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历史!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此地取景,竟是因为......

文字:王斌 声音:陕北腔

陕北之北有名堡 千年遗存述风云

文化艺术报记者探访神木高家堡(上)

高家堡古镇一角

在陕北,流传着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时,夫妻俩会掩面相泣,所以每年这天都要下雨的说法。今年的农历七月七,整个陕北果真都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一大早,伴着细蒙蒙的雨丝,吸着初秋陕北高原特有的湿气,我从榆林南部古城绥德,一路北上,前往榆林北部的另外一座古城——高家堡。

藏在小镇里的百年古城

高家堡镇一角

初闻高家堡,还是源于前两年播出的新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当时电视剧中的原西县城在此取景,让这座深处陕北之北的古堡名噪一时。之前还想,高家堡可能与众多陕北小镇相差无几,有那么一两条老式建筑的街道罢了。但后来翻阅了一些资料后,方才知道这个陕北小镇并不寻常,因为拥有保护较为完好的古城墙和建筑,在2014年就入选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单这一点就已从茫茫陕北高原千千万万的村镇脱颖而出,更不要说它拥有的故事内涵和远未被人熟识和低估的文化价值。在陕北生长二十余载,竟未曾踏足此地,实属遗憾。

抱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和电视画面的回忆,想着那虽是近邻却又遥未探访的神奇之地,我随车而行。翻过山,跨过河,车窗外层峦叠嶂的黄土山峁渐渐隐去,已经被绿色占领的毛乌素沙地袭来又退去,与榆神高速同行许久后,车向东转去。雨雾中,秃尾河静若冬蛇,平缓地向东面的黄河奔去,静静地做着千年的梦,随着人,随着车,一路走。此刻已到高家堡地界,沿路闪过的古今滩、喇嘛沟等村名,已然透露出这里的历史气息,加之“4000年石峁,600年古城”的广告牌更将人吸引,高家堡这素有“延绥三十六营堡之冠”的神秘面纱也将要揭开。

因沿途转车耽搁,来到镇区已经夜幕降临。在镇上匆匆吃了碗面后,迫不及待地跟着该镇的宁江虎一道,向古城迈进。

绕过新镇区,脚踩青石板,手摸土石墙,穿过一条小巷子后,一座气势恢宏的城门赫然展现在眼前。无论是精巧的构造还是威严的气势,一点都不亚于平遥古城。而在城门口的广场上,十多个妇女在带有DJ韵味的陕北民歌声中正跳着广场舞。眼前厚重的城墙突然把我的思绪带向了远方,数百年前,进出这座城门的都是什么人?是镇守边疆的将士,是倒买倒卖的贩夫走卒,是锦衣玉食的达官显贵,是食不果腹的乡野村夫……耳边的陕北民歌声将我拉回现实,没错,这就是陕北,你看那秧歌式的广场舞,你听那流行调的陕北民歌,你望那远处暗淡的黄土山峦,你闻那小镇农户家里的羊肉扁食香,哪个不是地道的陕北味?宁老师介绍到,这座城门是古城的南门,也是最早修复好的城门。大气复古,又很别致,还筑有瓮城,更显其故事之多、历史之久。

天色渐黑,华灯初上,走在古城的街道上,雨滴浸润着古城的角角落落。游客早已散去,城里静静的,仿佛能听到雨滴打在青石板街上的声响。进了城门,是东西400米、南北350米的十字古街,沿街是石块垫基、木柱撑顶、木板门面、砖瓦兽脊的明清店铺。在街道两边林立的店铺房顶,古建公司的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本着修古复古的初衷,一个更为古色古香的高家堡又将惊艳世人。

沿着老街慢慢地走,时光就在脚下的青石板上,这一脚是明,那一脚是清。明清四合院寺庙建筑,在六纵六横的小巷中点缀。檐头挑解翅飞,屋顶兽脊昂立。整座高家堡古城就这样静默在历史中。这座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距今已有560余年的历史古城是陕北四大名堡之一,是长城边关一处重要的军事营盘。滚滚狼烟已不在,悠悠遗风尚却存。与之同名的镇川堡、瓦窑堡、安边堡早已沦为现代化的城镇,独其雄姿若隐若现。

这里不只有“原西县”

农业学大寨

傍晚的古城几乎没有什么行人,静得只有脚步声和远处工地传来的机器声。斑驳的朱红色门窗,灰色的建筑,似垂暮的老人,守候在古镇的大街小巷。据说,这古城也是晋陕蒙贸易集汇之城,早些年“旱码头”的美誉可媲美绥德。明朝民国期间,富商聚集,交流频畅,盐碱业更是享誉塞北,有“十六家碱行半道街”之称。

古城的中央是中兴楼,中兴楼十字穿心洞分街,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回廊楼阁,南伸两翼,卷楼举阁,分嵌石额,南为“镇中央”西为“幽陵瞻”,北为“半接天”。楼上的风铃随着风低唱,传到很远的地方,向尘世大众讲述着它的故事。

在中兴楼向东步入东大街的门洞处,一位骑自行车的姑娘迎面走来,不由想起那句“高家堡的女子,天上的冷子(冰雹)。”街边石台上三三两两地或蹲或坐着正在拉话的老人。你若随便找个一问,他必定会深吸一口手中的旱烟,烟雾缭绕中嘿嘿解释:高家堡的女子厉害么,就跟天上的冷子一样,刀子嘴,豆腐心!

