,后燕慕容宝回朝阳建都;公元409年(安帝义熙五年)汉族冯跋建立北燕,都仍龙城。并设昌黎尹(今朝阳),北票属之。

1965年在西官营姜家山屯东出土了北燕文成帝冯跋的胞弟冯素弗(北燕宰相)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铜、玻璃等随葬品。据《十六国春秋》冯跋传载记冯跋死后葬“长谷川”。此墓方位与史书记载正相合。根据出土的“范阳公章”、“车骑大将军”、“辽西公章”、“大司马”四枚印章认定是冯素弗墓。西官川即是长谷川。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初属北魏,公元444年(北魏太平真君5年)属营州昌黎郡龙城县,北境为契丹地。北齐时为营州冀阳郡龙城县,北境为契丹地。北周时,北齐的营州刺史高宝宁割据。北部为契丹地。至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二年)为隋所灭。

隋朝时期(公元581年——618年)开皇初年设营州总管府,北票属建德龙山县。北境为契丹地。不久废建德郡,改龙城为龙山县。大业11年,废营州总管府,置辽西郡(辽西郡治原在汝罗城,即今义县王民屯,后迁至柳城,称柳城郡)柳城县,北票属之。大业13年罗艺割据,柳城太守杨林甫改柳城为营州。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武德初年属于河北道营州总管府柳城县。贞观20年(公元646年)属营州都督府玄州(契丹);公元696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营州为契丹所陷,北票属契丹地;公元710年,析玄州置青山青山县,北票隶之;公元717年(玄宗开元5年)唐又还治柳城。

辽(公元907年——1125年)辽会同三年(公元940年8月,“以安端私城为白川州”。天禄四年(公元950年)去“白”字,称川州,先后隶属积庆宫(辽世宗耶律阮遗宫)、崇德宫(肖太后宫)、文忠王府(辽晋王耶律隆运)一百来年。公元1040年隶属兴中府。州驻地后由咸康县迁至今黑城子。公元983年,在四角昄设咸康县;公元990年,在土城子设弘理县;公元993年,在黑城子小城子设宜民县。在四家板古城内出土辽开泰二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幢记》结尾记有“白川州刺史”及“白川州咸康县令”。辽初期还置黔州阜昌军,辖盛吉一县(州、县治均在上园)北票大凌河南东部属之;还兼得成州兴府军,辖同昌县(州、县治均在阜新红帽子)。北票牤牛河东北部属之。牤牛河东南部隶宜州(州治在今义县)弘政县。

小塔子莲花山有“大辽国于越宋王耶律仁先”家族墓和宜州厅峪道院遗址(见《耶律仁先墓志铭》和《宜州厅峪道院碑文》)。

金时期(公元1115年——1234年)1117年金攻下辽川州,属金。初为北京路川州(州治今黑城子,见《金故少监张雄墓志》),辖宜民县、咸康县。1138年(天眷二年)川州属直隶州懿州。1139年(天眷三年)废咸康县为镇入宜民县;1166年(大定六年)改川州为宜民县,仍隶懿州;承安二年(1191年)再立川州,辖宜民县,徽川县;太和四年(1204年)属兴中府(今朝阳)宜民县。南部有咸康镇。大凌河南兼得黔城镇

元朝(公元1279年——1368年) 1214年元将木华黎攻下兴中府,川州地主刘世英率众投元。元行政机构设行省、路、府、州、县,属辽阳行省,初为北京路总管府(后改北京路为大宁路)川州(州治今黑城子)。在黑城子林业苗圃发现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重修川州东岳庙碑》,记有“白川岳祠奠于坤隅”,碑阴记有“川州达鲁帖木耳”(详见《重修川州东岳庙碑》文)。川州界:东至懿州界颉东山70里,西至武平县界栏子岭80里,南至兴中州界独山140里,北至蒙古行营界蝦蟆山100里。1342年(至正二年正月)升懿州为路,川州隶之。

明朝(公元1368年——1649年)初属辽阳行省川州。1374年,明将李文忠攻下大宁,川州属明。 1385年(太祖洪武十八年)改大宁路为大宁府(在今宁城西)。不久废府。1387年(洪武二十年)8月,置大宁都司,9月置左、右、中三卫,不久又改置前后二卫。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2月置左屯卫(在今阜新东南塔山)北票属之。1403年(成祖永乐元年)3月,为乌梁海三卫管辖。北票辟为乌梁海部蒙古牧场,属泰宁卫。

明末,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随从元世祖20代孙鄂木布楚琥尔由原住牧地满套儿(河北丰宁)地方迁徙而来巴彦和硕(今下府)。于天聪九年(1635年)诏编为97佐领。每一佐领定制为150箭丁。共14550箭丁。每一箭丁约为5口之家,共迁入人口约为72500人。从此,北票为吐默特右翼旗(见《惠宁寺文石碑汉译》)。

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北票属吐默特右翼旗。1705年(康熙44年)设卓索图盟(隶内蒙古)。辖喀喇沁三部与吐默特二部;1738年(乾隆三年)实行蒙、汉分治,设塔子沟厅(凌源)归直隶省承德府所辖,管理汉民,北票汉民隶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改属三座塔厅(朝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三座塔厅为朝阳县;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大凌河水泛滥。吐默特右旗王府被淹致使王府由下府迁至黑城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为朝阳府。

北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有杜姓发现小扎兰营子、兴隆沟、木多土鄂赖(今工农村)、大梁岗子(今和尚沟)四处有煤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领取龙票四张(煤矿开采证)。因四地皆在朝阳以北,故称北四票,简称北票。

柳条边:清入关后,其统治者为了维护满人的特权,以防止破坏所谓“龙脉”为名严禁八旗以外的其它民族入辽河中下游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以保护其“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修筑了柳条边,边上设有九官台门、清河门等边墙门。此边墙经我县常河营乡旧烧锅村。故此,出现了边里边外之分。

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1912年取消清朝旧制朝阳撤府改县,北票隶属朝阳县。1914年国民政府改热河厅为热河特别区。1925年(民国十四年),朝阳县在今北票境内设三个区,即四区(口北营子)、五区(板达营子)、六区(北票街),并建立了朝阳寺、牤牛营子、板达营子、西官营子、北票五个镇。1928年8月29日,国民党将热河特别区改为热河省。

1933年2月22日,日寇侵占北票,初属锦州省朝阳县;1940年1月1日将朝阳县巴图营子、五间房、西官、长皋、十八台、板达营子6个区划出,是年,7月1日建立吐默特中旗,隶属锦州省。1945年取消旗建制,建立北票县。1946年1月,国民党占领北票,隶属朝阳县。

1947年12月29日,北票全境解放。1948年1月,成立北票县。土默特中旗联合政府,隶属辽西省。1948年3月,在北阜义工委和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北阜义县。1949年5月5日,划归热河省,撤销北阜义县。5月8日,撤销北票县土默特中旗联合政府,恢复北票县建制,隶属热河省。1955年7月18日,国务院十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热河省,将北票县划归辽宁省。

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函字10号文件《关于辽宁省锦西、北票、海城、复县改为县级市的批复》,1985年4月5日,撤县建市,成立北票市,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Hash:68d44bafd7694dc1bfcdb03abc518bf751425b93

声明:此文由 北票青年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