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成语有哪些历史典故

导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成语有哪些历史典故 说说历史中有哪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暖心的小故事让你热泪盈眶?

成语以己之长 ,攻彼之短 ”出自《鬼谷子》,原文是: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 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意思是: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 处;不用自己的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境。说到别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顺从其所长;说到别人的 短处,就要避其所短。

运用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最生动的例子就是田忌赛马”:

战国时候,齐威王喜欢赛马,齐国大将田忌也经常参与比赛。比赛的规定是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总是齐威王赢田忌输。齐国的军师孙膑和田忌说,我告诉你个方法,稳赢。又赛马的时候,第一场 孙膑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先输了一场。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二场获胜。 第三场比赛,孙膑让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结果田忌以三局两胜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以己之长,改彼之短”,就转败为胜了。

说说历史中有哪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暖心的小故事让你热泪盈眶?

你好,朋友。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浩如烟海的史册中,曾记载下了不少的感人故事,其中有贫民百姓,也有英雄豪杰,他们令世人折腰,必将万古常青,笔者每当阅之听之,常常就沉浸其中,在迷醉的同时,更是击节叹赞不已。

一.孔融的故事,传颂着中华孝亲敬老,不计私利,勇于担当的良好美德,令人动容落泪据中国后汉书.孔融传》也可翻阅李贤《融家传》都有记载,孔融在孩提时代和少年之际,做出的两桩事情,令人叹为观止,为之动容。一桩是孔融在十六岁那年,哥哥孔褒有个叫张俭的至交,因事待罪了当年的中常侍侯览,于是要四处拘捕他,临此危急关头他便想去朋友孔褒家躲藏,无奈此时孔褒外出不在家里,孔融见此便立即把他好好地收藏起来。事后官府查知孔融兄弟所为,于是把他俩拘于牢中刑拘考问,孔融主动担责,回答说:此事纯粹是他个人所为,与哥哥孔褒及其朋友毫无关联,应该定罪他一个人。另一桩是在孔融年仅四岁的时候,当时他共有孔褒、孔晨、孔谦、孔昱等六个兄弟,一天他父亲孔宙当着他这些兄弟,拿来一盘新鲜可口的梨子让他来分配,孔融略思片刻,把大的送给哥哥,次大的给满弟,自已最后挑最小最差的。父亲见状就问道:孔融,你为何不拿大的好的,只拣最小的差的呢?他答道,哥哥比我大当然应该拿大的,我是小弟,年纪又小,肯定就拿小的。于是他父亲又反问他,那你弟弟年纪最小,怎么又分他大的呢?孔融回答:我是哥哥比弟弟大,应拿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弟弟吧。父亲看到儿子小小年纪,如此聪慧知礼,连连竖起大拇指赞赏不己。融四岁,能让梨千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己。相比而言,在当今时代某些兄弟之间为了蝇头小利,使劲心计,不顾骨肉相亲而争夺得你死我活,不应该感到羞愧吗?尤其是那些为了功名利禄,卖友求荣的鼠辈,更当对照这个史镜,好好清洗一下自已心灵的污垢吗?

二.乐羊子妻教夫凡事久久为功,为名节而舍身的高洁品德,令人流泪回肠乐羊子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姓甚名 也没有,仅仅在中国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撰巜乐羊之妻》一文中有所记载。她教育丈夫不喝盗泉之水,不吃嗟来之食,要名洁高远,方正为人。当发现丈夫外出学艺因恋家归返不思进取之时,用引刀趋机,遂成布匹的喻意要他凡事都得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看见公婆盗鸡而食,用自己弃之不吃的方法来暗示公婆要行正品洁,当盗贼为了侵犯她,她舍身救人,用不畏淫威以死来保全自已的忠贞操守。试看一下,当今的拜金女,虐待狂,再对照乐羊之妻,我们是不是该对这不起眼的普通女人肃然起敬呢?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沉着机智,助人为乐的传统精神元末重臣,阿尔拉.阿鲁图在所著《宋史》曾记载,宋朝河南光山人司马光在读小学的时候,那年刚满七岁,天真无邪,一次在读书休息之际,当同学们你追我赶跑在校园后院时,出事了,其中有个同学一不小心,失足坠落到一口畜满水的大瓷缸里,呼天唤地,别的同窗见状都唯恐跑之不及,独有司马光沉着冷静,一手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向水缸猛击,水流尽了同学爬了出来,终于得救。每当我看到听到这个故事,我在赞叹司马光小小年纪,机智聪颖的同时,更深深地为他这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而折服。芸芸众生,红尘闹市,有多少人你为利来,我为财往,见到悲情一幕也只是冷漠无情一走而过,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很有必要。

泱泱大国,在卷帙浩繁的古籍中,古往今来,不知呈献出了多少令人心暖动情的故事传说,唯愿人们在深受教育启迪的同时,也把历史故事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里弘扬光大。

朋友,谈到此,欢迎阅读指正。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说到历史上让我感动的小人物,小故事,第一个让我钦佩的,就是齐国那三个铁骨铮铮的不知名的史官。

春秋时,有个有名的昏君齐庄公,因给大臣崔杼戴了绿帽子,还公开污辱崔杼,把崔杼帽子随意赐给别人。崔杼实在忍无可忍,就设计杀掉齐庄公,随即立景公为帝,自立为相,操揽大权。

但是呢,他生怕史官将弑君之罪如实记载,给他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召来太史伯,命令他写庄公患病而亡。然而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结果被杀。

按当时惯例,史官乃世袭。随后又召来其二弟,剑指尸体,以死威胁。二弟毫不畏惧,摊开竹简,写下:“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大怒,杀之,令太史伯之三弟再记。

三弟死而不畏,言:秉笔直书,乃史家之天职,与其失职,不如赴死。言罢,照直而书。崔杼仰天长叹,慑于其兄弟铁骨铮铮,只好令其退下。

三弟出门的时候,碰到齐国另一个史官南史氏,问他:“你怎么来了?”南史氏回答:“听说史官接连被杀,唯恐被篡改历史,就赶紧过来了。”

由此,史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及《左传》中才留下:“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

这段史实当时读到的时候,真的是汗毛倒竖,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亲兄弟接连被杀,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是如何大的勇气才能做到的秉笔直书啊。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文人,有了这些秉笔 直书的史家,才能把我国几千年辉煌记载下来。

这,正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

Hash:bd29b315b3df255f6769ee40df343ace2fdade2a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