向西一转,建筑瞬间从明清变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这是古城的西大街,也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取景地。走在这年代感十足的街道上,满是记忆的痕迹。重走剧中这条少安和田润叶不知走了多少次的街道,回想着润叶和少安让人唏嘘的爱情,也回味着路遥先生的话:“学生时代的生活啊,将永远鲜活地保持在每个人一生的记忆之中,即使我们进入垂暮之年,我们也常常会把记忆的白帆,驶回到那金色的年月里……”

这里有田晓霞和孙少平爱情萌芽诞生地之一的文化馆,有原西县贸易经理车队。东风照相馆绿色的门窗,明镜的玻璃,时代气息浓厚的相片,吸引游人驻足、拍照。“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还在喊着上世纪60年代农民生产的运动口号。国营饭店在电视剧拍摄完以后,依旧保持营业状态,内装修具备六七十年代的氛围,现售卖陕北地方饭菜,是许多人怀念过去的好去处。国营旅社虽有些破败,外墙还是完整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随处可见的标语,向我们展示着那个年代的特色。靠近西门处,是原高家堡公社的礼堂。据宁老师讲,这里以后会改造成小剧场,为游客表演陕北特色小戏或者《平凡的世界》片段。在西大街中段向北有一段小巷,幽静、笔直,尽头便是辉煌的原西县革委会。而这里其实是以前的高家堡小学。现在院内正紧张施工。宁老师说这里将会打造为高家堡的文化艺术中心。图书屋、排练房、练歌厅、展览室等文体活动场所均会在此呈现。

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高家堡,它的故事也远比一部电视剧更丰富,更耐读。高家堡不仅仅代表着“原西县”,更有着我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普遍的时代记忆。高家堡也不只有“原西县”,更有着建城近600年的沧桑历史,岁月史话。

走完古城,时间已经不早,睡前翻看了洋洋洒洒100多万字的《高家堡镇志》,更多历史的谜团向我袭来,神秘而又神奇的石峁遗址也近在眼前了。

千年石峁,一座孤寂的石头城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东风照相馆取景处 王斌/摄

七夕的第二天便是处暑,高家堡的清晨已经有了些许秋天的凉意。天依旧阴沉,但感觉这灰色调跟历史韵味浓郁的高家堡更配。一大早,满怀兴奋地跟随宁老师还有镇上的惟岗一起驱车前往耳闻已久的石峁遗址。

车向西驶出镇区,沿秃尾河的支流洞川沟一直北上台塬梁峁,不足三公里便进入遗址保护区。惟岗说到我们已经走进了4000多年前的石峁城了。因石峁将要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以上山的路还在规划当中。为方便山上考古队出行,一条四五米宽的土石路绵延在乱石峡谷中,从谷底沿着峡岸一直绕向山顶。我们首先来到外城东门址。由于这里正在考古挖掘和景区建设施工而封闭,但其宏大的场面依旧让人浮想联翩。据工作人员介绍,外城东门址处在外城东北部,门道为东北向,由内、外瓮城、门道、砌石夯土墩台、门塾、马面等设施组成,这些设施以宽约9米的门道连接,总面积2500余平方米。这也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结构清晰、设计精巧、保存完好、装饰华丽的城门遗址,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被誉为“华夏第一门”。

在内瓮城石墙根底部的地面上,考古人员发现了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300余块,部分壁画还附着于晚期石墙的墙体上。这些壁画在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上均与汉代及其以后的壁画相似,暗示着中国早期壁画的基本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早在夏代早期或更早时期已经基本确立。

驶离东门址后,车辆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山峁之巅,两边的崖壁上片石层层叠叠,裂着道道缝隙,让人怀疑有滑落的可能。崖顶上用石头垒起的大小石塔也为石峁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没几分钟,我们又来到皇城台遗址。这里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皇城台”是当地百姓对一处由底部向台顶四面包砌层阶状护坡石墙台地的称呼,上小下大,呈“金字塔”结构,护墙保存最好处多达九层阶。台顶面积8万余平方米,为大型宫殿建筑区域,发现了大型夯土基址、“池苑”及石雕人像等重要遗迹及遗物。

工人们正在进一步清理覆盖在石头墙上的泥土层。让人震撼的是,这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已经能够垒出规模如此巨大的城池。石块整整齐齐,错落有致,层层递上,这与陕北近代的“插花墙”垒墙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把竖着的石块换位横着来搭。也不知是后人继承了先祖的技法还是摸索到更为先进的方法。但这数千年前先民们用他们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所建造的石头城,让后人为之惊叹。穿过层层石台,绕过片片石块,我们来到皇城台的峁顶端,极目四望,远方的山峁沙梁把你环绕中间,苍茫的绿色早已改变了陕北的基色。清风送爽,清凉的新鲜空气浸入口鼻,让生人不辨方向,熟悉的人也仿佛置身混沌,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奇特与先民的智慧。

行走在这里,土石间随处可见夹杂的碎陶烂瓦,还有不知名的骨头碎片。每走一步都已跨越千年。数千年前,这里会是何般模样,先民们是否在这皇城里纸醉金迷、鸡鸭鱼肉、歌舞升平?这里的主人会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初祖黄帝?浩瀚的历史在手铲下一点一点拂去尘埃,文明的温度也将继续给我们传递。

1976年就被发现的石峁遗址,学术意义极其重大,2012年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世界大田野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石峁遗址正一步步揭开她掩盖了千年的面纱,在默默沉睡4000年后,把她的厚重的历史价值坦露而出,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史册又添浓墨重彩的一页。随着石峁遗址的各项保护和建设规划的及时跟进、保护条例的颁布施行、管理机构的日益完善健全以及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石峁正成为我们从历史斑驳的缝隙间捡拾华夏民族散落记忆的“圣地”。

一眼千年,这个词用在石峁都会觉得不恰当,因为谜一样的石峁,仅仅展露了她的“冰山一角”。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高家堡镇政府提供)

编辑:惠茹乐|记者:王 斌

转载注明出处

< End >

Hash:17e1f8a9067948e3a5b25337b69af0c02c305178

声明:此文由 文化艺术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